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iàn)?
文/吳歌(遼寧錦州)
“不該動的亂動,不該說的亂說。”——許皓光 張大鳴《簡明東北方言詞典》(遼寧人民出版社 1988年)所言,應(yīng)指言行“過度”,而非言行“欠缺”。
若“過度”,或曰“越位”,語義應(yīng)該出自“?。╭iàn)”;若“欠缺”,或曰“不及”,語義應(yīng)該出自“欠”。
演藝圈里的藝人王自健和腳色王小欠,應(yīng)該同屬多音“健”字系。欠,應(yīng)為“健”之方音和本音。
健(qiàn),拙作《東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釋為“健(jiàn)之方音”,義即“響應(yīng)過快;言行越位。”
許皓光 張大鳴《簡明東北方言詞典》等方言辭書中的“欠”,或應(yīng)為“健”之方音。
健,渠建切,伉也。從人建聲。——《說文解字》。其“渠建切”,與《康熙字典》之“并去劍切,謙去聲”,于今即為“qiàn”。健(qiàn),既是方音,也是本音。
實(shí)際上,以“建”為聲旁的“毽”“犍”“健”等,在古今通語或方言中,皆有“qiàn/jiàn”之變。諸如:
“央視:犍為(qián wéi)不是犍為(jiàn wéi)!”——微犍為(微信 20180411)文章標(biāo)題。犍,又并渠焉切,音虔。犍為,在嘉州。——《康熙字典》
“踢欠兒”,義即“踢毽子”。——唐聿文《東北方言大詞典》(長春出版社 2012年)中的“欠”,應(yīng)為“毽”之方音。
?。╭iàn),語音似乎沒有問題。語義應(yīng)該怎么解讀呢?
健,伉也。——《說文解字》如是說。強(qiáng)有力也。——《康熙字典》依據(jù)《增韻》如是說。
當(dāng)今常見的“?。╦iàn)”,語義似乎多源自“強(qiáng)有力”,屬正性。而東北話中的“?。╭iàn)”,則屬負(fù)性,猶如“強(qiáng)有力”發(fā)揮不當(dāng),言行顯“貪”。
“‘請問取人’??鬃訉υ唬?lsquo;無取健,無取詌,無取口啍。健,貪也;詌,亂也;口啍,誕也。’”——《荀子》哀公篇第三十一(第一范文網(wǎng))
健,貪也。貪,欲物也。愛財曰貪,愛食曰婪。
原指“物欲”之“貪”,語義業(yè)已大幅擴(kuò)展。貪功、貪色、貪生和貪玩等,皆屬人之“欲”。貪言或貪行,也不例外。
貪言或貪行,應(yīng)屬負(fù)性,相當(dāng)于言行越位——“不該動的亂動”或“不該說的亂說”,東北話稱之為“?。╭iàn)”。
“?。╭iàn)”人,東北話稱之為“健兒?。╠ēng)”。人,丁,在此同義。
健兒丁,也叫“健兒巴丁”。他(她)還有位近親,江湖人稱“健兒巴丁他(她)二姨。”
丁,原屬耕部端母,又屬耕部知母,平水韻屬下平八庚或下平九青。從“丁”之“燈”,之所以成為“燈”之俗字以及簡化字,首先是因為二字能夠同音。
健兒巴丁,不是“健兒丁”的否定式,因而不能作“健兒不丁”。
尹世超《東北方言概念詞典》(黑龍江大學(xué)出版社 2010年)之“欠兒登”,義為“嘴欠、手欠的人”;許皓光 張大鳴《簡明東北方言詞典》之“欠兒不登”,義為“愛管閑事的人”。
“欠兒登”和“欠兒不登”,都是“人”,而非“登”。人,登,似無相通之處。
“欠兒登”與“欠兒不登”,并不存在彼此否定或肯定的關(guān)系。其“不”,應(yīng)為“巴”之訛。
總而言之。“欠”,應(yīng)為“健”之方音,亦為“健”之本音。“健”者(健人;健兒?。诳资ト搜壑屑磳?ldquo;無取”之類。
[編輯 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