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使/時春華 編輯/趙盼
護秋,從地里的莊稼剛剛曬米就開始了。因為,多打糧,大豐收是農(nóng)民一年的巴望。
地里的花生、地瓜常有鼠類來偷吃,于是,人們便用藥水浸泡了糧食,曬干后撒到地里,盼著鼠類來吃掉,好一命嗚呼,也給自家減少些損失。
實際上,鼠類的偷竊遠遠比不過麻雀。鼠類的偷竊往往是耍單溜,而麻雀的襲擊可是組團式的大掃蕩。高粱、谷子,只要仰了脖兒,曬了米,農(nóng)戶們便沒有閑時了。找些破舊的衣服,掛在地里隔不遠就埋好的桿子上,作假人來嚇唬麻雀,有的桿子上綁上長長的廢薄膜或者方便袋,呼呼啦啦也用來嚇唬麻雀。可是這些伎倆都已經(jīng)被麻雀識破不管用了。人們就豁出功夫來,站在田間地頭,一會吼吼哈哈攆一陣,一會抓起地頭壟溝里的沙土揚上幾把??墒牵苏娴臎]有麻雀功夫長,再說人也不能老站在地頭上,到了秋天,地里的活計多的是。于是清晨、中午或者是傍晚,沒有規(guī)律的,你常常會聽到地里傳來零散的鞭炮聲,人們,已經(jīng)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來驅趕討厭的麻雀,只好出其不意嚇它一下,可是嚇唬麻雀的造價可就太高了。
秋天了,一年的辛苦汗水該換成歸倉的糧食了,人們格外高興,也格外珍惜。防著鼠類、鳥雀,也要防著人。心細人家的爺們,常常在秋天的晚上背著手拿個鐮刀,穿個軍大衣出去,到自己家的有好收成的地里去看看,差不三兩天就收回去了,在露水里挨幾晚上也值。還有就是起早摸黑,一兩點鐘出去的,繞上一圈,蹲在自家的地里聽聽、看看,看看自家地里的糧食是否安然無恙,如若有賊,殺他個措手不及。
護秋,護的是自己一年的辛苦,護的是自己一年的盼望。
古人有云:民以食為天,秋是農(nóng)民的命,所以重要得要來守護它。
小鏈接:
時春華,女,遼寧省北票市大三家鎮(zhèn)中心小學教師,1992年畢業(yè)于朝陽市第一師范學校,愛好文學,熱愛生活,熱衷于傳播社會正能量,是北票市作家協(xié)會,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遼海散文網(wǎng)會員,在北票市報有專版《朝花夕拾》,在《今日朝陽網(wǎng)》網(wǎng)絡媒體發(fā)表過多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