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們”從哪來
文圖/文化信使 吳歌(遼寧錦州)
“哥們”,通常會被解讀為“兄弟們”或“弟兄們”。可是,“兄弟們”或“弟兄們”為什么要簡言為“哥們”,而不是“兄們”或“弟們”呢?
“兄弟”,在東北話里屬單數(shù)人稱。通常,僅指“弟”或曰“弟弟”;有時,指代“他”“你”或“我”等。
東北話里,“哥”,義即“兄長”。“哥”,通常不會說成“哥哥”。
“哥”,本系古“歌”字。其“兄長”之義,較早見于唐代白居易《祭浮梁大兄》:再拜跪奠大哥于座前。伏惟哥孝友慈惠,和易謙恭。
又,今呼為兄。——《康熙字典》引據(jù)宋代《廣韻》中“哥”之釋文。
有專家認為,“哥”系蒙古語,不知其依據(jù)何在。
“哥”和“兄弟”,在東北話里合稱為“哥兄弟”。
“兄弟;哥哥和弟弟。”——尹世超主編《東北方言概念詞典》中“哥兄弟”之釋文。
“兄和弟。”——拙作《東北方言注疏》中“哥兄弟”之釋文。
從語素層面看,所謂“哥們”,應為“哥兄弟們”之縮略。
與“哥們”類同,用“們”構成復數(shù)人稱的語詞,還有“姐們”和“妯們”等等。
“姐妹們”,簡言為“姐們”;“妯娌們”,簡言為“妯們”。
“哥們”“姐們”和“妯們”,各自的兩個音節(jié)在口語中均可兒化。既可同時兒化,也可分別兒化。
以“哥們”為例。說成“哥兒們兒”“哥兒們”或“哥們兒”,都不奇怪。
蹊蹺之處,可能會出現(xiàn)在“去兒化”之時,或曰小轍兒回歸大轍之時。
皆因小轍兒之“menr”“meir”相當于同韻,去掉兒尾時,“menr”之本音可能被誤認為“mei”,反之亦然。此類現(xiàn)象,拙作《東北方言注疏》稱之為“去兒化誤讀”。
表中“妯妹兒”之“妹兒”,或應作“們兒”。
無獨有偶。或應為“公母”本字的“顧們(gū men)”,有時可能被解讀為“姑妹”。如:
“第二天,李鱔就派隨從到這家,把男的叫進了衙門。一問才知道,這年輕的原來是姑妹倆。”——人民網(20140716)《巧幫推磨人》。文章解釋說,“姑妹倆:夫妻。”
文中“姑妹倆”,口語或應作“姑妹兒倆”。“顧們兒”和“妯們兒”,“去兒化誤讀”為“姑妹”和“妯妹”,路徑無異。
因為“眷”“顧”可以互詳,“眷屬們”“顧屬們”應可互通。有情人終成“眷屬”,通語;有情人終成“顧屬”,方言。
綜上。將“哥兄弟們”簡言為“哥們”,應為方言對通語的一份貢獻。
將“妯娌們”簡言為“妯們”,將“顧屬們”簡言為“顧們”,何嘗不是呢?
小鏈接吳歌,曾用名吳戈。今日朝陽網文化信使。高級經濟師。錦州市“最佳寫書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錦州方言”代表性傳承人。錦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遼寧省語言學會會員。內蒙古自治區(qū)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業(yè)攝影協(xié)會會員。金融專業(yè)論文和業(yè)余攝影作品,曾在全國比賽中獲獎。散文《丁香雨》入選慶祝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七十周年《賽努呼和浩特系列文集·散文集》。出版專著《東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參加編著《人文錦州·民俗風情卷·錦州方言》(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9年)。
[編輯 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