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国产原创中文av网站_日韩人妻无码一级毛片基地_国产福利在线人成观看_亚洲AV中文久久精品软件下载

“望”月詩談(孫玲玲)

摘要:每月的農(nóng)歷十五是月亮最圓的時候,當(dāng)我們看到太陽還未下山,月亮便已升起時,一陰一陽相對而望故稱之為“望”,古人常常用“望”字來代表“十五”,也常常通過望月來抒發(fā)情感。

“望”月詩談

文圖/文化信使 孫玲玲(遼寧朝陽)

  每月的農(nóng)歷十五是月亮最圓的時候,當(dāng)我們看到太陽還未下山,月亮便已升起時,一陰一陽相對而望故稱之為“望”,古人常常用“望”字來代表“十五”,也常常通過望月來抒發(fā)情感。

  其中最被后世推崇的莫過于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佳節(jié)之際,蘇東坡舉起酒杯遙問蒼天,對月醉飲,想起了遠在千里的胞弟蘇轍,發(fā)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感慨,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另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望月小詩,作者李白于一個秋夜,通過描述皎潔的月光和抬頭望月,頓生思鄉(xiāng)之情,于是便有了這首《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人們不僅通過望月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還通過賞月來表達對友人的思念: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fēng)吹蘭杜。

  這首《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描述了作者與堂弟一同賞月,借由月亮盈虛,思念千里之外的好友崔少府的情景。說到友人,也有詩人通過望月作詩,贈友人來抒發(fā)內(nèi)心憤慨之情的。

  纖云四卷天無河,清風(fēng)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dāng)歌。

  韓愈的這首《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便是如此。在八月十五日月圓之夜,作者和友人把酒作詩,雖贈友人,其實是在抒發(fā)自己的憤慨。

  可以說,古人給月亮賦予了一種詩性的浪漫,不同地方,不同處境,看月亮的心情也不同。“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李白的這首《關(guān)山月》抒發(fā)了邊關(guān)戰(zhàn)士的思鄉(xiāng)之情。不知是不是李白喜愛喝酒的緣故,他的詩詞很多與月亮有關(guān),尤其是夜里喝酒,更增添了幾分浪漫色彩。“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這是李白的《月下獨酌四首》其一,一個人可以邀請明月和影子把酒言歡,恐怕非李白莫屬了,這是屬于李白與月亮的浪漫。

  我們常常能看見的月亮,在詩人的眼里又是什么樣子呢?在北宋詞人周邦彥的眼中,“水浴清蟾,葉喧涼吹,巷陌馬聲初斷。”街巷喧囂過后的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池塘底,清蟾即是明月。另一位北宋詞人晁元禮則著有《綠頭鴨·詠月》,“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里澄輝。”此時,詩人眼里的中秋圓月變成了從海底升起的銀盤。而在南宋詞人史達祖的眼中,“月波疑滴,望玉壺天近,了無塵隔。”月光清澈欲滴,眼前的明月又變成了玉壺,多么有趣的比喻!

  一年四季之中,詩人們更喜歡把月亮同哪個季節(jié)聯(lián)系在一起呢?在眾多詩詞中,尤以唐詩為主,多把月亮與秋天聯(lián)系在一起賦詩。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第一句便是“峨眉山月半輪秋”描述了秋夜里峨眉山前懸掛的上弦月。杜牧則在《泊秦淮》中有“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通過描述秋水、月色、白沙,為夜泊秦淮籠罩了一層藝術(shù)氣息。在詩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則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面對遠處的天空、近處的樹木,詩人覺得倒映在水里的月亮反倒與人更親近,這一副秋江暮色圖,仿佛立刻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劉禹錫的《望洞庭》中也有“湖光秋月兩相和”之句,可見,在詩人的筆下,秋夜、秋水、秋月匯成了一幅幅相映成趣的山水寫意畫,或浪漫,或蕭索,盡收眼底。

  借物言志,借詩抒情的詩人不少,可是一個字不寫便成一首詩詞的實屬罕見,偶然讀到這篇“圈兒詞”,覺得實在是太有趣了,作者通過畫圓圈和月亮的盈缺變化來表達她的相思之情,這位宋代才女就是朱淑真。圈兒信的解釋:

  相思欲寄無從寄,畫個圈兒替。

  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里。

  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

  月缺了會圓,月圓了會缺。

  整圓兒是團圓,半圈兒是別離。

  我密密加圈,你須密密知我意。

  還有說不盡的相思情,一路圈兒圈到底……

  人生若夢,不過如白駒過隙一場,月兒高掛在天上,縱使有陰晴圓缺,八月之望,依然還是那輪明月,可是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呢?早已物是人非,讓我更能體會了東坡詩人的感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句是對世人再好不過的祝愿,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小鏈接  孫玲玲,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現(xiàn)為遼寧省朝陽市第十五中學(xué)教師,龍城區(qū)骨干教師,七道泉子鎮(zhèn)、龍城區(qū)人大代表。愛好寫作,讀書等。

[編輯 立軍]

【本網(wǎng)聲明】


網(wǎng)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