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908/20200908084957723.jpg)
媽媽栽的李子樹
文/文化信使 張美玉(遼寧凌源) 圖/侯化生
小學剛畢業(yè)的兒子樂樂拎著一袋李子進門就說:“媽媽,這是我們幾個同學在采摘園采的,快吃吧!”我接過兒子手中的李子,不禁想起了農(nóng)村老家路邊的李子樹。
二十多年前,我們住在農(nóng)村,家里有一個大院子,院外就是小路,路邊有一塊空地,媽媽在那里栽上了李子樹。這棵樹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下逐漸長成了茶杯口粗細。
每當春天要剪枝的時候,媽媽就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工具——大剪子,對著樹進行精心修剪,一邊剪一邊自言自語地說:“這一枝長得過于高,得截斷你,避免你瘋長;這個地方,枝條過于擁擠,通風差見不到光,得稀疏你;這側(cè)面枝條過于長,影響了走路,得縮短你……”在一旁看熱鬧的人伸出大拇指都會夸上幾句,有的說:“樹形變好看了!”有的說:“這樣一修整,肯定會結(jié)出又大又甜的李子。”有的說:“這樹修剪得真像樣!”媽媽聽到這些夸獎,總是笑得合不攏嘴,干得更起勁了。
每逢人們在這條小路上散步停下來歇息的時候,媽媽總會從屋里拿出小板凳,讓散步的人坐在樹下乘涼。每每這時,鄰里莊親都會你一言我一語地夸上幾句,有的說:“你看這樹長的真旺盛,樹冠像一把大傘,坐在樹下真涼快!”有的說“你看這綠葉,油亮油亮的,長得壯實著呢,今年的李子肯定個大味美。”有的說:“你看這瑪瑙般的綠果實,你擁我擠的,多熱鬧,過些天,咱們就能吃上酸甜的李子了。”媽媽聽到這些話時,笑得更燦爛了。
每逢發(fā)白的李子變成紫紅色時,媽媽就會拿著塑料袋左一包、右一包地摘個不停,一邊摘一邊對我說:“這袋兒給你張姨,快送去,那袋給你李姑,順手一起拿著,回來后,把這袋兒給你趙叔送去,那袋兒給你王奶奶送去……”媽媽會忙得不亦樂乎,我也會被媽媽吩咐得跑前跑后,汗流浹背。媽媽還順便問上句:他們說好吃嗎?不夠再給送去一些……”每每我轉(zhuǎn)述他們都夸李子好吃時,媽媽摘得更起勁兒了,邊摘邊哼起小曲。
每當有散步路過的人伸手摘幾顆熟了的李子時,那是媽媽更幸福更自豪的時候,她笑著對我說:“閨女,你看這李子多招人,看著就會流口水,你聽他們邊嘗邊夸好吃呢。不請自來摘,這說明這李子好吃到了極點!”媽媽邊說邊趕緊到屋里找塑料袋,張羅著多摘些帶回家分給家人吃。那一刻,我看到媽媽的臉上笑成了一朵花。
今天,看到兒子拎著一塑料袋李子回來,我不由自主地又想起了老家院外小路旁媽媽栽的那棵李子樹;想起了媽媽精心侍弄李子樹的情景;想起了人們在樹下歡歌笑語、乘涼休憩的情景;想起了人們邊吃李子邊夸獎的情景;想起了媽媽讓我到處給親鄰好友送李子的情景……那是媽媽樂于勞作的品格,那是媽媽“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情懷,媽媽是我學習的榜樣,值得我一生去學習。
小鏈接侯化生,中共黨員,遼寧朝陽人,1992年從朝陽市第二師范學校畢業(yè)后被保送到沈陽師范大學政法系就讀。1996年畢業(yè)后留校工作。1997年調(diào)入遼寧省文明辦調(diào)研處工作。2007年調(diào)入中央文明辦,現(xiàn)任中央文明辦秘書局事業(yè)處處長。多年來,在緊張的工作之余筆耕不輟,曾在《遼寧日報》《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報刊發(fā)表作品30余萬字,參與《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中攻堅克難案例(文明建設)》《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精神建設大事記》等圖書和《現(xiàn)代法學概論》《公共關(guān)系理論與實務新論》等教材的編寫工作。
張美玉,筆名藍田。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鄉(xiāng)村作家?,F(xiàn)就職于遼寧省凌源市楊杖子九年一貫制學校。2019年遼寧省教育系統(tǒng)“最美教師”,朝陽市、凌源市骨干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教師,凌源市名班主任。朝陽市《斑斕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作品散見于《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成》《中外教育》等報刊及今日朝陽網(wǎng)。
[助編 秋水 責編 雅賢]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226/202002261148057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