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不動的花圃
文化信使/王中原 編輯/趙盼
遼寧朝陽北大街有一碧波粼粼荷葉田田的天心湖,主湖區(qū)之東有石拱橋焉。橋上行人,手持陽傘,倒映湖中,別有情趣。
由南岸跨過拱橋,再向左前方行進三五十步,有一微型廣場,其形正圓,直徑僅五六米,人造大理石罩面,石分兩色,內(nèi)方外圓,狀若銅錢,私下名之曰銅錢廣場。照此說來,小如芝麻粒的場地也可稱廣場了?因我不知其專業(yè)名稱,只好如此稱呼。
銅錢廣場之西南有仿木凳兩張,每張可坐三人。自晨至昏,凳上多蔭。蔭中多憩者,憩者多耄耋。有伴則敘話,話題海闊天空;無伴則聽書,品味劍客豪雄。
廣場之東北有一花圃,花圃本由樹下隙地辟成,不方不圓,緊鄰廣場,兩三鋪炕大小。圃中常有一翁,手持小鏟,小鏟類似兒童玩具,這里剜剜,那里弄弄,時刻不停。
凳上憩者常與圃中勞者對話,勞者耳聽口答,手不停揮。一日兩,兩日三,圃中之蜀葵竟已高過人頭。
蜀葵乃錦葵科植物,原產(chǎn)四川,別名一丈紅。因為于6月間麥子成熟時開花而得名“大麥熟”。又叫大蜀季。“蜀季”音近“秫秸”,所以,盛產(chǎn)高粱的遼西,人們都叫它“大秫秸花”或“秫秸花”。此花是平?;ɑ?,不名貴,不嬌氣,不擇地而生,花朵密,花期長,縱使你采摘幾朵也不見少。
辛向民 作
一日,圃中一蓓蕾,稍露紅唇,人爭贊之,及次日竟半開。又三五日,圃中花已不可數(shù)。現(xiàn)在正值盛花期,百千齊放,引人流連,時有取景拍照者。凳上休閑者頗得賞花之樂,對蒔花人贊美不已。蒔花人辟公家隙地,流一己殘年熱汗,營造美景,怡悅眾人。有見之而忽者,有見之而贊者,至于見之而效者則鮮矣。
圃中除蜀葵外,還有細粉蓮(大麗花、地瓜花)、翠菊(江西臘)等,長勢良好,將次第綻放。美人蕉則是花葉皆美的品種,已花可人,未花亦可人。
蒔花人有暇必來,有事則退,一駕坐騎,乃不怕人惦記的自行車也。據(jù)說此翁子女出息、家趁人值,雖“食有魚出有車”,然而獨愛腳踏車。
某晚,與文友吳先生湖邊漫步,恰遇蒔花人汲水澆花。吳叩其姓氏,答曰“搬不動”。“搬不動”者,“沉”也,乃姓氏“陳”之諧音。詢其退于何地,答曰“輕紡”。問其年歲,答曰“八十少三”。八十少三,喜壽也!因“喜”字草書頗似“七十七”,故名。文友吳遙望“搬不動花圃”,花圃在隱約樹影中。我與吳相約寫花圃,因有是文。想必吳文亦已成。
人皆知人養(yǎng)花,卻不知花亦養(yǎng)人。人皆見搬不動養(yǎng)花,卻不知花亦養(yǎng)搬不動。此中奧妙,君可知否?
(圖片由王中原提供)
2018-06-26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