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家鄉(xiāng)山嘴子
文圖/天行 編輯/雅賢
滲津河畔是吾家,名岳白狼與月華。
漢魏遺跡知多少,曹公故事滿天涯。
白狼首陽兩名山,吾家有幸居其間。
魏武揮鞭四海靖,伯夷事跡至今傳。
一盂世界驚,白狼有名城。
滲津流千載,潤澤萬世功。
這是多年前我寫的幾首詠贊家鄉(xiāng)的詩。我知道詩句存在許多不足,但那的確是我的真情流露。
我的家鄉(xiāng)在遼寧省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喀左縣)山嘴子鎮(zhèn)。
過去,總覺得家鄉(xiāng)是遼西大丘陵褶皺里的一個極為平常的小山村。既沒有江南水鄉(xiāng)的靈秀,也沒有引人入勝的風光,更沒有大都市的繁華,還缺少聲名顯赫的名人。所以,逃離家鄉(xiāng)幾乎是所有青年人的自覺行動,留在家鄉(xiāng)的人似乎都有一種莫名的自卑。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通過與外地的反復比較,特別是大量新信息的獲得、比對,我逐漸覺得家鄉(xiāng)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
山嘴子鎮(zhèn)位于喀左縣城西南部35公里處,東與平房子鎮(zhèn)交界,南與白塔子鎮(zhèn)相依,北與凌源市四合當鎮(zhèn)接壤,西與凌源市天盛號鎮(zhèn)毗鄰。平原很多,山嶺植被也不錯。平原大量種植小麥、油菜等。上世紀70年代初修建的一條水渠,從金杖子村貫穿到河南村,蜿蜒10幾公里,灌溉萬畝良田。
為了彰顯有關(guān)數(shù)據(jù)的權(quán)威,本文引用了“百度百科”的一些內(nèi)容(為了內(nèi)容精練,筆者對個別地方做了技術(shù)處理,但不影響原意):
山嘴子鎮(zhèn)位于喀左縣西南部,土地面積 96平方千米,耕地2.6萬畝。土地平坦肥沃,交通便捷,地下水源充沛,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一片充滿生機的沃土。山嘴子鎮(zhèn)下轄(從西向東排列)金杖子、山嘴子等8個村。公元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設(shè)山嘴子鄉(xiāng)。1947年人民政府建立山嘴子第三區(qū)政府。1961年建立山嘴子人民公社。1984年建立山嘴子鎮(zhèn)。
“山嘴子”一名來自自然實體,因該村位于兩座黑色尖山峰之間的峽谷溝口,故得名山嘴子。蒙古語稱“哈日和碩”,意為黑色的山峰。從大的區(qū)位來說山嘴子鎮(zhèn)位于北京和沈陽之間中心點上,與北京、沈陽分別距離400公里左右,是凌源、建昌、喀左三縣交界之地。
滲津河為北部與凌源市四合當鎮(zhèn)的界河。境內(nèi)長度15千米,是該鎮(zhèn)的母親河。水資源豐富,兩岸水土保持很好。地下蘊藏著錳、鐵、高嶺土、石灰石、油母頁巖等礦產(chǎn)資源。
我家所在的鯉蓮杖子村,位于全鎮(zhèn)中心位置,在南北兩山中間的滲津河南岸沖擊平原上。南北兩山相距五、六華里,中間全是平坦肥沃的土地。南山溝里也居住人家,但在平原上也有土地。鯉蓮杖子村是朝陽市聞名的農(nóng)業(yè)先進村,當年村支部書記是多年的市人大常委。
鯉蓮杖子村是怎樣一個去處?有詩為證:
人在青山綠水間,滲津河水泛波瀾。
排排楊柳牛羊壯,院院雞鴨叫聲喧。
原野滔滔滾麥浪,青紗淡淡籠輕煙。
青堂瓦舍書聲朗,村婦田夫逐笑顏。
著名的大陽山就坐落在本鎮(zhèn)黃家店村南,同時與平房子鎮(zhèn)和白塔子鎮(zhèn)相連。那可是歷史上有名的古代白狼山呵??上н^去宣傳不夠,本地人都知道得不多,外界更是知之甚少。
《三國魏志·武帝紀》記載,后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烏桓,引軍出盧龍塞,經(jīng)過白檀,平岡,“東指柳城,未至二百里”。同書《田疇傳》也說:“出盧龍,歷平岡,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曹操登白狼山望敵制勝,大破烏桓于柳城,斬其王蹋頓。平岡,在凌源縣境內(nèi)。白狼堆即今大陽山。曹操擊敗烏桓,徹底消滅了袁氏殘余勢力后,基本上統(tǒng)一了北方,結(jié)束了北方地區(qū)長期割據(jù)混戰(zhàn)的局面……
