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朝陽散文沙龍原創(chuàng)作品
冬日游山
文化信使/楊廣大 編輯/趙盼
早就有個打算,抽點時間到城邊的小山上轉(zhuǎn)一轉(zhuǎn),這幾乎成了我每年的慣例。而今年卻是個例外,計劃從夏天到秋天是一拖再拖,直到初冬的一天才得以實現(xiàn)。
初冬的小山,已是滿目蕭條,一切都仿佛進入了夢鄉(xiāng),空曠的山野沉寂得幾乎沒有一點聲息。游人如織的景象已變得十分遙遠,形單影只的我獨自享受著這凋零暗淡的景色。
樹們在秋日的輝煌之后脫光了絢爛的葉子,偶爾見到幾片堅強的留守者俏立枝頭,但已退去往日的光彩變?yōu)榭蔹S,而它們對樹的那種執(zhí)著的依戀卻像暖流一般溫潤著我有些瑟瑟發(fā)抖的身心。
沒了葉子的樹像快速減肥似的一下子就瘦了下來,有葉子的樹是豐腴的,我甚至覺得有葉子的樹才算得上真正的樹,而我又想,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又何必對樹過于苛求呢?月圓有圓的佼美,月缺也有缺的韻味,圓月看慣了,偶爾見到那精巧的月牙兒,誰都會覺得清新別致,說不定,還會引起人們詩意的遐想呢!
光禿的樹,無法與綠葉滿枝、秋葉絢爛的夏天和秋日同日而語。而眼前的樹枝卻顯得簡約、干練、穩(wěn)健,正是這樣的姿態(tài)才能幫助其耐住寒風、暴雪的折磨和整個冬季的歷練,用滿枝的新綠去迎接希望的春天!
樹下一堆堆枯黃的葉子,像一片片凋零的花瓣,像一只只熟睡的蝴蝶。透過枯葉的顏色秋日的燦爛依稀可見。此時,倒讓我想起了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名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樹葉的一生從不與夏花爭艷,秋天卻呈現(xiàn)給人們“霜葉紅于二月花”的驚喜。
蒼白干枯的草,或直立或倒伏,昔日的生機和活力早已埋在了地下,靜靜地等著春風的呼喚。草的生命渺小脆弱,而草的生命又是出奇地頑強,割不完、踩不死、燒不沒,年年芳草綠,生生永不息。蹲下身輕輕撫摸那些枯萎的野草,我似乎看到了清晨葉面露珠的晶瑩,微風中草葉顫動的美麗。
別致的風景,讓我忘了初冬的微寒。
小鏈接
楊廣大,男,遼寧省北票人。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新遼西派散文作者。1990年開始散文創(chuàng)作,已創(chuàng)作散文200余篇,先后在《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思維與智慧》、《讀者鄉(xiāng)土人文版》、《遼寧日報》、《鄉(xiāng)鎮(zhèn)論壇》、《語文報》、《中國文學》、《文學少年》、《小學生之友》、《遼寧職工報》、《村委主任》、《遼寧散文》、《中國報告文學網(wǎng)》、《東北作家網(wǎng)》、《遼寧作家網(wǎng)》、《今日朝陽網(wǎng)》等50余家報刊、網(wǎng)絡發(fā)表。散文作品入選《中國散文精致讀本》、《新人文讀本》、《中國美文二十一世紀十年精品選編》、《全國散文作家精品集》、《記憶中的風景》、《中華散文精粹》等多種選本。散文作品在國家省市各類征文中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