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為我縫補人生
文化信使/周蓮珊 編輯/素顏
每當我在創(chuàng)作上有些長進并取得一些成績的時候,母親都會從衣柜中掏出一個小布包兒,從小布包兒中拿出我曾經(jīng)穿過的幾件用補釘點綴著的舊衣裳。雖然已經(jīng)被歲月涮洗的發(fā)白,可卻是干凈整潔的??吹竭@些縫補過的衣裳,我都會在無形中增添一種勇氣和力量,促使我從人生的一個起點走向另一個起點……
童年的我是在艱難和困苦中度過的。那時,我們兄弟姐妹6個。一群小燕兒似的,要靠父母來養(yǎng)活我們、供我們上學。哥哥和姐姐年長我?guī)讱q,他們要上學。母親常對我們說:人窮不能志短,衣服破了可以縫補,可一定要穿個干凈。別的沒有,干凈清涼的山溪水有的是。母親不管白天怎么勞累,晚上她也要挨個洗凈孩子們的衣服。因為沒有替換的衣服,所以只能在我們熟睡的時候洗干凈,曬一宿,第二天早上再穿上。有時,我還覺得挺納悶兒,心想:是誰給我換了件干凈衣服呢?
我8歲那年春節(jié),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換了上新衣服, 我哭叫著和母親要新衣服。母親沒有辦法,只好在年三十晚上用哥哥穿過的一件大衣服改制成適合我穿的小衣服。在昏黃的油燈下,母親的神情是那么專注,一針針一線線,在為我縫補衣服。那時,我睜開眼睛,瞅著燭光里的母親,是那么美麗,盡管生活的艱辛和歲月的滄桑已經(jīng)使她盡染白發(fā),可她卻是我心中的圣母。大年初一早晨,當我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穿上新做的衣服上村頭玩去時,母親卻勞累得臥在炕上休息。從那年開始,以后的每個春節(jié)我不再吵嚷著和母親要新衣服了。
母親縫補的技術(shù)是高超和絕妙的,她縫補的衣裳不亞于縫紉機的針腳兒,既整齊又嚴密。母親說:“縫補衣服可以磨煉人的意志。”她很少穿件象樣的衣服,可當我們哥四個姐倆圍在她周圍戲笑打鬧時,她總會很得意地在一邊笑:“我這一生最得意的是看著我的6個孩子歡笑打鬧, 最幸福的是他們都沒光著露著、冷著凍著……”
記得那年我從小學考上中學,要到離家10里地以外的中學去上學。母親把父親穿過的一件藍色的確良布衫兒洗干凈后改成了一件適合我穿的小布衫兒。因為 布沒有整塊的大布,母親只縫了一個口袋兒。我穿上后,發(fā)現(xiàn)少一個口袋兒,便和母親生氣。無奈之下,母親撕掉她正穿著的帶大襟兒上的一塊延襟兒布為我縫上了另一個口袋兒。嬸娘看了,埋怨母親大“材”小用,可她卻說:當媽的可以什么都舍得,可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有一點不完整……當時,母親說完,雙眸中噙著淚水。
記得每到星期天,母親必做的一個活計就是為我們兄弟姐妹6個縫補衣裳。初三畢業(yè)那年,我有一科沒考好,回到家一臉的絕望。這些被正為我縫補衣裳的母親知道了,她一邊縫衣裳一邊對我說:干什么事兒都象我縫補的這件衣裳:臟了可以洗,破了可以縫!我點點頭,從此更加刻苦努力。一年以后,終于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當?shù)氐囊凰鶐煼秾W校錄取。
當接到錄取通知書那天,母親正在田里割高粱。她聽到我考上了的呼喊聲,竟愣在那里足足有幾分鐘。當我抱著她痛哭流涕時,她一邊為我擦抹眼淚,一邊說:考上就好!考上就好……那天,母親提前好長時間把地里的高粱都割完了。在我的記憶中,那是母親最幸福的一天。
我們兄弟姐妹一天天長大了!哥哥參軍到了部隊,姐姐當了一所學校的教師,而我和兩個弟妹都考上了中專和大學,告別鄉(xiāng)村,走向城市。母親總是在默默中為我們準備遠行的衣服,在每個孩子的行李中她都為我們準備了針線和一些布塊兒,她總是不斷地叮囑我們:“用得著,衣服或被子破了的時候可以縫補……”
是啊,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正是母親不斷地為我們縫補,才使我們的人生一天比一天更完美。
小鏈接
周蓮珊,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短篇少年小說《雪狼白蹄兒》2000年獲全國第八屆冰心兒童文學獎·大獎;2003年短篇少年小說《送白狐貍回家》獲全國首屆“中日友好兒童文學獎”一等獎。出版童話集《美人魚歡歡》、長篇歷史故事《將軍少年時》、兒童繪本《小黑的秘密》、長篇勵志版名人傳記《從丑小鴨到白天鵝》、《諾貝爾》等,長篇小說《趙尚志傳奇》、《少年趙尚志》、《好總理周恩來》、插圖版《孫子兵法》故事、插圖版《三十六計》故事、少年長篇小說《青春在左風景在右》、《少年探險王》、《走過調(diào)皮的日子》等3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