建安十二年九月,曹操從柳城班師,此時濱海道可行,曹操途經(jīng)碣石,策馬上山,遙望渤海,回想自己功蓋寰宇,意氣風發(fā),于是留下名篇《觀滄?!罚?ldquo;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魏書·地形志》記,“建德郡石城縣有白鹿山洞。”今大陽山主峰東南山腰平臺處,有大型古廟建筑遺跡,仍可見四周頹垣殘壁和部分房基遺跡。
《漢書·地理志》述,白狼縣有白狼山,故以名縣。又據(jù)史書載,十六國后燕慕容垂曾北平烏桓,為占領(lǐng)有利地勢進入白狼城。慕容熙時置白狼縣。其白狼城在白狼山之西,白狼河(今大凌河)西岸,即在今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山嘴子鎮(zhèn)黃家店村境內(nèi)。白狼縣治所即白狼城。北魏酈道元著《水經(jīng)注》記載:“白狼河(今大凌河)與大石城川水(今滲津河)匯合處五里為白狼山。”匯合處就是今天的平房子鎮(zhèn)桃花池村。
大陽山漢代稱白狼山,北魏時稱白鹿山,清時稱“大羊石山”,后來簡稱“大羊山”。在山的主峰以西分水嶺上,有一巨大的白石砬子,遠看似一只綿羊也似白狼和白鹿,所以得名。
《史記》中有關(guān)于孤竹國的記載。據(jù)喀左出土的眾多青銅禮器和器物上的文字考證,孤竹古國的統(tǒng)治中心就在喀左?!妒酚?middot;伯夷列傳》講述了伯夷叔齊兄弟二人隱居山林,不食周粟,最后餓死于首陽山的故事。還有一說,大陽山就是首陽山——此說尚有爭論。但是大陽山即是古代的白狼山幾乎沒有爭議。
“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作《神武賦》贊美曹操北征烏桓時軍容之盛,克滅烏桓的功業(yè),辭曰:“旆既軼乎白狼,殿未出乎盧龍。威凌天地,勢括十沖,單鼓未伐,虜已潰崩。克俊馘首,梟其魁雄。”
曹魏文人繆襲曾作《屠柳城》曰:“屠柳城,功誠難。越度隴塞,路漫漫。北逾岡平,但聞悲風正酸。蹋頓授首,遂登白狼山。神武執(zhí)海外,永無北顧患。”
大陽山(40°53'42.98”N,119°34'54.86”E),海拔881米。偉岸挺拔,雄渾俊秀,高高聳立。山體呈馬蹄狀,西北東南走向。遠望此山,挺拔厚峻、嶺峰秀拱、云蒸霧繞、氣勢恢宏。進入山腹,溪水潺潺、叢林蓊郁、蒿草欺人、雉飛鵲起。山上共有洞穴20余個,較大的是前老虎洞和后老虎洞;山櫻桃、野杜鵑、山葡萄,滿山綻放;樺樹、椴樹、楓樹、苦榴子、山榆樹交織生長;灌木蠟條子把山體覆蓋,成為一個天然植物園!
登山峰頂舉目四望,豁然開朗,大小山巒盡收眼底,四野風光一覽無余,可觀渤海日出。大有“絕頂人臨紅日近,極東海與白云連”之勢。
大陽山就在我家東部直線距離10華里、崎嶇山路不過10幾華里的地方,因其高大,站在小山頭或者平原上向東抬頭就能看到,我們稱之為“王山尖兒”。登臨大陽山是我兒時的夢想,遺憾的是由于年少、路遠、山深,當天不能往返。更重要的是當時不知道是曹操登臨過的名山,所以一直沒能登臨。1991年初春在縣委宣傳部工作時,陪同北京《人民中國》雜志記者采訪,才冒雪登到了半山腰白鹿祠遺址,算是圓了半個少年夢。吾曾有詩、聯(lián)云:
征戰(zhàn)曹公到白狼,石城山水正湯湯。
揮鞭一指烏桓退,勝地千秋美名揚。
健步登白狼,恍見曹公曾揮戈;
舉目眺凌水,如此江山待濡毫。
比肩曹公觀滄海;
心同凌水到渤溟。
2013 年“十一”期間,中央電視臺八頻道播出一部40集農(nóng)村題材的電視連續(xù)劇《老家門口唱大戲》。由范偉、閆學晶、李靜等主演。電視劇是在大陽山腳下白塔子大西山村拍攝的。劇中大西山村叫大陽山村,取名自村附近的大陽山。聽說大西山村現(xiàn)在改名叫大陽山村了。大西山村有個老戲臺,見證了大西山人走過的風雨歲月。用大西山村一位老人的話說,別小看這老戲臺,這是祖上給留下的基業(yè),方圓幾百里再找不到這樣的老戲臺了。拍完戲,這里留下的影視基地成了游人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