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国产原创中文av网站_日韩人妻无码一级毛片基地_国产福利在线人成观看_亚洲AV中文久久精品软件下载

【今日朝陽網(wǎng)】從擠村現(xiàn)象看美國人的擇業(yè)和擇居觀念(美國紀行之十九)(鄒本殿)

摘要:我到代頓開始就注意到了我們住處不遠的一片奇特的房子,房屋跨度不到3米,房寬10米左右,看著很像一臺公共汽車的形狀長短。

  在擬定的四十多天的美國旅行行程中,我將把我看到的、聽到的和所思所想隨時記錄下來和朋友們分享,請關心我的朋友們每天關注我,對我們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流互動,幫我排疑解惑,助我做一個清醒的行者。

從擠村現(xiàn)象看美國人的擇業(yè)和擇居觀念(美國紀行之十九)

文化信使/鄒本殿 編輯/明月

  我到代頓開始就注意到了我們住處不遠的一片奇特的房子,房屋跨度不到3米,房寬10米左右,看著很像一臺公共汽車的形狀長短。我每天早晚鍛煉都要經(jīng)過那里,一直琢磨著這房子為什么長得那么怪,但百思不得其解。

  我到了這里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外,語言不通想搞清楚點事情很難。盡管我明知想搞清楚的事純屬于吃飽撐得沒事干的范疇,但我還是想方設法去搞清楚。機會終于來了,一天我在那里遇到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華人,這位自稱是福建閩侯人的老弟,在那附近開了一個小超市,所以,對那里的情況知道的還比較多。

  盡管這閩東人說起普通話來舌頭很大,但我還是聽懂了我所想要了解的東西。原來這個地方叫擠村,英文譯音也是"擠"的意思。這些奇特的房子有一百多戶,具體常住人口不詳,如果按每座房子三口之家計算也要有千人以上。從在這個村落單車上下的人數(shù)看,很多家庭人數(shù)都不止3人。這里地盤不大,但人口還不少,房子很密集但還談不上擁擠,也許相對于其它社區(qū)住宅的分散和人口稀少,人們才把這里叫做"擠村"。

  閩侯人說,這個小社會的居民們來自于美國各地不同的地方,他們居住的面積雖然狹小但也不乏富人。當?shù)厝艘舱f不清楚這些人從何時,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從哪些不知名的地方來到這里的,大概當初是看著這里風水好生活方便,就在這里定了居。最初可能只有一兩戶人,后來是幾十戶,逐漸發(fā)展到今天的這個規(guī)模。

  但可以肯定地說這些人最初到這里時都是乘著自己的房車來的,也許當時并沒有確定就在這里定居,后來發(fā)現(xiàn)這里很適合他們居住才有了長遠打算。他們把車停到適合長久居住的位置,把輪子支起來,用厚木板在房車外面造成簡易的木頭房子,一個汽車屋就造好了,木屋的門和窗都與汽車門窗的位置和大小一致。再在門前支起一方防雨淋防日曬的鐵棚,汽車住宅就大功告成了。從房車演變成的汽車房雖然有些窄小,但有了汽車本身的隔溫保溫又加上后附加的木制外套,保證了這種房子既保溫又隔熱。

  曾經(jīng)進入過這些住宅里的閩侯人說,里面空間雖然狹小,但由于設計安排的合理,床鋪都是白天折疊收在墻壁上,晚上拉開睡覺,所以看著房內的空間并不狹小。我們看到現(xiàn)在這里仍然有新居民進入,幾輛房車已經(jīng)停在附近的空地上,還沒有實施由房車到車房的過渡。汽車房子有這樣的好處,房車外面加上了一個殼體,可以保護車子被風吹雨淋,延長使用壽命。什么時候不想在這里繼續(xù)住了,拆掉木板開上車就走,車走家搬。由于居住人口的不斷增多,車房的數(shù)量也就不斷增加,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獨特村莊。

  這讓我們想起了過去看印度電影《大篷車》時的那些吉普賽人,一個始終在遷徙著的以賣藝為生的民族,他們?yōu)榱松媸冀K向能為他們帶來收入的地方遷徙,目的非常明確。我們國家的鄂倫春族過去是以游獵為生的,他們更簡單,就是每人一匹馬一個睡袋及簡單的生活用具,他們的目的也明確,哪里有獵物就向那里遷徙。隨著國家動物保護法規(guī)的健全,這些鄂倫春和赫哲等游獵游漁民族也都開始了定居生活。我國的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們是逐水草而居,目的也是為了保證牲畜有豐美的牧草可吃,有甘泉可飲。

  而居住在擠村里的美國人遷徙到代頓這個既不能放牧又不能打獵是為了什么呢?

