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人,小站事兒
文化信使/劉春麗 編輯/肖萍
那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站,列車每天只在小站停一次,每次停車僅僅幾分鐘。
小村就坐落在小站附近。每天下午一兩點鐘,火車到來之前,一些年輕的村里人就會結(jié)三集伍地聚到小站,挎上些餅子、雞蛋、蘋果、鴨梨……趁列車在小站停車的那幾分鐘向經(jīng)過小站的旅客推銷他們的土特產(chǎn)。每每那一刻,小站仿佛就是天底下最熱鬧最繁華的集市。
那天,我因事在小站停留。天極熱,汗水不斷,衣服差不多都要濕透了。此刻,手中的太陽傘一點也派不上用場,我開始煩燥不安。
這時,只見小村里的年輕人仨一群倆一伙地說笑著朝小站奔來,他們手里都拎著土特產(chǎn)。只見他們中有人向我走來,因為我什么也不想買,只好將視線轉(zhuǎn)移。我發(fā)現(xiàn),不遠(yuǎn)處,站牌下,靠著一個拎包的大娘,大約有60多歲,因為熱,她紅紅的臉上已是汗水涔涔。不知為什么,我總覺得她和這個小站有些不搭調(diào)。那邊,大娘顯得局促不安,她不停地用衣角擦著臉上的汗。大娘是和我一樣等車的旅客嗎?疑問中我朝大娘走了過去。“大娘,去哪兒呀?”我用傘罩著她。“不,不去哪!我是賣……不,那啥……”大娘掩飾著,躲出傘外。“大娘,天太熱了,快到傘下來吧!”大娘笑了,笑得有些苦澀。也許她是為了表示感謝吧,只見她從筐里拎出一袋子雞蛋:“姑娘,吃吧,雞蛋都剝了皮的,不要錢!”話音落地時,我忽然間明白了大娘的身份,她也是到小站兜售土特產(chǎn)的,我不禁有些厭煩。
“家里沒有年輕人嗎?這么熱的天,這么大年紀(jì),能掙幾個錢?”我好奇地問道。大娘嘆了口氣,說:“兒子媳婦都出外打工了,留個小孫子和我相依為命。小孫子有個要好的小伙伴被開水燙傷了,為治病他家里花了不少錢!小孫子非要我領(lǐng)著他去看看那孩子,可我也沒錢啊,就想學(xué)著年輕人賣幾個雞蛋、賣幾個酸梨啥的,攢點錢再去。那孩子,挺可憐的!”說到這的時候,淚水已從大娘的眼角簌簌滾落。大娘的眼淚打濕了我的心,我毫不猶豫地掏出了兜里幾乎所有的錢,遞給她。一時間,大娘愣住了,只一會兒,她便像瘋了似地一面連連點頭道謝,一面從包里往外掏雞蛋、蘋果、酸梨……我什么也沒要!
列車來了,小村人蜂擁至車窗前,拍打著車窗叫喊著兜售各自的土特產(chǎn),大娘也急匆匆地奔向前。
上了車,我找好位子坐下,再回望小站,并用目光找尋著剛才那位善良的大娘,只見幾米之外,她正把包里的土特產(chǎn)遞給車窗內(nèi)的旅客。我看見,旅客拿出了錢,可是,大娘沒有伸手接錢,她只是把土特產(chǎn)送給了過往的旅客,我立刻被感動了。旋即,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
列車緩緩離開了小站,淚眼中,小站、小村和大娘都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