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力作”專欄
長期身處和平年代,極易使人在樂享生活、爭名逐利、心浮氣躁、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中慵懶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卻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擔當。作為負責任的網(wǎng)絡媒體,極有必要重復吶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勤勉自強、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的軍中俊杰、愛國學者。其作品以說理透徹、恢宏大氣、振聾發(fā)聵而著稱,獨具提神醒腦、救贖靈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警示當代、鼓舞民志,更為啟迪后世、昭告未來,經(jīng)請示將軍同意,本網(wǎng)編委會決定于2020年3月12日開啟“一南力作”專欄。愿借將軍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積極踐行“導引群心、朝向太陽”理念。
敬請各位網(wǎng)友多多轉(zhuǎn)發(fā),助力公益善舉,共襄復興偉業(yè)。
心勝
文/金一南
第一章 靈魂與血性
正是中國革命的這種“野蠻”,把魯迅描寫的“阿Q精神”毛澤東諷刺的“賈桂習性”一掃而光,使這個民族真正從精神上站立起來。
血性鑄就國家的精神基石
血性是會夭折的,所以需要養(yǎng)護,需要培育。
血性也是會沉睡的,所以需要喚醒,需要點燃。
以色列軍隊是一支規(guī)模很小但效率很高的軍隊。以色列軍人都愿以馬薩達作為他們的精神象征。公元70年,羅馬大軍攻占耶路撒冷,幸存的猶太男女逃到地勢險峻的馬薩達城堡堅守。15000人的羅馬軍隊,對967人堅守的馬薩達城堡,圍攻了整整3年。
公元73年4月,馬薩達城堡陷落前夕,堅守者決定集體自殺。他們抽簽選出10名勇士作為執(zhí)行者,隨后再從這10人中抽簽選出1人,殺死其他9人。最后一人放火燒毀城堡,然后自盡。
第二天,羅馬人沖進城堡,沒有遇到任何抵抗,面對的是一座給養(yǎng)依然充足,有著糧食和淡水,但生命跡象全無的死城。
馬薩達陷落之后,猶太民族開始了近2000年的流離失所。這座城堡成為猶太民族絕不屈服的精神象征。
今天,游客可以坐纜車登上這座被2000年歲月風化了的城堡,以色列學生則被要求沿古棧道一步步往上爬,然后說一句,我登上了馬薩達。以色列軍人新兵入伍,第一課就是徒步前來憑吊,莊嚴默念誓言:“馬薩達再也不會陷落!”猶太民族以馬薩達堅守者的血性作為自己的精神城堡,構筑捍衛(wèi)以色列國家安全的精神基石。
不僅以色列這么做,美國、俄羅斯……任何一個強悍的國家和民族都在這么做。原中央軍委常委韓先楚的兒子寫過一篇文章,題為“一個軍人之于國家的意義”,寫的是當年韓先楚打海南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確,如果沒有韓先楚這樣的軍人,我們今天很難談開發(fā)海南國際旅游島、博鰲會議、三亞白沙灘和亞龍灣基地。
2015年春節(jié),中央電視臺采訪我,要求對一個人或一件事“點贊”我選擇了一個“過時”人物——海軍副司令員張永義。
后來,節(jié)目在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我當時在海南,接到軍委1號臺轉(zhuǎn)來的張永義副司令員的電話。他還沒有看到這個節(jié)目,但聽到幾個同事在談論,電話里第一句話就問:“金一南,你為什么要講我?”
我說,今天軍隊出了那么多腐敗分子,地方上不少人以為軍隊的高級干部都腐敗了。講你,就是要告訴大家,即使在軍隊發(fā)生嚴重腐敗的時候,仍然有一批像你一樣的軍人,憑著自己的靈魂和血性,盡心竭力為軍隊現(xiàn)代化服務,盡心竭力為提升戰(zhàn)斗力拼搏。
我與張永義副司令員并不熟,但在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在海軍興城訓練基地、在“遼寧號”航母上都能聽到同樣一句話:“沒想到現(xiàn)在還有這樣的將軍!”三個不同的單位,在三個不同的地點,都在講他,為什么?
