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鎖為題文路寬
文化信使/王中原 編輯/趙盼
“此物本姓金,須臾不離身。要是忽略它,它讓你鬧心。”這是我制的謎,謎底是鑰匙。謎面故意用了個同音詞“要是”。有人稱鑰匙為人的第十一根手指。凡有自主活動能力的人,都離不開鑰匙。就連去公共浴池洗澡,一絲不掛時,身上還要帶著衣物箱的鑰匙。你說還有哪樣東西這樣普遍深刻死乞白賴地糾纏人嗎?并非鑰匙單相思,人的依戀寵壞了它。一個孩子,要學會管理生活,先從管理鑰匙開始吧。
鑰匙的功能是開鎖。鎖是干啥的誰都知道,下個定義就難了。看看辭書對鎖的解說吧:
《辭源》曰:“門鍵。”用白話說就是門栓。
《辭?!吩唬?ldquo;用鑰匙方能開脫的封緘器。”有點古奧,參照下面的辭書理解吧。
《現(xiàn)代漢語詞典》曰:“安在門窗、器物等的開合處或連接處,使人不能隨便打開的金屬器具,要用鑰匙、密碼、磁卡等才能打開。”
《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曰:“安在鐵鏈環(huán)孔中或門、箱子、抽屜等器物的開合處,起封閉作用的器具。要用鑰匙、暗碼或磁卡、指紋等才能打開。”
看了以上解說,我們對鎖的認知就從表面深入到本質了。雖然觸摸到了本質,但概念是抽象的,那就要再回到生活中。一個人的生活面是有限的,不可能人人都是鎖鑰專家。要想全面了解鎖,就要善于利用圖書網(wǎng)絡。手頭占有了豐富的資料,想寫文章就不難了。
我做過語文教師,三句話不離本行。假如我沒退休,我想給學生命個作文題——《鎖》。有句話說,題好一半文。這句話有兩個意思,一是說寫好文章之后,要苦思冥想擬個好題。一是說好的命題能激發(fā)寫作欲望,促使寫作者文思泉涌,下筆千言一揮而就。鎖與人的關系如此密切,正是作文的好題材。
以鎖為題,可以記敘可以說明可以議論可以抒情可以寫實可以虛構,可寫童話可寫寓言可寫兒歌可寫故事可寫散文可寫小說可寫詩歌可寫戲劇可寫論文可寫楹聯(lián)謎語繞口令,簡直可以寫任何體裁的作品。開頭的謎語就算與鎖有關吧,再說一副與鎖有關的著名楹聯(lián):“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你看這鎖多大,這聯(lián)多好!至于繞口令,我寫過《無鎖試試》。以鎖為題,可寫三言兩語的小品,也可寫鴻篇巨制。
可探討鎖的起源,可綜述鎖的發(fā)展,可展現(xiàn)鎖的奇觀,可幻想鎖的未來,可論述鎖與財產(chǎn)和私密之關系,可評說撬鎖反撬鎖的博弈,可窺探鎖的泛濫與社會治安和民風民俗之關系,可慨嘆“鎖奴”的無奈,可塑造無鎖的桃花源……
好文不在長,回到標題:以鎖為題文路寬。如有興趣,請君一試。
小鏈接
王中原,男,漢族。遼寧省朝陽縣人,1947年出生。函授中文??茖W歷,中學高級教師,退休于朝陽市十五中學。系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咬文嚼字》特約審校。同時,還是繞口令愛好者、研究者。為《中學生》《中學時代》《語文學習》《咬文嚼字》《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中國校園文學》等期刊業(yè)余審校數(shù)十年。曾助教育家修訂教材,為演講家推敲演講辭,為楹聯(lián)家斟酌平仄,為曲藝家完善腳本,為新聞出版總署及省級版權局做圖書編校質量檢查……
現(xiàn)已創(chuàng)作繞口令200則。前期的150余則收入《繞口令教你巧舌如簧》一書,趙立濤點評,趙欣注音,2013年8月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列入“新編播音員主持人訓練手冊”叢書。其他著作有《小典故大啟迪》等三冊,有教學論文刊于《語文學習》等雜志。曾在《今日朝陽網(wǎng)》發(fā)表過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