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后面的話(美國紀行之四十五)
文化信使/鄒本殿 編輯/明月
2014年11月,我們在沈陽領事館獲得了赴美有效期10年的B2簽證,12月19日就從首都機場出發(fā)前往美國,開始了美利堅合眾國之旅。
從芝加哥落地入境,在這個美國北部中心城市逗留了4天,然后就開始了美國中東部的旅程,先后走過了伊利諾伊州、印第安納州、肯塔基州、俄亥俄州、西弗吉尼亞州、賓夕法尼亞州、馬里蘭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弗吉尼亞州,新澤西州、紐約州10個州和一個特區(qū)。先后到過芝加哥、華盛頓、紐約和費城4個大城市;也去過印第安納波利斯、哥倫布這樣的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去過紐瓦克、辛辛納提、代頓、卡溫頓等中等城市,而微爾明頓、巴爾的摩等與我們擦肩而過的城市則不計其數(shù)。從北美五大湖區(qū)之一的密歇根湖畔、到廣袤無垠的美洲大陸的中央低地,從中央低地翻越阿巴拉契亞山脈到大西洋西岸,又從大西洋沿岸平原到新英格蘭高地。大跨越式的奔波,在各種地貌間的穿行、不同規(guī)模和風格城市的駐足,已使我對美國中東部和北部的自然概貌、城市布局、交通狀況、民居特色和生活習慣等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對歷史遺跡、自然景觀、博物展覽、墓葬文化、民族文化等進行了參觀考察。整個行程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但還留下很多遺憾,因為本次行程很想到密蘇里州去瞻仰馬克·吐溫和埃得加·斯諾的故鄉(xiāng),很想去北卡來羅納州的海灘去參觀萊特兄弟試飛的地方,還想去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傾茶紀念館和“五月花”號最初到達的科德角去尋找美國獨立前的遺跡,位于墨西哥灣的密西西比和安娜路易斯這兩個拿破侖時期的法國殖民地也是我很想去駐足觀望的地方,但終因時間有限都未能如愿。
本來與俄亥俄州的格林菲爾市政府已經(jīng)聯(lián)系好了,去參觀市政廳見識一下美國基層政府部門是如何辦公和接待民眾的,據(jù)說美國地方政府并不拒絕參觀和采訪。也與一個農(nóng)場主聯(lián)系好了準備去參觀考察一個農(nóng)場,參觀一下糧食倉儲加工和土地經(jīng)營等方面的情況,體會一下農(nóng)場的火雞宴。然而都因時間來不及而未能成行。
去美國之前曾設想,此行結束時,應通過參觀紀念館、博物館和紀念地等形式把美國獨立戰(zhàn)爭以后的歷史穿成線連成片,但由于未能走完預定的路線圖,所以,到目前為止我所了解的美國歷史仍然是殘缺不全的。不過留點遺憾也好,可以為以后的再次旅行提供點動力和留下點念想。
一路走來,不斷變化著的地形地貌和城鄉(xiāng)景象讓一個我們所不熟悉的美國大地展現(xiàn)在了我的面前,市政建設、交通狀況、商業(yè)布局、工農(nóng)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的信息不斷地在我的大腦中復寫攝影和反映,生活習慣、精神面貌等信息不斷地涌入腦海,令我應接不暇??偟挠∠笫敲绹卮笪锊﹥H大陸就跨越四個時區(qū);人口稀少除中心城市每平方公里不足30人;中心城市、都會區(qū)與中小城市規(guī)模之間相差懸殊;人居觀念發(fā)生革命,富人和中產(chǎn)階級移居郊外,中小城市為大量的黑人和貧困線以下的人群所占據(jù);商業(yè)布局調(diào)整為鄉(xiāng)重城輕;注重環(huán)境保護,絕大部分地區(qū)河流清澈,空氣清新,植被茂密;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熱情相待和與人方便等已成習慣;貧富差距懸殊,富人別墅區(qū)富麗堂皇,出行高檔房車豪華氣派。窮人居住場所簡陋,夜晚燈光昏暗,出行依靠公共汽車和地鐵代步;親情觀念淡薄,金錢至上貫穿于整個社會生活,無錢父子兄弟姐妹之間也只能接受有償幫助。一程下來在我眼中,美國既沒有有些人說得那么好,但也沒有像很多人說得那么壞。靜下心來思考,對美國形成了以下感性認識。
