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力作”專欄
長期身處和平年代,極易使人在樂享生活、爭名逐利、心浮氣躁、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中慵懶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卻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擔當。作為負責任的網絡媒體,極有必要重復吶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勤勉自強、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的軍中俊杰、愛國學者。其作品以說理透徹、恢宏大氣、振聾發(fā)聵而著稱,獨具提神醒腦、救贖靈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警示當代、鼓舞民志,更為啟迪后世、昭告未來,經請示將軍同意,本網編委會決定于2020年3月12日開啟“一南力作”專欄。愿借將軍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積極踐行“導引群心、朝向太陽”理念。
敬請各位網友多多轉發(fā),助力公益善舉,共襄復興偉業(yè)。
心 勝
文/金一南
第八章 民族之魂
民族自尊從來不是養(yǎng)尊處優(yōu)中的自我欣賞、自我陶醉與自我炫耀,而往往是在民族命運經受大挫折、前進之途充滿大艱難、生命集合體面臨大苦難之時的精神歷練與靈魂展示。
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強
一個失去自尊的民族,能不能維護自己的安全?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在公園門口懸掛“華人與狗不許入內”告示的時代,在國民被稱為“東亞病夫”的時代,失去自尊的同時失去安全從而任人宰割的切膚之痛,今天也沒有從中國人的記憶中消失。當大清王朝被迫簽訂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之時,一些官員不以割地賠款為恥,反以未讓列強使者走正門,而讓他們走了太監(jiān)和用人使用的偏門為樂,除了十足的“阿Q精神”之外,還談得上半點民族自尊、談得上以民族自尊維護民族安全嗎?
這反倒從另一個側面揭示:民族自尊從來不是養(yǎng)尊處優(yōu)中的自我欣賞、自我陶醉與自我炫耀,而往往是在民族命運經受大挫折、前進之途充滿大艱難、生命集合體面臨大苦難時期的精神歷練與展示。對弱小民族來說,這種歷練和展示顯得尤為嚴酷。
以古老的充滿苦難的猶太民族為例。
公元70年,羅馬大軍攻占耶路撒冷,大肆殺戮,幸存的猶太男女逃到地勢險峻的馬薩達城堡堅守。該城堡有儲存的糧食和淡水,易守難攻。旋即而至的一萬五千人的羅馬軍隊,對堅守在里面的人們——包括婦女兒童在內共967人——整整圍攻三年。公元73年4月15日馬薩達陷落前夕,猶太人決定集體自殺。他們抽簽選出十名勇士作為自殺執(zhí)行者,隨后這十人再抽簽選出一人殺死其他九人。剩下最后一人的最后任務,是放火燒毀城堡然后自盡。第二天清晨,沖進城堡的羅馬人驚訝地發(fā)現沒有任何抵抗,面對的是一座給養(yǎng)依然充足但沒有一個生命的死城。
據說殉難前夕,守城領袖 Elazar Ben-Yair 有一段著名演講:“我們是最先起來反抗羅馬,也是最后失去這個抗爭的民族。天亮時我們將不再抵抗,感謝上帝讓我們能夠自由地選擇和所愛的人一起高貴地死去。讓我們的妻子沒有受到蹂躪而死,讓我們的孩子沒有做過奴隸而死吧!把所有的財物連同整個城堡一起燒毀,但是不要燒掉糧食,讓它告訴敵人:我們之死不是因為缺糧,而是自始至終,我們寧可為自由而死,不為奴隸而生!”
馬薩達是猶太人的最后一個城堡,陷落之后,該民族的足跡從迦南之地消失,開始了千年的流離失所。他們以這樣悲壯的自尊,上演了自己命運中最艱難的一幕。盡管我懷疑 Elazar Ben-Yair 演說的真實性——守軍集體自盡,誰能夠記錄下它然后傳播開它呢?但我不懷疑馬薩達是猶太人生命力的鳳凰涅槃。他們把集體自尊表現得如此剛烈,證實這一真實的不是激動人心的語言,而是淋漓的鮮血和驕傲的生命。人類歷史發(fā)展至今,多少個民族在被其他民族征服、奴役和驅逐后整體消失了,而猶太民族沒有。這個民族失去家園一千多年而不潰散,不成一盤散沙,在經歷亞述屠殺、羅馬屠殺、希特勒屠殺之后,最終仍然能夠聚攏為一個國家,沒有以超強的民族自尊構成的強大精神底蘊,絕無此可能。
這是一個小民族表現出來的集體自尊。其人數之渺小與自尊之剛烈形成的反差如此巨大,恰恰給什么叫民族自尊下了一個不容置疑的定義:一個民族尊重自己,不向別人屈求的意識和習性。這種意識與習性完全不是崛起者和暴發(fā)戶的自我炫耀,完全不是失意者與落魄者的自我解脫,而是在最黑暗時刻和最低谷境遇中對自己命運的執(zhí)著與堅守。如中國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所言:“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這就是民族自尊。沒有了民族自尊,還談什么民族精神;有了民族自尊,才有民族自信,才有民族自尊與民族自信結合成的民族凝聚力,才有繁衍不息的民族生命力,才能最終實現民族自強。
我們中華民族難道不是這樣嗎?
她不僅有文天祥、史可法、林則徐,不僅有狼牙山五壯士和八女投江。1935 年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把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自尊和自信不僅僅是語言,更是行動。新中國剛剛成立時,朝鮮半島戰(zhàn)火燒到邊境,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抗美援朝中打出了新中國的自尊。就如毛澤東所說:“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中國共產黨人說到了,也做到了。
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1949年,你們的毛澤東說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在我們日本無人相信;看看你們中國人,一百多年來一個失敗接一個失敗,幾千個外國入侵者、一兩萬外國入侵者就可以直入你們首都殺人放火,你們就得割地賠款,毛澤東一句話中國人就站起來了?后來你們出兵朝鮮,把我嚇一跳。你們把美國人從朝鮮半島北面壓到了南面,我才感覺中國與過去相比不一樣了,看來毛澤東講的話有些道理。
這就是新中國的自尊。全世界不知有多少人一直把中國人的愛好和平看作是軟弱可欺,任怎么聲明也無法扭轉這一印象,朝鮮戰(zhàn)爭之后不用了。當毛澤東說“中國人民有這么一條,和平是贊成的,戰(zhàn)爭也不怕,兩樣都可以干”的時候,已經沒有人懷疑新中國捍衛(wèi)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的決心了。民族自尊這時候才像一面旗幟那樣高高飄揚起來,成為捍衛(wèi)國家安全的精神長城。
讓我們再去看看那個當年幾乎被斬盡殺絕的弱小民族。
今天出耶路撒冷東南,沿死海海岸驅車數十公里,就能遠遠看到那座拔地而起、被兩千年歲月風化的馬薩達城堡。普通游客可以坐纜車上去,以色列學生則被要求沿古棧道一步步往上爬,然后像我們中國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那樣說一句“我登上了馬薩達”。以色列軍隊新兵入伍的第一課也是行軍趕到這里憑吊,然后莊重默念出他們那段著名誓言:馬薩達再也不會陷落。
猶太民族尋到了自己的精神城堡,并以它作為捍衛(wèi)安全的精神柱石。
不乏輝煌也不乏苦難,進入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中華民族,可借以為鑒。
(未完待續(xù))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模范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獲獎者,連續(xù)三屆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并代表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
[編輯 雅賢 編審 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