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夜(二)
文/文化信使 李法明(遼寧喀左)
正月初四,又是一年歸省的日子。按照慣例,我們一家又回到那個叫華家店的小山村,那個讓妻子牽掛一輩子的地方。
去年今日,身體出現(xiàn)問題的岳父堅持讓我們住在家里,我寫下了那篇《暖夜》。
而去年五月四日那天,老爺子離開了讓他牽掛的家人,長眠于西山那個半山坡上。2019年的春節(jié),是大哥、妻子第一個沒有父親的年。他們有些不適應(yīng),有些無奈,只是牽掛在心頭,淚在心里流吧!
去年五月四日到今天,大約是八個月零四天。日子就是這樣一天天過來的,活著的日子論年過,遠(yuǎn)去了的人論天數(shù)。心頭的牽掛漸漸地淡了,只是每當(dāng)?shù)搅朔昴赀^節(jié)的時候,才覺得人生最苦是別離!
老太太一輩子都沒當(dāng)過家,甚至自己有錢也不會花,這么多年就沒聽說老太太自己去街里趕集買過啥東西。老太太歲數(shù)大了,背駝得厲害,好在生活能夠勉強(qiáng)自理,只是近幾年記憶力不如以前,有些鄰居在她的記憶里已經(jīng)沒啥印象了。
老爺子病重的時候,最放不下的就是老太太。他曾說:我要先走了,你媽可咋整,啥也安排不了!老爺子要去火化的時候,老太太坐在棺材邊看了半天,才說了句讓人心酸落淚的話:媽可咋整???
在老爺子五七、百日的時候,老太太看著窗外忙碌的孩子,似乎有點(diǎn)感應(yīng),自己說了幾句稀里糊涂的話。老太太的記憶力似乎更差了,知道是自家的孩子,卻漸漸地忘了我們的名字。
每次歸省的妻子要回家,總是要和老太太商量,最大的理由就是:回去上班,掙錢給媽媽買東西。“回去上班?”老太太疑問。大舅嫂趕緊說:“讓她回去吧,回去上班。”“哦,走吧。”得到老太太允許后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今天剛進(jìn)屋,老太太看著我們一家,含糊不清地說著不容易懂的話,看她的手勢是讓我們上炕。孩子和她的表哥們?nèi)ネ骐娔X,妻子上炕陪著老太太玩撲克,讓她樂呵。老太太最喜歡抓到兩個王,她就知道這兩張牌大。
兒孫們給老太太的錢,她放在褲兜里,誰要也不給,只有老兒子和女兒才能試著要出來。這個也成了兒孫們考驗(yàn)老太太的絕招。老太太時常含糊不清地表達(dá)著她的想法,讓孫女給客人倒茶,讓八歲的曾孫回家,看著窗外的人出了門口,是不是拿著家里的東西,然后又開始告訴,大舅嫂說:老太太就是給老三看家,誰拿也不讓!
妻子有點(diǎn)感冒,本來不想在家住下。午飯后陪著老太太玩了一陣撲克,原本是睡覺的時候,而老太太卻不肯躺下睡覺,不時地招呼我上炕坐著,看來是怕我們走吧。
當(dāng)妻子試著和老太太商量回家的時候,老太太有些激動,嘴里說著大體能聽出意思的話:別走,住下,回來不容易!大舅嫂幫著妻子勸說,老太太也不搭茬,大舅嫂說:看來老太太是商量不成了,不行就住下吧,你要是強(qiáng)走,老太太就得哭……
我把外套脫下來疊好放在炕梢,老太太的表情放松了,也不再嘮叨走或者不走的事了。別人告訴她:不走了,住下了,看看衣服都放下了。于是老太太又揮揮手,告訴大舅嫂:做飯,做飯……
天色暗了下來,窗外的紅燈籠亮了,妻子在炕上陪著老太太待著,大舅嫂在廚房給老太太熬粥。老太太比劃著表達(dá)自己的意思,有的看不懂,有的聽不清。老太太下午除了不讓我們回家之外,說得最多的就是:窗外晾著衣服,別讓下雨澆了……
晚上要去大哥家吃飯,我依舊沒有喝酒的心思。那個曾經(jīng)勸我陪著大哥喝一杯的老爺子,不在炕上坐著了。那個讓我們必須在家里住的老爺子,只能在夢里相見了!
我把這篇隨筆也叫《暖夜》,也算是記下這段過往。一年過去了,早已物是人非,落日依舊,老屋依舊,溫暖依舊……
小鏈接李法明,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1975年生人。在遼寧省喀左縣五個鄉(xiāng)鎮(zhèn)輾轉(zhuǎn)打拼二十年,現(xiàn)供職于喀左縣營商環(huán)境建設(shè)局。喜歡讀書,愛好旅游,閑時弄花草,靜處賦文章。偶有文字見于報端,愿以文會友,短長互鑒!
[助編 秋水 責(zé)編 雅賢]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226/202002260323166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