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707/20200707061149685.jpg)
日志及熱評
文/文化信使 王中原(遼寧朝陽)
日志:
也說“轱轆匠”“轱轆溝”
2015-03-07,某報A08版載有該報記者王先生的《難得一見的轱轆村跑百冰習(xí)俗》一文。
文中說:“轱轆溝位于喀左縣利州街道紅石村,原屬大城子鎮(zhèn),距縣城約3公里。據(jù)該地固有村民于景海介紹,轱轆溝得名源于先輩為轱轆匠,以鋸鍋、鋸缸、鋸?fù)霝闃I(yè),清初從山東移民來到這里,見這里有山、有水、有樹、有河,覺得風(fēng)水好,故而留居下來,后來得名轱轆溝。”
《現(xiàn)代漢語詞典》“錮露”條曰:“用熔化的金屬堵塞金屬器物的漏洞:錮露鍋。也叫錮漏。”“鋦”條曰:“用鋦子連接破裂的陶瓷器等:鋦盆、鋦缸、鋦鍋、鋦碗兒的。”“鋸”讀陰平時同“鋦子”的“鋦”。
“轱轆溝”得名于“轱轆匠”,“轱轆匠”不做轱轆,而“以鋸鍋、鋸缸、鋸?fù)霝闃I(yè)”。那么,所謂的“轱轆匠”應(yīng)為“錮露匠”,村子應(yīng)叫“錮露溝”。“錮露溝”流變?yōu)?ldquo;轱轆溝”不是誰左右得了的,但“錮露匠”不能跟著變成“轱轆匠”。
既然是探源的文章,就要弄清來龍去脈。
順便指出,“跑百冰”通常叫“跑百病”,“固有村民”的說法亦不甚妥。
2015-03-09 11:03寫
熱評:
指尖的季風(fēng)(260219750) 11:16:59
(一個大拇指)
夕卜彳?。?223113884) 11:17:36
謝謝您瀏覽
往事如煙(1830356918) 11:20:31
挑錯固然好,但一味的總找毛病,
不利身心健康!
夕卜彳?。?223113884) 11:23:20
這句話值一萬塊。
指尖的季風(fēng)(260219750) 11:23:41
對出版物而言,嚴(yán)謹(jǐn)是第一要務(wù),
最好容不得半點瑕疵,挑錯極為重要。
別的事總挑錯不好,
但對校對來說,必須要挑
夕卜彳?。?223113884) 11:24:57
這句話值一萬元。
指尖的季風(fēng)(260219750) 11:25:00
就如傳道授業(yè)一樣,
不能把錯誤信息流傳下去。
勘誤,對讀者、對文化都是幸事。
往事如煙(1830356918) 11:25:11
干這項工作的,必須嚴(yán)格要求,
不然錯字連篇的報刊,就沒人看了!
指尖的季風(fēng)(260219750) 11:25:48
所言極是
指尖的季風(fēng)(260219750) 11:27:00
聽老前輩們說,以前一些老師都是用報紙上的文章作為范文,講給學(xué)生們的。
往事如煙(1830356918) 11:27:26
報刊有吸引力,一是本身辦得好,
二是認(rèn)真抓好編校質(zhì)量,才會有生命力!
指尖的季風(fēng)(260219750) 11:27:42
這說明,以前的報紙質(zhì)量過硬。
如果報紙上的東西有錯,就會坑了讀者,
往事如煙(1830356918) 11:28:32
是的
夕卜彳?。?223113884) 11:28:52
我的話值一分錢就滿足了。
往事如煙(1830356918) 11:28:58
英雄所見略同
指尖的季風(fēng)(260219750) 11:29:00
別的人,我不太清楚。
我接觸過的老記者,
比如說朝陽日報社的姜野(已退休),
文字功底出名的厲害,
校對想刪改他的稿太難了,
他的稿件里幾乎就沒有廢話,
不夸張地說,一個字都沒有。
能達(dá)到這種水平,記者才算合格。
校對工作也就不那么頭疼了,
指尖的季風(fēng)(260219750) 11:30:35
所以,記者應(yīng)該認(rèn)真,謙虛謹(jǐn)慎,
面對挑錯有感恩之心才對。
小鏈接王中原,漢族,1947年生。函授中文??茖W(xué)歷,中學(xué)高級教師(已退休)。系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中國楹聯(lián)學(xué)會會員,《咬文嚼字》雜志特約審校。曾為《語文學(xué)習(xí)》《演講與口才》等期刊業(yè)余審校數(shù)十年。近年撰寫繞口令400余則。個人原創(chuàng)繞口令專集《繞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趙立濤點評),被列入“新編播音員主持人訓(xùn)練手冊 ”叢書,由中國傳媒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222/20200222090238413.jpg)
[編輯 雅賢]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222/2020022209024539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