一是美國不是到處都能撿到黃金的地方。在國內(nèi)聽專家講課時都說美國國富民也富。但這并不是準確的概念,美國城鄉(xiāng)的富人階層在美國確實所占比例很大,但窮人也到處都有。我們了解了一下,富人主要是農(nóng)場主、實業(yè)家、有成就的科學家、金融、商業(yè)企業(yè)的擁有者、醫(yī)生、律師、工程師等等,靠工薪吃飯的算不上富人,收入普遍低于中產(chǎn)階級。絕大部分美國人沒有終身職業(yè),一旦失去工作就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在在沒找到新的工作之前只能靠失業(yè)救助金生活。除了救助金沒有人會送錢給窮人花。我兒子的美國同學的一個朋友,母親失業(yè)了,只有給大女兒看孩子維持生活。女兒搬走了,她的收入來源也就斷了,女兒很有錢,但也不能無償?shù)厮徒o父母一些接濟生活。我們看到超市里很多年齡應該在60歲以上的男女老人在那里打工,而且不分晝夜,有時后半夜了一些在那里工作的老人還在超市內(nèi)推著沉重的車子運送貨物,有的干脆就跪在地上整理貨架。
如果到處都能撿到錢他們也不會去干那么艱苦的工作。在美國飯店里有送餐業(yè)務,有一些中餐館會用留學生,但飯店只給員工低于平均時薪的工資,其他部分只能靠掙小費。有時還會遇到不支付小費的顧客,遇到這種情況打工者只能自認倒霉。美國人退休的年齡是六十五歲,退休以后就可按月領退休金,而退休金的多寡,根據(jù)自己繳稅的多少而定。美國人一生中所繳納的稅很多,退休前個人繳納的稅金多,退休時所獲得的退休金也多,美國人從開始工作起,無可奈何地繳一輩子稅,唯一的期望和安慰的就是想到退休之后可以領到更多的退休金。富人有錢可以繳納更多的稅金,退休后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大。窮人工作時工資掙得少所以稅繳得就少,退休時退休金得到的也就越少,這樣就造成美國社會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的局面。很多人之所以年紀大了還要打一份工也與原來納稅少退休金不足以支付生活費用的原因所致。我們很多國人片面地認為如果獲得綠卡就能享受美國社會的待遇,那只能說是天方夜譚,因為不納稅對美國社會沒有貢獻也就不可能享受美國社會的待遇。沒有技術沒有高收入連美國的中產(chǎn)階級的收入水平都達不到,躋身于美國富人行列只能是幻想,很有可能永遠都作為一個窮人委身于美國社會的最底層。但很多留學生成績優(yōu)異者或者專業(yè)熱門在美國也能找到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美國的乞丐多,大小城市都有,除了個別游手好閑者外也不乏失業(yè)后淪為乞丐者。美國社會國民平均收入前些年我知道在世界上是排名第七,最近的收入水平?jīng)]有論證,總之確實很高。但畢竟是平均收入,紐約街頭的乞丐與美國人均收入沒有多大關系,如果我們某個國人有一天移民到了美國,如果不具備走入中產(chǎn)階級行列的能力和學識水平,那么美國人手中的黃金將與你無關。美國是一個需要勞動才能收獲的地方,那些在國內(nèi)不勞而獲或少勞多獲的人到了那里肯定也會過不下去。有的說用錢去美國買幾套房子作為硬通貨,但肯定行不通。記得當初底特律市宣告破產(chǎn)時,中國政府曾警示中國公民到底特律購房需謹慎。因為在美國擁有的每一套房產(chǎn)都要收土地稅、綠化稅等明目繁多的稅,如果沒有其它收入僅有房產(chǎn),則房產(chǎn)越多房主付出的就越多,如果不能按時足額交稅將會變成一個欠稅者被沒收房產(chǎn)。底特律市破產(chǎn)后,很多房產(chǎn)一美元就可以買到,但誰也不敢買,因買到手后就會令房主背上沉重的包袱,那里很多的的房子根本就沒人要。所以在美國可能有房子并不代表有黃金,有時反而會成為一種經(jīng)濟負擔。
二是美國不是天堂。有些人不知道從哪些渠道和哪種政見者的口中得知的信息,認為美國什么都好,而且好得與天堂一般。其實,在美國許多城市的生活并沒有我們國內(nèi)生活的舒心,沒有國內(nèi)的繁華,沒有國內(nèi)的文化情調(diào),沒有在國內(nèi)城市的街道走著安全。我們國內(nèi)的人到了那里第一受不了的可能就是人們除了工作以外都宅在家里的生活。如果有些人認為只要到了美國,遍地都像電影里描述的華爾街和時代廣場那樣的繁華,像拉斯維加斯那樣的絢麗多彩,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說天堂只能說是寂寞的天堂。如果在美國沒有一個好的工作,即使有機會能移民美國,也很難有機會進入中心城市的中心區(qū)域,到了那里僅購買天價的房子一項就會讓人望而卻步。那么去一些中小城市如果不能事先做好考察就盲目地移居到了那里一定會非常失望,因為如果耐不住寂寞長期居住在那種不接地氣的環(huán)境中會使人絕望。美國確實環(huán)境好,少有工業(yè)霧霾,少有工業(yè)污染的河流,食品也相對安全,但人們生存需要的多樣性不僅僅這些得到滿足就會幸福,還有社會生活的滿足和文化生活的滿足以及生活習慣是否適應等等因素。
