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jié)特稿
父親的根雕
文圖/文化信使 張美玉(遼寧凌源)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有兩年多了。
父親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寫詩、作畫、種地和做根雕。今天,看到父親的根雕,想起了父親,想起了父親做根雕的事。
從我記事起,父親一有閑暇時間就為他的愛好樂此不疲,根雕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十年前的今天,他興奮地拉回一個大樹根。那樹根臟亂無比,表面凸凹不平,奇丑無比。我疑惑不解,不知道父親拉著這么一個“破爛兒”回來干什么。父親看出了我的疑惑,微笑著對我說:“好的根材是可遇不可求的,今天我在山上發(fā)現的這個樹根具有一定的天然造型,肯定可以雕出好東西,根雕貴在自然。”父親不厭其煩地述說著他的理由。
父親將樹根用清水洗凈后,請進了自己的小屋,開窗放置了三天,讓根部水分蒸發(fā)一些,然后用刀從斷口處剝樹皮。然后,父親并沒有著急動手,而是繞著樹根左看右看,左量右量。一會兒,身體靠近樹根撫摸,一會兒,身體遠離樹根歪頭思忖。“?。∮辛?,這不就是一條天然的大龍嗎?”父親驚呼起來。
父親構思好后就動手加工,剪掉多余的根須,斷面地方有的用火燒加工成自然洞穴,有的用木料填平加工成平面。凸起的地方,有的加工成瘤狀,有的直接截掉加工成平面。殘缺不全的地方,就用裁截下來的根料進行拼接,不留痕跡。
父親先加工龍頭。他先給龍頭雕出眼睛、嘴和牙,一邊審視一邊把五官做了修改,慢慢地粘上頭發(fā)和龍須,然后順著樹根的蜿蜒走勢雕刻出接近龍態(tài)的身型,沿著根料的凹凸點、大小和長短雕出龍尾、龍爪等輪廓的形態(tài),又雕刻出鱗片。最后,環(huán)顧整體,找毛病進行精雕細刻。
父親一會兒彎腰,一會兒站起來,一會兒坐下,一會兒蹲下,用粗砂布進行打麿,將拼接痕跡磨平,用細砂布拋光。父親一邊打磨一邊自言自語:“細琢磨,不能破壞你原有的色澤和紋理”
父親用清漆給龍上色,反復觀察,反復修改,反復涂抹,直到自己滿意為止。父親微笑著把龍嘴里塞了一個淡綠色圓球,給龍起名為“蛟龍含珠”。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父親雕了許多作品,小屋成了父親的作品屋,那里有父親的味道。
今天,看到這根雕,想起了父親制作根雕的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兩年多了,父親離我遠去。物是人非,情依然,意依舊。
小鏈接張美玉,筆名藍田。今日朝陽網文化信使,朝陽市作家協會會員?,F就職于遼寧省凌源市楊杖子九年一貫制學校。2019年遼寧省教育系統“最美教師”,朝陽市、凌源市骨干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教師,凌源市名班主任。朝陽市《斑斕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作品散見于《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成》《中外教育》等報刊及今日朝陽網。
[助編 繁花似錦 責編 雅賢]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226/202002261148057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