  原來,美國人是個愛搬家的民族。據(jù)說,美國人一生平均要搬十幾次家。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清新的空氣、稅收少生活成本低、更換了工作,甚至哪個地方的餐館多味道好,都會成為美國人搬家的理由。美國人熱愛家庭,人到了哪里,家就必須遷到哪里,房子可以換,家可以搬,就是一家人不能異地居住。

  美國人換工作比較頻繁,即使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去工作,也從來不跑通勤,都要舉家遷往新的工作地居住,這在美國人看來是很平常的事情,因此很多美國人都有因工作而搬家的經(jīng)歷。美國人的先祖從歐洲移民到北美時,就有一句著名的口號:“哪里有面包,哪里就是祖國"。現(xiàn)代美國人也繼承了這種精神,哪里生活好,哪里有發(fā)展,就把家搬到哪里。

  美國人的愛好搬家和我們中國人的不愿意搬家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記得一個故事,說國內一個記者到西北某地一個偏僻貧瘠的農(nóng)村去采訪,遇到一個穿著破羊皮襖正在放羊的青年人,問他為什么放羊,青年說,“掙錢"。又問,掙錢干什么,答曰,"娶媳婦“。又問,娶媳婦干什么,又答,“生娃"。記者還問,生娃干什么,回答還是放羊。這樣放羊、掙錢、娶媳婦、生娃、再放羊周而復始,一代又一代的低品質生活循環(huán),永遠也不會跳出貧困的圈子。如果出于一些低級動物的領地意識和出于傳宗接代的本能需要可以理解,但作為高級動物的人如果僅為了傳宗接代,祖祖輩輩維持著低收入的無任何幸福而言的低層次生活不能說不是一種悲哀。我們在國內看電視時曾經(jīng)看到,西北有的地方干旱缺水,農(nóng)民們寧可去二三十里的地方去背水也不想把家搬到離水近一點的地方去,甚至當?shù)卣峁﹥?yōu)厚的補貼資金,想?yún)f(xié)助村民搬遷到條件好一點的地方去也很難吸引和說服他們。這很符合中國那個古老的寓言《愚公移山》的故事中的愚公形象,寧可祖祖孫孫去挖擋在門前的大山也不愿意離開那塊交通不便的地方。為什么愚公不能改變一下思路放棄挖山而搬家呢?之所以那樣做,可能是不愿意遺棄祖先遺留給他們的那方世代居住的家園,也可能是恐懼離開熟悉的家鄉(xiāng)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后受人欺負,還可能是認為搬一次家比背一次水麻煩很多,總之還是傳統(tǒng)觀念問題。

  美國人搬家不怕麻煩,甚至樂此不疲。兒子的美國同學對我說,美國人剛參加工作時收入不高,一般是租住小房子,工作幾年收入高了點就立刻換租大一些的房子,等有錢付首付款了就貸款買房,收入再增加了,毫不猶豫地把小房子賣掉再買大房子。如果再發(fā)達了進入中產(chǎn)階級的行列,就搬到條件更好的地方去住。我到美國來之前就聽兒子說,他有一個美國同學家原來居住在俄亥俄州的格林菲爾,后來又舉家遷往遙遠的美國西北部的華盛頓,等她父親在維斯康星州找了一份新的工作后,他們又舉家遷往三千里里之外的維斯康星州。去年又說可能還要遷回格林菲爾,舉家搬遷聽起來就像出趟差一樣隨便。

  我那時就很有疑問,這樣遷來遷去的手續(xù)不麻煩嗎?在我們國家搬一次家光是到公安局辦戶口就是很復雜的一件事情。但人家說,美國沒有派出所、村委會等管理機構,美國人也沒有戶口,美國公民每遷徙到一個新的地方,就自動成為了那里的居民,自動享受當?shù)氐纳鐣@?。美國的各級政府是從機動車輛管理處獲得公民信息的,在美國幾乎每個公民都有駕駛執(zhí)照,美國關于駕駛執(zhí)照的規(guī)定,是駕駛人員每到一個地方超過15天就必須到機動車輛管理處登記,所以美國人搬了家就會到機動車輛管理處登記變更住所的信息,機動車輛管理處有了駕照人員流入流出的詳細信息,當?shù)卣灿纱肆私饬吮镜鼐用竦那闆r。

