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国产原创中文av网站_日韩人妻无码一级毛片基地_国产福利在线人成观看_亚洲AV中文久久精品软件下载

進了臘月就是年:那些與歲末相關的詩詞與習俗

摘要:今天是臘月五,已經(jīng)進入農(nóng)歷臘月了。在古代,臘本是一種祭禮。尤其是到了商代,每年人們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其中冬祀的規(guī)模最大,也最隆重,后來稱為“臘祭”。因此,人們就將農(nóng)歷十二月稱為“臘月”。

進了臘月就是年:那些與歲末相關的詩詞與習俗

文化信使/李玉江 編輯/素顏

  今天是臘月五,已經(jīng)進入農(nóng)歷臘月了。在古代,臘本是一種祭禮。尤其是到了商代,每年人們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其中冬祀的規(guī)模最大,也最隆重,后來稱為“臘祭”。因此,人們就將農(nóng)歷十二月稱為“臘月”。

  十二月稱“臘”有三重含義: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春天快要到了,人們可能以歌舞祭祀等方式驅逐災病,迎接新春的到來。

  進入臘月后,我國各地都相繼進入最寒冷的季節(jié)。此時正值我國的小寒、大寒節(jié)氣。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之說。

臘月八日于剡縣石城寺禮拜》

(唐)孟浩然

石壁開金像,香山倚鐵圍。

下生彌勒見,回向一心歸。

竹柏禪庭古,樓臺世界稀。

夕嵐增氣色,馀照發(fā)光輝。

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

  臘月是一年之歲尾,正值寒冬。民諺云:“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這時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閑”之說。農(nóng)事上是“閑”了,但人們生活的節(jié)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們懷著愉悅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節(jié)邁進的步伐。

《庚子臘月五日》

(唐)司空圖

復道朝延火,嚴城夜?jié)q塵。

驊騮思故第,鸚鵡失佳人。

禁漏虛傳點,妖星不振辰。

何當回萬乘,重睹玉京春。

  春節(jié),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三大節(jié)中最為隆重的一節(jié)。而臘月,正是迎接春節(jié)的前奏曲,在這個前奏曲里有著豐富的內容。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后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lián)、辦年貨,直到除夕夜。廣義地說過年,應該從喝臘八粥,甚至可以說從臘月一就開始了,一直要過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才算結束。而過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還有拖至二月二“龍?zhí)ь^”那天過年才算結束,從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就可看到。

《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臘月連日降雪見示之作》

(唐)劉長卿

長沙耆舊拜旌麾,

喜見江潭積雪時。

柳絮三冬先北地,

梅花一夜遍南枝。

初開窗閣寒光滿,

欲掩軍城暮色遲。

閭里何人不相慶,

萬家同唱郢中詞。

  過年,對于中國人來說是極富有魅力的。為了過好年,中國人要拿出近一個月的時間做諸多準備。人們要忙著對保佑、賜福于他們的神祗、祖先有個交待;要對一年來的往來賬目有個結算;要對親戚、鄰友、同僚給以節(jié)日的慰問,以使今后能更好地相處。對一年來的家庭事、個人事都要加以總結,以使在新的一年里,個人能更有進步,家業(yè)更加興旺。

《韋使君宅海榴詠》

(唐)皇甫曾

淮陽臥理有清風,

臘月榴花帶雪紅。

閉閣寂寥常對此,

江湖心在數(shù)枝中。

  臘月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燉燉肉);二十七,宰公雞(殺灶雞);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早春對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唐)韋應物

掃雪開幽徑,端居望故人。

猶殘臘月酒,更值早梅春。

幾日東城陌,何時曲水濱。

聞閑且共賞,莫待繡衣新。

  臘月初八是臘八節(jié),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臘八”是“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十二月一日》

(唐)杜甫

今朝臘月春意動,

云安縣前江可憐。

一聲何處送書雁,

百丈誰家上水船。

未將梅蕊驚愁眼,

要取楸花媚遠天。

明光起草人所羨,

肺病幾時朝日邊。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jīng)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guī)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歲暮懷崔峒耿湋》

(唐)司空曙

臘月江天見春色,

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陽舊社各東西,

楚國游人不相識。

  臘月24掃房子。舉行過灶祭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古代把春節(jié)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后來逐漸演變?yōu)槟杲K的衛(wèi)生大掃除。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tǒng)習慣。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對于北方來說,嚴冬中的臘月掃房,只是撣掃而已,而在南方往往將桌椅板凳,甚至大架子床都抬到河邊、井邊去刷洗。掃房以后,全家就要開始籌辦年貨,請香蠟紙碼、供品,寫對聯(lián)、剪窗花、買掛錢、貼年畫、放鞭炮……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

