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朝陽散文沙龍原創(chuàng)作品
朝陽野生花草——有人性的人莧菜
文化信使/文曉輝 編輯/趙盼
咱們朝陽有三種較為常見的莧菜:人莧菜,馬齒莧,鐵莧菜。
人莧菜老百姓叫做“人性菜”。“性”字可能是把“莧”字讀白了的結(jié)果,因為“莧”字不常見不好讀。家鄉(xiāng)父老們大都沒念過那么多書——斗大的字不識一抬筐嘛。給什么起名兒或是記什么名兒,都是記音兒不記字兒。名字的意思呢,只要按照他們的思維見識能解釋得通就行。比如說我有一個已經(jīng)故去的大舅,叫屈樹青,屈樹青大舅就對我說過他曾經(jīng)見過日本人的“飛挺”從我們屯子東山頂上飛過去了。
我說:“大舅啊,那應該是‘飛艇’??!‘艇’是艦艇的‘艇’吧?”
我大舅說:“你小孩崽子你知道個屁呀?我親眼看見那家伙飛的時候‘一挺一挺’的,那咋就不叫飛挺呢!艦艇都是在水里面走,那有在天上‘一挺一挺’地飛的?我說的話你要是不信你就滾一邊兒拉去,往后我還啥都不給你講了呢!”
我大舅自認為他是我們那個三百多口人的遼西小山村的鴻儒、先知和智者,我一個胎毛未退乳臭未干的小破孩兒有啥資格兒敢同他理論是非!于是那次“艇”與“挺”之辯自然以我大舅全勝告捷為圓滿大結(jié)局。自彼時至于今日,我們屯子八十歲開外的老人一致認為那德國人齊伯林伯爵1900年發(fā)明的飛艇就是應該叫做“飛挺”——誰讓它飛行時會因為氣流不穩(wěn)定的緣故而“一挺一挺”的呢!活該!
人性菜之名,鄉(xiāng)親們也是解釋得通的。因為人性菜這種菜確實是很有人性的:荒旱年月,糧食不夠吃了,嘿,人們就吃人性菜。人性菜不但能吃,口感和味道也好,還不傷人?;覘l菜吃多了拉肚子;刺兒菜吃多了剌舌頭;荊條籽兒吃多了便秘;地瓜秧子吃多了燒心。你瞅瞅,灰條菜、刺兒菜、荊條籽兒、地瓜秧子都沒有人性菜有人性吧! 皆因啥管人莧菜叫人性菜啊,父老鄉(xiāng)親們心里最有譜兒啦。
朝陽街里,珠江廣場北走有一家“xx排骨蒸餃”的飯店就賣人莧菜餡兒餃子,我去吃過,挺好吃的,有獨特的菜香。汪曾祺老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端午的鴨蛋》里提到他家鄉(xiāng)(蘇北)過端午節(jié)吃十二紅,其中有一樣紅就是炒人莧菜。確實,人莧菜的莖葉確實有紅的,紫紅紫紅的,挺好看。
記住了啊,在咱們朝陽,人莧菜,老百姓也叫人性菜!一天天地,別老尋思吃!
小鏈接
文曉輝,男,漢族,1973年生人,中學教員,鐘情草木,喜歡自然,熱愛鄉(xiāng)土。有作品在《遼西文學》、《燕都文藝》、《燕都晨報》、《朝陽廣播電視報》、《歲月》以及《今日朝陽網(wǎng)》網(wǎng)絡媒體等報刊上發(fā)表,是朝陽散文沙龍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