  美國人愛搬家無非就是這樣幾個方面:一是為尋找就業(yè)機會;二是為方便子女上學;三是離婚率高導致搬家頻繁;四是遷居自由,搬家簡便。美國遷居不受任何限制,不必經(jīng)過任何人批準。搬遷容易,也很方便。美國人極少有人終生從事一個職業(yè)或呆在某個公司工作到退休,因而也很少有人會落地生根、一勞永逸地在一個地方住上一輩子。所以他們經(jīng)??缡?、跨州去應聘新的工作,因此搬家是常事。美國人也有望子成龍之心,要為孩子選個好的學區(qū),從小學到中學像孟母三遷一樣,這樣也促成了頻繁搬家。如我們熟知的美國著名將領麥克阿瑟的母親,就曾為了兒子的前途而不斷地搬家,兒子在哪讀書就把家搬到哪里,麥克阿瑟到西點軍校讀書后他母親也把家搬到西點鎮(zhèn)去陪讀直至畢業(yè)。

  從生活差的地方向生活好的地方流動,從收入低的地區(qū)向收入高的地區(qū)流動,從教育條件差的地方向條件好的地方流動是屬于正常的社會現(xiàn)象。“窮則思變"、"樹挪死,人挪活"這些國人視為經(jīng)典的成語和俗語被人家美國人運用的很好。而我們國人很多卻是"人窮志短“,記得前些年我們去一個偏僻的農(nóng)村去訪貧問苦,家里男主人因病早亡,家里連糊窗戶的紙都沒有,一個十六七歲的大姑娘還穿著露大腿的褲子,家里的房子也有些傾斜,窮的程度不堪言表。當我們提出給這個姑娘安排個工作時,她母親竟然說一個姑娘家到外面去不放心,最后拒絕了我們的好意,只接受了我們帶去的糧食和200元扶貧款。可想而知,這種觀念是不可能脫離貧困的,如果她們能果斷地搬出那個窮山溝,支持姑娘進城創(chuàng)業(yè),估計那種貧困狀況會很快得到改變的。

  我們從芝加哥到代頓的路上,多次看到有搬家的車輛。一個大型平板車拉著一座體積不算小的木頭房子,按我們國家的標準應該是超高和超寬很多,但人家仍然也在路上以不太慢的速度招搖前行。要是在我們國家這么個大家伙連收費口都進不去,但人家的高速沒有收費口,進出高速的匝道也都不窄,所以都暢通無阻。我們還遇見一個大型皮卡車,車上用膠合板自己釘成一個簡易的加高加寬的貨箱,上面拉著一臺老舊的寶馬轎車,在轎車周圍還拉著不少生活用品。我們超車與這輛車并行的瞬間我看清楚了開車的是一個白人老太太,扎著個頭巾猶如一個狼外婆的卡通形象,后排座上放著大包小裹,肯定是在搬家無疑。我和她對視了一下,從她憂郁而迷茫的眼神上看她生活并不富裕,此行也許是投奔兒女,也許是與子女關系不睦返回故鄉(xiāng),也許從此就去流浪,總之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

  據(jù)說,為了應對頻繁搬家的現(xiàn)實情況,很多美國人選擇把家安在車輪子上,居住的時間稍長一點,就像擠村的村民那樣在原地把房車封閉起來。一些開發(fā)商也參與為房車規(guī)劃建設永久性營地,規(guī)劃房車社區(qū),鋪設道路,建設供水和排水系統(tǒng)以及供電線路等生活必備的設施。停車場的各種居住條件具備后也就成了那些居民們相對固定的住址。他們可以不交房租,但要向開發(fā)商交納停車費用。據(jù)他們說美國的好多地方都有擠村一樣的汽車集中社區(qū),以滿足房地產(chǎn)市場的需求。為了吸引更多的汽車住宅買主,開發(fā)商積極創(chuàng)造更方便的條件,提供安詳寧靜的居住環(huán)境。

  我們看到擠村的汽車住宅雖具有臨時的性質但也并不是雜亂無章,是有統(tǒng)一管理和統(tǒng)一規(guī)劃的停放之地。社區(qū)內看不見垃圾污水,晚上燈火通明,說明汽車社區(qū)能夠保證正常的水電供應,污水和垃圾排放等都是有嚴格管理的。汽車住宅周圍的草坪修剪得平平整整,坊間道路也通暢干凈,與其它普通固定住宅的社區(qū)一樣整潔美麗。

