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的情思
文圖/文化信使 王慶民(遼寧朝陽)
小窗正對著一條公路,夾路是兩行柳樹,是我一年看不盡的風(fēng)景。
柳的主干不很高,五六尺以上,就是旁逸斜出的枝枝杈杈。枝杈屈曲伸展,如龍似虬,或粗或細,長短高低,蓬蓬勃勃,“負勢競上,互相軒邈”。如絲的柳條,像少女的秀發(fā),搖曳著飄逸。眼望窗前柳,總是不由自主地撩動縷縷情思。
一夜春風(fēng)吹來,鵝黃初泛,綿綿的柳絲隨風(fēng)拂動,恰是“鵝黃初上柳搖金。”幾天過后,鵝黃褪盡,新綠盈枝,形成了一堵蒼翠欲滴的綠壁。綠壁或明或暗,濃淡各宜。婉約詞人周邦彥有《蘭陵王·詠柳》一語最妙:“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碧柳成行,柳陰一片,絲絲柔條,蕩漾在春風(fēng)中,如煙如波,柳如煙,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融入詩人筆下的柳泛鵝黃,燦似搖金,多美!可走過歲月的人,想到旱柳金黃的小狗狗兒,往往憶起吃“代食”的心酸日子。如今人們品野味“嘗鮮兒”怎能體會以野菜樹皮樹葉充饑的滋味。
說實在的,周邦彥寫的柳是春深以后的。其實,柳,始終融在每個人的心中。五九六九,河邊看柳。柳是春的使者,春還未到,柳條綠了,柳絲柔了,柳把春情報給期待的人。期盼什么?流浪者,盼的是春暖;農(nóng)人,盼的是春種。一年之計在于春,柳報春來,誰不盼呢!
期待盼望掩不住的急切。王沂孫《齊天樂》中“漫想春風(fēng),柳絲千萬縷。”可以說把春思想得撕撕擄擄、恰如其分。而吳文英的“一絲柳、一寸柔情,”寄情于柳,借物詠情,寸寸幽思,更是獨臻妙境。春來人去,傷別離之嘆,古時有今更有。
盛夏,濃濃的綠壁一經(jīng)雨的清洗,風(fēng)塵蕩盡。襲入窗前的是沁人心脾的清新。那裊娜的柳絲,風(fēng)雨后更加嫵媚。那晶亮的宛如碧玉的葉片,一閃一閃的。去的,早已去;來的,還沒來。風(fēng)吹影動,紛亂人心的招搖,攪動出千絲萬縷。
秋深時節(jié),梧桐早凋,挺著光禿禿的枝兒;銀杏的葉子也已泛黃,隨風(fēng)飄落下來。而柳的綠還是那樣執(zhí)著。直到初冬,“芳草萋萋霜滿地”,柳的干葉才隨風(fēng)飛舞,扯碎冬的寂寞。
古人詠柳的詩詞名句俯拾即是。而韓翃的小詞《章臺柳》寫得有點令人傷感。詞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可能有所寄托,悵然若失??晌蚁耄菏篱g萬事萬物,可愛鐘情的很多,名花應(yīng)有主,名柳亦應(yīng)有主。只要青青依舊,有主當是快事??吹阶约合矚g的歡樂,應(yīng)有一種快慰怡然。
少時讀唐詩“笛中聞?wù)哿荷丛础?rdquo;心里就亂想:未曾看到春色,笛中就吹出折柳曲的傷懷幽怨,這大詩人也是位情郎呢!現(xiàn)在懂了,悲歡離合、毀譽榮辱、生離死別、送往迎來,不都在情中嗎!有味人生,怎一個情字了得。
柳的一堵碧綠,在我的窗前,引起我不盡的遐想,作柳思以怡情。
[編輯 趙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