《竹里館》

(唐)盧象

江南冰不閉,山澤氣潛通。

臘月聞山鳥,寒崖見蟄熊。

柳林春半合,荻筍亂無叢。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風。

  臘月25接玉皇。舊俗認為灶神上天(臘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于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xiàn),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應制》

(唐)韋元旦

灞涘長安恒近日,

殷正臘月早迎新。

池魚戲葉仍含凍,

宮女裁花已作春。

向苑云疑承翠幄,

入林風若起青蘋。

年年斗柄東無限,

愿挹瓊觴壽北辰。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fā)。多數(shù)地方在這一天要趕制過年的面食蒸。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fā)”,等到二十九“蒸饅頭”。(摘自禮俗流水賬)

《洛陽東門送別》

(唐)儲光羲

東城別故人,臘月遲芳辰。

不惜孤舟去,其如兩地春。

花明洛陽苑,水綠小平津。

是日不相見,鶯聲徒自新。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水調歌頭(臘月二十一日可遠堂索賦)》

(宋)劉辰翁

落日半亭榭,山影沒壺中。

蒼然欲不可極,迢遞未歸鴻。

錦織家人何在,春寄故人不到,寂寞聽疏鐘。

木末見江去,無雪著漁翁。

詞舂容,歌慷慨,語玲瓏。

歲云暮矣相見,明日是東風。

遠想使君臺上,攜手與人同樂,

中夜說元龍。

世事無足語,且看燭花紅

  年三十兒。除夕是新舊交替的時刻,各行各業(yè)停了交易。都在自己家里打著如意算盤,企盼在新的一年中,碰上更好的運氣。

  這天夜間的鞭炮聲不絕于耳。早先宮廷在這之前就會放花炮,自臘月廿四日起至正月十七日止。每日放花炮,尤以臘月三十兒晚上最盛。前門外大柵欄一帶“八大祥”等店鋪,會專門雇人燃放各式花炮,花炮愈盛,愈象征著買賣興隆。

  除夕夜的活動也是千姿百態(tài)——貼掛千,擺設天地供桌、辭歲、守歲、迎歲……,這種慶?;顒右粋€接一個。午夜一到,臘月就結束了,新的一年也隨之開始了。

《虞美人(自蘭陵歸,冬夜飲嚴州酒作)》

(宋)葛勝仲

嚴陵灘畔香醪好。遮莫東方曉。

春風盎盎入寒肌。

人道霜濃臘月、我還疑。

紅爐火熱香圍坐。梅蕊迎春破。

一聲清唱解人頤。

人道牢愁千斛、我誰知。
 

《好事近》

(宋)程大昌

臘月做生朝,只有南枝梅玉。

此外后生桃李,未舒英吐馥。

后園別自出神奇,現(xiàn)雙松雙竹。

報道前堂琴瑟,俱長生厚福。


《生查子》

(宋)洪適

臘月到盤洲,寒重層冰結。

試去探梅花,休把南枝折。

頃刻暗同云,不覺紅爐熱。

隱隱綠蓑翁,獨釣寒江雪。


《鷓鴣天(壽外舅)》

(宋)廖行之

臘月今朝恰一旬。

梅花開遍隴頭春。

篆煙起處人稱壽,

從昔家和福自生。

新喜事,得佳姻。

賢郎順婦正充庭。

從今更祝千千歲,

要與邦人作典型。

  
《瑞鷓鴣(詠紅梅)》

(宋)晏殊

越娥紅淚泣朝云。

越梅從此學妖顰。

臘月初頭、庾嶺繁開后,

特染妍華贈世人。

前溪昨夜深深雪,

朱顏不掩天真。

何時驛使西歸,

寄與相思客,一枝新。

報道江南別樣春。

  
《漁家傲》

(宋)歐陽修

臘月年光如激浪。

凍云欲折寒要向。

謝女雪詩真絕唱。

無比況。長堤柳絮飛來往。

便好開尊夸酒量。

酒闌莫遣笙歌放。

此去青春都一餉。

休悵望。瑤林即日堪尋訪。

  
《漁家傲引》

(宋)洪適

臘月行舟冰鑿罅。

潛鱗透暖偏堪射。

歲歲年年篷作舍。

三冬夜。牛衣自暖何須借。

滕六晚來方命駕。

千山絕影飛禽怕。

江上雪如花片下。

宜入畫。一蓑披著歸來也。

小鏈接

  李玉江,男,出生于1964年12月06日,畢業(yè)朝陽師專中文系。遼寧省建平人,中共黨員,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龍城區(qū)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龍城區(qū)詩詞協(xié)會副主席。已出版文學作品集《那雙企盼的眼睛》,新作《邊走邊唱》即將出版。曾當過區(qū)委秘書,街道黨工委書記,區(qū)文化體育廣播新聞出版局局長,現(xiàn)任龍城區(qū)教育體育局局長。

【本網(wǎng)聲明】


網(wǎng)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