  我們的觀念和美國人不太一樣的是以房子作為構成家庭的基本要素之一,有家就要有庭院,沒有房子的家總感到是在漂泊之中。所以不管是城市還是農(nóng)村都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為了房子有的家庭可能要花掉一生的積蓄。在哪里買了房子就預示著在哪里扎了根,不遇到太重要的事一般不會搬家,這就是很多人在一個地方居住直至終老的原因。工作相對穩(wěn)定也是中國人不愿意搬家的一個原因,中國人有了一份好的工作一般輕易不會放棄,有的兩地分居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也不搬家。一是舍不得家中的房子,二是又不舍得放棄好的工作。寧可苦熬著,夫妻思戀著,也不去想著為了團聚換份工作或去搬一次家,實屬觀念問題。如果中國人也像擠村的居民一樣弄一輛房車宅在那里,長時間生活在狹窄的空間里,相信有一半的人抑郁得會瘋掉。

  其實國人這種觀念也是傳統(tǒng)習慣的體現(xiàn),我們中華民族都有思鄉(xiāng)、懷舊、重感情的情結,不愿意離開親人,不愿意離開朋友,不愿意離開世代在一起居住的老鄰舊居,是千百年來形成的觀念,不太容易改變。除此以外,崇尚敬業(yè)、愛崗、奉獻的樸素本質和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我們的國人具備忠于職守,甘愿自我犧牲精神,正因為如此才有許多的軍人、地質、遠洋等崗位的人們?yōu)榱藝液腿嗣竦睦娌幌Х瞰I青春,不惜犧牲家庭生活的幸福。

  在我與這個閩侯人交談的時候,走過來一個美國小伙子加入了我們的交談。小伙子說他今年38歲,原來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一家電器公司做管理工作,年薪6萬美元,但他不喜歡這項工作。前年年初辭去了那里的工作來代頓學習飛機駕駛技術,已經(jīng)取得駕駛資格,現(xiàn)受聘于一家企業(yè)飛運輸機,年薪4萬,家也隨他遷來。他說,新的職業(yè)雖然比原來的工資低很多,但心情舒暢,因為他感到這才是為自己而活著,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yè)而工作。據(jù)說,美國人特別是青年一代,都持這種就業(yè)觀念。這種就業(yè)觀念也促成了他們的擇地居住觀念。

  相比之下,絕大部分國人的擇業(yè)觀念就不那么樂觀了。人們擇業(yè)首先是追求利益、福利和權力,很少考慮個人的愛好,也不考慮個人的天賦,經(jīng)不起權力和工資待遇的誘惑,甚至為了這些可以放棄自己在大學里所學的專業(yè)。由于這種擇業(yè)觀念缺乏來自于人的內心天賦靈性的原動力的驅動,所以人的主觀能動性難以發(fā)揮,對個人、對集體都不會有好處。國人這種擇業(yè)觀念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擇居觀念,所以,除了短期的季節(jié)工和隨著氣候變化異地季節(jié)性流動的人群外,中國的人口的絕對流動量是很小的。當然,國人擇居觀念還受戶口管理體制、繁雜的建房審批手續(xù)和幾十年不變的土地使用權等諸多因素的制約。

  擠村的出現(xiàn)也可能與附近的一所學校有關,緊鄰擠村就是當?shù)匾凰诲e的中學,不排除有些居民是為子女就學而來的。如果哪一天擠村的哪一個居民又在其他地方聘到了工作,或孩子們又有了更好的學校就學,或是在另一個城市找到了如意的伴侶,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拆掉房車周圍的木板開上房車帶上家中的細軟和寵物踏上新的征程。如果在擠村的后代中再出現(xiàn)如愛迪生和萊特兄弟一樣的名人,或是再出現(xiàn)一位總統(tǒng)等估計連個故居也無法找到,他們在擠村居住的那段歷史就只有用文字來描述了。

[責任編輯:立軍]

小鏈接
  鄒本殿,出生于遼寧省建平縣。經(jīng)濟師,現(xiàn)供職于遼寧朝陽供電公司。系遼寧省社科聯(lián)工運學會會員,朝陽市作協(xié)會員,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長期以來,結合工作實踐從事理論研究,并堅持業(yè)余文學創(chuàng)作。有30多篇論文在《中國工運》、《中國電力工運》等刊物發(fā)表。先后有十幾篇文章獲得中國能源化學工會、遼寧省總工會、東北電力工會一、二、三等獎,其中5篇連續(xù)5年獲遼寧省總工會一等獎。業(yè)余創(chuàng)作各類文學作品百余篇,散見《遼寧電力報》、《撫順日報》、《遼西文學》等報刊。

【本網(wǎng)聲明】


網(wǎng)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