三是美國社會不認為中國是落后的代名詞??赡苁鞘苊绹L期宣揚的中國威脅論的影響,我們所接觸的一些美國人認為中國現(xiàn)在從經(jīng)濟上和軍事上都很強大。美國的小家電和除食品以外的生活用品大都來自于中國,而且物美價廉,他們認為如果是一個落后的國家不可能在美國占有這么大的市場。在留學生當中,可能是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緣故,他們更愿意聽到的是祖國的強大。他們非常反感有的彈丸小國在他們面前炫耀說,“我們國家小,但是你們中國人到我們國家必須要獲得我國政府的簽證才能進入,你們國家大但我們的公民到你們國家去卻不用簽證”。我沒有考證這個國家是哪,也沒有甄別這種情況的真?zhèn)危珒H憑這么一種態(tài)度就足以說明留學生們反感和反對我們與其它國家任何方面的不對等的關系存在,國家必須要保護我們國家的形象和我國公民的尊嚴。他們認為美國政府給予我國公民B2的10年簽證和承認中國的駕駛證在美國有效使用等舉措是中國政府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的結果。
美國人民總體來說對中國人是友好的,很多美國的青年人以自己能有一個中國朋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以自己手中有一件中國朋友贈送的禮品而榮耀。留學生們對中國社會暴露出來的腐敗現(xiàn)象很反感,對反腐敗的舉措很贊成,但他們沒有國內(nèi)有些憤青那樣滿口都是與政府對立的言論,對國內(nèi)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認識的也很客觀。他們希望中國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希望中國更強大,更希望中國社會穩(wěn)定。
四是美國的待人接物習慣并不一定適用于或者說暫時還不能適用于中華民族。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jīng)介紹過美國人無論相識與否,見面都能打招呼互致問候,“你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問候語不絕于耳,這既是長期養(yǎng)成的結果也是民族習慣。我到北京一下飛機推著行李車略微擦了一下同胞的衣服,我忙說了聲"對不起",而那位同胞看了我一眼竟然不屑一顧,大概是怪我小題大做。因為中國到處都人滿為患,走路碰到人是正常的,碰不到人是不正常的,都道歉能道得過來嗎?我這才感到是回到了國內(nèi),入鄉(xiāng)就得還俗。試想如果在國內(nèi)一個僻靜的地方我們遇到了一個不相識人,你上前說一聲“你好”,如果是個男的,會犯核計好幾天,會挖空心思地回憶“這個與我打招呼的人是誰呢"?他為什么會和我打招呼呢”?如果遇到一個女的,不但可能不會理會回應你,還有可能會在心中罵你是精神病或懷疑你故意在女人面前獻殷勤有什么邪念等等。所以目前中國的國情還不能完全學習美國人乃至西方人的習慣。美國陌生人見面打招呼已是習慣,在中國不認識的人打招呼會引起誤會。但美國人出門在外會讓人感到很和諧,但一回到家里就會拒人千里與社會隔絕,在居民區(qū)根本就沒有了戶外的和諧。
