奇葩娛樂:咬姑娘兒
文圖/文化信使 吳歌(遼寧錦州)
揪姑娘兒,透姑娘兒,
小丫丫兒一起咬姑娘兒。
小嘴噘,舌尖裹(啯),
看誰咬得好聽咬得響。
這段歌詞,見于明明簡譜網(wǎng)(20191120)《咬姑娘兒》。“咬姑娘兒”所“咬”的“姑娘兒”,系野果名,學名酸漿。此處之“娘”,要說成“niǎng”,還要兒化。姑娘〔niang〕,指人;姑娘兒〔niǎngr〕,名物。用聲調(diào)來區(qū)別語義,可謂中華語言的智慧。
作為植物及其果實的姑娘兒,大致有兩種:紅姑娘兒和黃姑娘兒。紅姑娘兒個兒稍大,味苦,也叫苦姑娘兒;黃姑娘兒個兒稍小,味甜,也叫洋菇娘兒。
查閱《康熙字典》可見,紅姑娘兒較早見于徐一夔《元故宮記》。
清代納蘭性德寫過一首詞,題為《眼兒媚•詠紅姑娘》:
騷屑西風弄晚寒,翠袖倚闌干。
霞綃裹處,櫻唇微綻,靺鞨紅殷。
故宮事往憑誰問,無恙是朱顏。
玉墀爭采,玉釵爭插,至正年間。
燕京野果名紅姑娘,外垂絳囊,中含赤子如珠,酸甘可食,盈盈繞砌,與翠草同芳,亦自可愛。《本草綱目》解讀“酸漿”的這段話,因包括“絳囊”和“赤子如珠”,如今有學者將其推測為《紅樓夢》里絳珠草的原型。
《本草綱目》對“姑娘”二字存有疑議。指出,姑娘乃瓜囊之訛,古者瓜姑同音,娘囊之音亦相近耳。瓜囊,語音姑且不論,形象是否過于夸張?
時下,也不乏對“姑娘”二字存有疑議者。
“菇娘,這個‘娘’字應(yīng)該是帶草字頭的,但是字庫里沒有這個字,就用‘娘’字替代了,讀音作niǎng。”——莉莉(lily)《咬菇娘》(新浪博客 20080819)。博主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姑鳥兒”,見于尹世超主編《東北方言概念詞典》。其“鳥”,或為規(guī)避“娘”字的變通之舉。
拙作《東北方言注疏》認為,姑娘兒〔niǎnger〕,應(yīng)為姑娘〔niang〕果之懶音(減?。?。之所以稱其為“姑娘果”,是因為“咬姑娘兒”系姑娘們的專屬娛樂。
作家鄭旭東鄉(xiāng)情散文《菇娘兒》寫道:小女孩“咬菇娘”非常有趣,她們從高粱秸稈扎的笤帚上,折下一根像牙簽一般的細小枝杈,在菇娘兒果芥蒂(結(jié)蒂)處扎一個細微的小孔,將里面甜蜜的汁水和細小的種子吸允(吮)干凈,然后放入口中用舌尖輕輕地反復(fù)揉搓。很快,菇娘兒果皮就會變得柔軟許多,猶如一個微小的氣球。在口舌的作用下,已變得空蕩柔軟的菇娘兒果皮被齒舌憑著微妙感覺找正方向,并且固定在齒根和舌尖位置,順次完成吹氣(吸氣)過程促其鼓脹(令其充滿)……在腮齒作用下完成一套輕柔的擠壓。于是,“咕咕,咕咕”一串串清晰有趣兒的聲響就接連不斷地響亮地傳出來,那種特定的響亮和愜意感覺,甚至比現(xiàn)在的孩子吹泡泡糖還有趣兒。
當代作家李百合《“毛毛道”上的流年》寫道:這個季節(jié),不論是在堿溝里,還是在房前屋后的樹趟子里、大田里或柳條地里,都生長著紅菇娘兒和黃菇娘兒。紅菇娘兒要等到熟透吃,但味道不好;熟透的黃菇娘兒非常甜,味道好極了。那時候的毛道兩旁或兩旁的莊稼地、溝邊子或樹林子里,都有上一年隨意“柳生”(稆生/穞生)下來的野菇娘兒秧,很大的一“趴拉”(趴落)一“趴拉”地生長著。菇娘兒不但能食用,而且還是一種玩具。把菇娘摘下后,用笤帚糜子(篾子)的小細枝把其尾部扎出一個眼兒,把里面的籽液擠出,吹鼓,含在嘴里能咬出響兒來。女生就愛這種游戲……含在嘴里自然熟練地就能把菇娘兒皮吹大,而后咬響。
《咬姑娘兒》中的“小丫丫兒”,鄉(xiāng)情散文《菇娘兒》中的“小女孩”,李百合《“毛毛道”上的流年》中的“女生”,都在姑娘〔niang〕年齡段內(nèi)。
唐朝以前,爹娘之娘另有其字,即“孃”。娘,乃少女之號,即姑娘〔niang〕之“娘”。
咬姑娘兒的娛樂,以及由此派生的姑娘果的別稱,或許今古一脈。物競天擇,姑娘兒的主產(chǎn)區(qū)縮減至東北,姑娘兒的稱謂也隨之方言化,因而引發(fā)坊間學界的疑議和猜詳。
那么,姑娘兒怎么“咬”呢?
在結(jié)蒂處開個小圓孔,慢慢揉擠出果肉和果汁,保留完整的果皮。將果皮含在嘴里,唇齒舌喉腮齊“心”協(xié)力令其充滿空氣,再將開孔處抵住下唇黏膜,慢咬令其排氣發(fā)聲。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伴隨姑娘們的青蔥時光。
小鏈接吳歌,曾用名吳戈。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高級經(jīng)濟師。錦州市“最佳寫書人”。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錦州方言”代表性傳承人。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語言學會會員,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業(yè)攝影協(xié)會會員。金融專業(yè)論文和業(yè)余攝影作品,曾在全國比賽中獲獎。散文《丁香雨》入選慶祝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成立七十周年《賽努呼和浩特系列文集·散文集》。出版專著《東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參加編著《人文錦州·民俗風情卷·錦州方言》(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9年)。
[編輯 冠群 編審 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