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榆錢兒
文化信使/時春華 編輯/云楓
“東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錢兒過家家;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時我也采過它。那時采回了榆錢兒,不是貪圖那玩耍,媽媽要做飯,讓我去采它,榆錢飯榆錢兒飯,嘗一口永遠(yuǎn)不忘它。東家妞西家娃。你們沒有嘗過它,村前綠村后花,榆錢兒不再當(dāng)飯茶。雖說不再當(dāng)飯茶,味道卻還是不差, 不信問奶奶,聽她咋回答,榆錢飯榆錢兒飯,嘗一口永遠(yuǎn)不忘它。”這是一首老歌,我小時候?qū)W歌,這首歌學(xué)得最快,因為歌里唱到了我最愛吃的榆錢。
每到春天來臨,我家院外那棵粗壯的大榆樹的枝丫上就長出棕紅色的小花點,于是我就天天去看,巴望著榆錢快些長出來。
不知不覺,榆錢就露出了嫩黃的小腦袋,沒幾天功夫,那綠綠的、圓圓的、嫩嫩的榆錢兒就長到了玉米粒大小,肚子鼓鼓的,一嘟嚕一嘟嚕綴滿了枝枝杈杈,在早春里,顯得無比的清純、靈秀、搶眼。
生龍活虎的小伙伴們那叫一個淘氣,貓一樣蹭蹭蹭爬上大榆樹,捋一把,扔進嘴里,香香地嚼著,不時地扔下一些枝杈,給我們這些地面上仰面巴望的饞鬼們。最后,才解下系在后腰上的小筐,捋滿一筐用繩子續(xù)下來,再把空筐提上去,一會功夫,我們就都挎著滿滿一筐榆錢回家了。
手巧的母親會細(xì)心地摘了榆錢的暗紅色小把兒,用開水燙了玉米面,揉進洗干凈的榆錢,給我們貼香噴噴的榆錢餑餑吃。說媽媽手巧,一點不過,就是這小小的榆錢,母親會變戲法一樣給我們做出好多種味道的食品,比如榆錢疙瘩湯,榆錢小米飯,榆錢卜拉,小小的榆錢,在我家的餐桌上能生動十多天,成為那個艱苦歲月里我家餐桌上獨特的美味。
從我知道榆錢好吃的年歲直到今天,每年都能吃到母親為我們做的榆錢餑餑,或是榆錢疙瘩湯,那種獨特的香味,夾雜著母親的愛,讓我久久地回味。
“東家妞西家娃, 采回了榆錢兒過家家;一串串一把把, 童年時我也采過它。那時采回了榆錢兒,不是貪圖那玩耍, 媽媽要做飯,讓我去采它,榆錢飯榆錢兒飯,嘗一口永遠(yuǎn)不忘它。東家妞西家娃。你們沒有嘗過它,村前綠村后花,榆錢兒不再當(dāng)飯茶。雖說不再當(dāng)飯茶,味道卻還是不差,不信問奶奶,聽她咋回答,榆錢飯榆錢兒飯,嘗一口永遠(yuǎn)不忘它。”這首歌現(xiàn)在的孩子沒有聽過,即使聽,也只當(dāng)作欣賞。我則不然,我愿意聽,更愿意唱這首歌,因為我知道榆錢的香味,因為我更懂得母親的恩情。
小鏈接:
時春華,女,遼寧省北票市大三家鎮(zhèn)中心小學(xué)教師,1992年畢業(yè)于朝陽市第一師范學(xué)校,愛好文學(xué),熱愛生活,熱衷于傳播社會正能量,是北票市作家協(xié)會,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遼海散文網(wǎng)會員,在北票市報有專版《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