五是去美國留學獲得成功的旅途非常艱苦。美國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誠然,如果是青年人有闖勁,學習又好,又樂于吃苦奮斗,語言又好,適應能力又強,到美國去求學和到美國發(fā)展還是可取的,因為一旦學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被美國人所認可,馬上就會成為中產(chǎn)階級,一年掙到六七萬美金以上也是很容易的,這樣的收入在美國就能生活的很好。中國的父母希望孩子成大器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要視孩子的情況而定,如果孩子的天資不好又不愛學習就等于白浪費時間。美國的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的學習成績要求是很嚴的,成績不過關是混不下來的,有多少留學生因為成績低而被迫終止學業(yè)回國。野雞大學(美國叫社區(qū)大學)美國有很多,可能會發(fā)給你畢業(yè)證,但這些畢業(yè)生在中國不被承認。孩子如果吃不了苦和耐不住寂寞的就不要送美國去留學。美國的大學絕大部分都不在市區(qū),課余時間想上街都不是很容易的事,不要認為在美國上學課余時間都可以吃喝玩樂。學習生活緊張,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學,很多留學生夜間12點前在圖書館學習,12點以后圖書館關門后就要轉(zhuǎn)到教室學習,經(jīng)常要到凌晨三四點。在美國讀書沒有汽車是不行的,一般買個二手車需要經(jīng)常修理,小毛病到維修部修不起,就得動手自己修。到理發(fā)店理發(fā)也很貴,一般男生都要學會給自己理發(fā)。住宿要想條件好就得花很多錢,所以一般留學生都盡量選擇條件相對差一點,價格低一點的房子租住。中餐館也有,但價格比快餐要貴,如果想吃中餐就得自己做。原來我知道留學生們的條件很艱苦,但沒想到能艱苦到那種程度,我們簡單地做了點中餐請留學生來吃,孩子們吃得香香的我們卻難過的心疼的要落淚。他們花錢的算計程度比我們國內(nèi)任何節(jié)儉的家庭做的都有過之而無不及,讓我們看的鼻子都酸酸的,孩子們又要為達到優(yōu)異的成績而拼命學習,又要為省錢而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如果有孩子在外讀書的家長們中途不妨去美國感受一下孩子們的不容易,為孩子多分一些憂。
其實,我還是認為中國好,我們生于斯,長于斯,對這片土地有感情。即使是人家的國家再好,也是人家的。我們?yōu)楹尾荒転樽约旱膰腋粡娮鲆稽c貢獻呢?都說我們的城市臟,那些垃圾當中有沒有我們自己排放的呢?你是否保證做到了沒有隨地吐痰呢?都說官員腐敗,為了自己的不當利益你給沒給那些腐敗的官員們送過禮呢?你如果當了官能否就能保證不貪不占了呢?都說交通擁堵,你有沒有不按交通規(guī)則駕駛,亂插、亂停、亂闖的現(xiàn)象呢?你開車時罵沒罵過騎自行車和行人擋住了你的路,騎自行車和走路時又不給汽車讓路而又罵開汽車的妨礙了你呢?都說中國的公共場所亂哄哄,你在公共場所是否做到克服了粗聲大嗓的毛病了呢?能否做到買東西排隊和不加塞呢?等等,我們在羨慕人家社會文明的同時應該想到我們自己應該怎樣克服不文明的習慣。我們在批判我們社會中的一些不文明的現(xiàn)象時也應該想到我們自己應該做些什么。大家如果都做好了,我們國家的文明程度也就提高了,社會風氣也就好轉(zhuǎn)了。人家的國家好與不好,富貴與貧窮都與我們無關,他再富有我作為一個游人喝一瓶水最低也要付99美分,他們不會給我免一分錢,旅游結束后還是要回國過我自己的日子。
中美兩國在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上是完全對立的兩個國家,但為了共同的利益有時又能找到合作的共同點??梢灶A見的是,只要國家存在,這種對立、分歧和合作關系還將長期存在。但這是兩國政府的事,不是我們普通老百姓考慮的問題。所以,本次旅游所寫的游記和感想完全是客觀的,不站在任何政治立場上,請準備讀和讀過游記的朋友們不要上綱上線。
本來感想還有很多,然而越寫越多不忍更多地浪費朋友們的精力。這次出行的計劃就是每天寫一篇游記,前43天做到了,但到了北京熟人一多,話題就多了,精神一放松,最后一篇游記就沒有當天完成,一直拖到回到朝陽后的今天,看來精神不能懈怠,精神一旦懈怠就會影響成果。
本篇結束后,《美國紀行》的45篇游記就擱筆了,我也不知道我究竟能不能稱得上是一個知途的行者。一算已達14萬余字,把自己也嚇了一跳,經(jīng)歷很短,廢話卻不少,最少有幾萬字是廢話。對此,再一次對容忍我的絮絮叨叨,堅持看完我的游記的各位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對于自己拙作的冗長不精而浪費大家很多寶貴的時間表示誠摯的歉意!
(全文完)
[責任編輯/雪盈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