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国产原创中文av网站_日韩人妻无码一级毛片基地_国产福利在线人成观看_亚洲AV中文久久精品软件下载

【今日朝陽網(wǎng)】三月三 戴柳圈(石書仁)

摘要:農歷三月初三,古稱簪柳節(jié)。簪柳節(jié),源于上巳節(jié)。古時,人們有春秋兩季到河邊洗浴身體以避除災病之習俗,謂之修禊(亦稱祓禊、祓除)。因春禊在三月上旬的巳日舉行,故稱上巳節(jié)。上古時代,當時專門設有負責修禊活動的人。

三月三  戴柳圈

文/石書仁 編輯/趙盼

  農歷三月初三,古稱簪柳節(jié)。

  簪柳節(jié),源于上巳節(jié)。古時,人們有春秋兩季到河邊洗浴身體以避除災病之習俗,謂之修禊(亦稱祓禊、祓除)。因春禊在三月上旬的巳日舉行,故稱上巳節(jié)。上古時代,當時專門設有負責修禊活動的人?!吨芏Y?春官?女巫》云:“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后漢書?禮儀志》:“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潔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為大潔。”

  值得一提的是,修禊并不是一項孤立的野浴之舉,而是與郊游同步進行的一項游樂活動。既然是游樂,那就一定要“游”得開心,“樂”得盡興。其中的“主角”無疑是那些既俊又靚的青年男女?!对娊?出其東門》云:“出其東門,有女如云”,其意是出了城東門,滿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溱洧》亦云:“士與女,殷其盈矣……維士與女,伊其將謔……”意思是說,在溱水和洧水的河邊,出來郊游的男女,到處皆是。而這些青年男女又要利用這天賜良機,相互戲謔,以達“兩情相悅,私定終身”之目的。緣此,上巳節(jié)亦有古代“中國情人節(jié)”之稱。

  在這充滿浪漫色彩的節(jié)日中,青年男女的穿著打扮尤為引人注目,也可以說是青年男女的穿著打扮構成了上巳節(jié)的最大亮點。其服飾皆是用絲織品制而做之;其頭飾則既不是銀制品,亦非玉制品,而是用嫩綠的柳枝和柳葉制而成之。男士多將柳枝編成的柳圈戴在頭上;女士多將用柳枝刮結成的花朵插于發(fā)髻,還有的直接將柳枝和柳葉插在發(fā)髻中。這耀眼俏美的服飾和發(fā)飾在春風的吹拂下,尤顯風光,倍展風流,給美麗的大自然又增添了無盡的秀色……即簪柳節(jié)之由來也。

  上巳之修禊活動久盛不衰,三國曹魏時,規(guī)定三月三日為修禊之日。自此之后,以往的上巳修禊日被三月三日所替代。晉代書法家、文學家王羲之《蘭亭集序》對三月三日修禊之盛況曾做過詳盡的記載:“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當時名士孫綽、謝安等四十余人,宴集于會稽郡(今紹興)蘭亭,共修禊事。名士們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旁,將酒杯置于溪中,順流而下,酒杯停留在誰面前誰就得賦詩,賦詩不出者將要罰酒三杯。曲水流觴,賦詩言志,其樂亦融融。最后,大家把當場創(chuàng)作的三十七首詩作編輯成《蘭亭詩集》,而王羲之為這次盛會創(chuàng)作和書寫的《蘭亭集序》,文采斐然,成了中國文學史和書法史上的絕世之作。

  大唐盛世,歌舞升平。每逢三月三日,上至宮廷,下至民間,人人都要到郊外游而樂之。杜甫《麗人行》云:“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說明當時的郊游活動已形成一種全民性的“郊游熱”,尤以京城長安為最。長安東南郊的“曲江風景區(qū)”,是當時長安民眾郊游的最佳去處。曲江為人工湖泊,開鑿于隋初,是一處依水修建的御用景觀,雖屬皇家園林,但卻對民眾開放。每逢三月三日,曲江兩岸游人如潮,以致長安幾乎成為一座空城。陳元靚《歲時廣記》引唐人《輦下歲時記》云:“三月上巳,有賜宴群臣,即在曲江,傾都人物,于江頭禊飲踏青。”宋代人也非常注重郊游活動,稱郊游為“踏青”,并設有“踏青節(jié)”。時至明清時代,作為興起古代中國“郊游熱”重要標志之一的上巳節(jié)徹底衰落,其郊游內容被完全揉進清明節(jié)里。明劉桐、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云:“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是日簪柳,游高梁橋,曰踏青。”清顧祿《清嘉錄·三月·戴楊柳球》,記載:“婦女結楊柳球戴鬢畔,云紅顏不老。”楊韞華《山塘棹歌·插柳枝》云:“清明一霎又今朝,聽得沿街賣柳條。相約比鄰諸姊妹,一支斜插綠云翹。”此“山塘棹歌”可謂對清明簪柳習俗之最佳描述也。

  據(jù)說簪柳之習俗,是為紀念“教民稼穡”之農事祖師神農氏而為之。唐乾符年間的黃巢起義曾規(guī)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唐代人認為三月三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后,清明節(jié)插柳之習俗也非常盛行,每當人們踏青歸來,總是要在家門口插柳以避蟲疫。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載:“清明前兩日謂之寒食,人家插柳滿檐,青蒨可愛,男女亦咸戴之,諺云:‘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

  清明簪柳、插柳的另一種說法則與宗教信仰有關。俗信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jié),乃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yōu)榉乐构淼那謹_迫害,而簪柳、插柳。受佛教影響,古人認為柳可以避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云:“正旦日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為鬼節(jié),值此柳條發(fā)芽之時節(jié),人們自然而然地要簪柳、插柳,借以辟邪矣。嘉靖安徽《池州府志》載:“士女戴柳枝及插門之左右,俗云辟邪。”崇禎浙江《烏程縣志》載:“晚插柳簷上,男女亦戴之。”正德海南《瓊臺志》載:“清明插柳,婦女簪柳花,謂不害眼……”

  暮春三月,微風和煦,桃花開,柳絮飛,又是一年芳草綠。值此萬物生長之最佳時節(jié),人們在簪柳、插柳的同時,必然會想到栽柳、植柳。久而久之,清明之日也成為植樹之時,故清明節(jié)亦稱植樹節(jié)。

  尋根朔源,植樹節(jié)源于簪柳節(jié)。

 ?。ū疚挠勺髡咚鸭Y料整理而成,文責自負。)

小鏈接
  石書仁,1943年生,遼寧朝陽人。1962年畢業(yè)于朝陽師范學校,1976年畢業(yè)于沈陽音樂學院。曾任教師、鄉(xiāng)黨委副書記、街道黨委書記、區(qū)土地局局長、區(qū)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聯(lián)主席、市國土資源局副縣級調研員等職。幾十年來,先后出版了詩詞集《殷殷鄉(xiāng)土情》、回憶錄《坦蕩為懷寫人生》、民俗專著《民俗風情》、宗教文化《朝陽寺廟》、歌曲集《飛翔的音符》、地方志書《老城史記》等十余部作品。退休賦閑后,筆耕不輟、先后擔任朝陽市殘疾人作家協(xié)會顧問、雙塔區(qū)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雙塔區(qū)詩詞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雙塔區(qū)音樂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等社會職務。

好名聲網(wǎng)

【本網(wǎng)聲明】


網(wǎng)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