張永義歷任海軍航空兵飛行中隊長、大隊長、團長、師參謀長、海軍飛行學院院長、北海艦隊航空兵參謀長、海軍南海艦隊航空兵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擺在他面前的最后一項任命,是航母艦載機試驗訓練總指揮。
任務空前艱巨。不僅因為中國人從未有過航母,還因為世界上很多人不希望中國擁有。自己沒有,意味著沒有經(jīng)驗,沒有人才,不懂得操縱技術,不知曉訓練流程。別人不想讓你有,意味著別人不會給你指點、幫助和提示。
接受任務后,張永義說了一句話:我們一切從零開始。
航母的跑道長度和寬度,僅為陸地機場的1/10;艦載機必須以數(shù)百公里的時速精準地落在甲板4根阻攔鋼索之間。每根阻攔索間隔12米,即有效著陸區(qū)域僅為36米,超過這36米即著艦失敗,必須緊急復飛。所以艦載機飛行員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者”。每次著艦,都是對飛行員技術、心理、生理的極大考驗。
張永義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刀尖上的舞者”。西方有人預言,中國人獲得這一能力起碼要七八年甚至更長時間。還有人說,中國人缺乏冒險精神,沒有培養(yǎng)艦載機飛行員的精神基礎。
就是在這些猜測和判斷中,張永義把工作地點從海軍司令部搬到試航試飛第一線。每次飛行,都是他親自指揮。完成一次訓練,他就和飛行團隊一起比對數(shù)據(jù),細摳每一個空中動作。他率領團隊相繼攻克“反區(qū)”飛行方法、精準著艦、最優(yōu)起降航線選取等難關,體會了側(cè)風、低能見度、不穩(wěn)定氣流條件下偏差修正的動作要領,連續(xù)突破滑躍起飛、阻攔著陸等上艦飛行關鍵技術,一步一步向著艦飛行靠近。
在“遼寧號”的飛行指揮控制室,副艦長劉志剛告訴我:張副司令就站在這里,也不坐,手里拿個小本子,里面記錄著各種數(shù)據(jù)。他對周圍人說,別對我講這次(飛行)姿態(tài)好、那次(飛行)姿態(tài)不好,拿數(shù)據(jù)說話!奇妙的是,通過光電、遙測、雷達等多種測量手段得到的飛行狀態(tài)數(shù)據(jù),與張永義估算并記在筆記本上的數(shù)據(jù)相差不多。劉志剛最后說一句:“為了艦載機著艦,他真是全心全意。”
2012年11月23日,歷史性時刻終于到來。
8時許,“遼寧艦”轉(zhuǎn)向,開始頂風逆行。
8時40分,國產(chǎn)艦載機殲15飛機552號起飛。
9時許,遠處傳來轟鳴聲。飛機繞艦一轉(zhuǎn)彎、二轉(zhuǎn)彎,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鉤,對準甲板跑道,開始降落。
9時08分,艦載機兩個后輪“砰”地拍在甲板上,剎那間機腹尾鉤牢牢抓住第二道阻攔索。在強大的沖擊氣流中,一個巨大的“V”字出現(xiàn)在飛行甲板上,阻攔索的兩端構成兩個強有力支點,緊緊拉住慣性前沖的飛機。
人民海軍的歷史性時刻,中華民族的歷史性時刻!沒有人比張永義更想親眼目睹這一歷史性時刻了。但當這一刻到來之時,這位耗盡心血的海軍副司令,在艦載機著艦瞬間,卻閉上了眼睛。
直到聽見“著艦成功”的歡呼聲,近63周歲的張永義第一個從飛行指揮控制室沖出來,順著舷梯就跑向飛行甲板,年輕記者都被他遠遠甩在身后。
著艦首席飛行員、??沼⑿蹐F大隊長戴明盟抬起手臂,準備向這位艦載機試驗訓練總指揮敬禮。張永義沖上前一把緊緊抱住戴明盟,淚水奔涌而出。
這一刻,中國人終于又實現(xiàn)了一次零的突破!
戴明盟之后,又有4名飛行員在“遼寧艦”成功降落、起飛。張永義5次擁抱,5次落淚,被人們稱為全艦幸福指數(shù)最高的人。歡呼的人群中有幾個知曉:這位服役48年的海軍中將,僅剩2個月就要離任。艦載機形成能力之日,也是他行將退役之時。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血性軍人。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董事長林左鳴說:“沒有張永義這樣杰出的指揮人才,我航母起降飛行訓練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總經(jīng)理李長印說:“正是張永義這樣的飛行指揮專家,加速了我航母形成戰(zhàn)斗力的步伐。”
2014年3月,習主席用三個“必須”概括新時期人民軍隊建設:必須抓住戰(zhàn)略契機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深入推進軍隊組織形態(tài)現(xiàn)代化。必須勇敢承擔起我們這一代革命軍人的歷史責任。必須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推進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
2014年10月,習主席提出“著力培養(yǎng)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有靈魂就是信念堅定,聽黨指揮;有本事就是素質(zhì)過硬,能打勝仗;有血性就是英勇頑強,不怕犧牲;有品德就是情趣高尚,品行端正。
我們?nèi)绾涡纬绅B(yǎng)育靈魂、培育血性的機制體制,如何真正把有靈魂,有血性的人選上來,提上去,既是今天軍隊建設與發(fā)展的當務之急,更是未來軍隊建設與發(fā)展的長遠之計。整頓思想,整頓用人,整頓組織,整頓紀律,就是要保持我們的靈魂和血性。靈魂賦予尊嚴,血性贏得光榮;靈魂與血性永遠是軍人的脊梁、勝利的刀鋒。
以習主席2015年3月5日在上海代表團講的三句話,作為結束:
唯改革者進。
唯創(chuàng)新者強。
唯改革創(chuàng)新者勝。
(未完待續(xù))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模范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獲獎者,連續(xù)三屆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并代表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一南力作
[編輯 瑞雪 審核 雅賢 編審 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