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紛飛憶童年
文化信使/欒麗娜 編輯/趙盼
自從女兒九月份上了高中,我就每天忙忙碌碌的,轉(zhuǎn)眼已是深秋。頂著晨星上班的路上,總能看到清潔工在小區(qū)認真地清掃落葉。當我匆匆的腳步與他們擦肩而過的時候,腦海里就會浮現(xiàn)雷鋒的那句“……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fēng)掃落葉一樣,……”又到了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季節(jié)。
可能是昨夜氣溫驟降的緣故,早上剛剛踏進校園,就看到樹葉唰唰地下落,地上早已厚厚的一層,踩上去軟綿綿的,就像走在綠色的地毯上一樣;抬頭仰望天空,繽紛的落葉竟然讓人睜不開眼,干脆閉上雙眼,感知秋葉的調(diào)皮;伸開雙手,享受落葉雨的淋漓。
這樣的靜謐瞬間被晨間清掃的孩子們打破,看到孩子們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竟然勾起了我的童年記憶。
父親是個有經(jīng)濟頭腦的人,盡管那時候父親的負擔(dān)很重,但是憑著他的睿智和精明,讓我們的生活并不缺吃少穿,唯獨讓母親發(fā)愁的就是燒柴問題。
曾有那么幾年,父親養(yǎng)了好多牛,最后這些牛賺沒賺到錢我不得而知,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每天我都要和母親一起鏟院子里的牛糞,然后堆積到園子里的墻根下,等曬干再收集到煤棚里作為燃料用。這樣的活計對于一個人小力單的孩子來說,確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以至于那時候看到牛糞就憎惡。而對于母親,那些牛糞就是寶貝,它解決了全家生活所需的燃料。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莊旁的大凌河不僅僅是我們孩子們的樂園,最主要是帶給村民豐富的水產(chǎn)品、蘑菇、野雞和野兔。突然有一年開始,一到深秋,家家戶戶都到河邊樹林里掃落葉當燒柴,可是有限的資源,就得靠搶占。這就要比誰家的人勤快了,天剛蒙蒙亮就起床,跑到河邊的樹林里,找塊葉子較多、落得較厚的地方,用掃帚先掃一個圈,代表這是有主之地。等到下午的時候,人們再將積得厚厚的落葉掃走,掃上那么五天、八天,基本就解決了漫長冬季的取暖問題。
有趣的是,為了一天多裝出幾麻袋,一般都是同時圈出幾塊地,既要挑地面平坦的,又要選落葉多的地方占為己有,當你剛剛?cè)ν暌粔K地,近處的好地方都被占上了,所以幾塊地通常都不相鄰,有的甚至相隔幾里,到最后主人往往自己都找不到了。淳樸的人們很是講究,有標記之地,人們是不會去碰的,所以動不動就看到已經(jīng)積了厚厚落葉的圈地三五天都無人問津。
我是個覺多的人,對于早起,實在是痛苦不堪的事情,尤其是秋風(fēng)蕭瑟,陣陣寒意起,沒有擋風(fēng)御寒的衣服才更悲苦。那個年代的我們,不知道什么是毛衣、毛褲,也沒聽說過保暖、羽絨,甚至連一件大衣都沒有,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所有的上衣和褲子都套在身上,孩子們不會穿,往往穿出大圈套小圈的感覺,十層單不如一層棉,別扭地套了好幾件衣服也還是感覺不到暖和。所以,我往往是圈不到好地的人,這時都是自家叔叔分給我一些,我負責(zé)掃和收集,有時嫌葉子落得太慢,還時不時的去晃動樹干,讓樹上的葉子落得再多些。上學(xué)的日子,放了學(xué),也會帶上麻袋和掃帚,獨自來到樹林,東一耙子西一掃帚,湊夠一麻袋就回家,總覺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會讓勞累的父母減輕一些負擔(dān)。
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富裕了,早已沒了掃落葉那恢宏的場面,人人家里都有煤、有燃氣,所以人們地里的秸稈都不愿意弄回家,嫌棄燒秸稈又臟又污染。我想不明白一件事,為什么家里的自留地還是那么多,怎么現(xiàn)在就不愁燃料了呢?母親告訴我:過去人們窮,買不起煤,買不起燃氣,冬季漫長又寒冷,需要的燃料主要是秸稈,而那時候由于種子品質(zhì)不良,秸稈長得矮,還經(jīng)常招病蟲害,所以一年收到家的秸稈都有限,當然就不夠用啦。現(xiàn)在政策好了,科技先進了,人們過上了翻天覆地的生活,所以一切都不一樣啦!母親的話讓我恍然大悟。
回頭再看看堆積如山的落葉,沉浸在勞動的快樂里的孩子們,他們真是幸福!
小鏈接
欒麗娜,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現(xiàn)就職于遼寧省朝陽市向陽學(xué)校,朝陽市學(xué)科帶頭人、優(yōu)秀教師、十二五骨干教師、首批名師,并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地理工作室,所授課多次在省市級獲獎。愛好文學(xué),樂觀向上,喜歡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多次在??l(fā)表文章。自從與《今日朝陽網(wǎng)》結(jié)緣之后,曾發(fā)表過《秋日里的惆悵》《做回心中那片云》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