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人詞語內(nèi)存不足,不知道有“不以為意”這個成語,該用它時,卻信手拈來“不以為然”,以致詞不達意。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227/20200227043818407.jpg)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323/20200323113021126.gif)
“不以為然”和“不以為意”
文/文化信使 王中原(遼寧朝陽)
[不以為然]不認為是正確的。多用于表示不同意。周恩來《關(guān)于黨的“六大”的研究》四:“我說,我們在農(nóng)村里經(jīng)過長期的鍛煉,有了毛澤東同志的領(lǐng)導,完全可以無產(chǎn)階級化。共產(chǎn)國際的一些同志聽了之后大嘩,不以為然。”
[不以為意]不把事情放在心上。范文瀾 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三節(jié):“盧攜的建議,朝廷根本不以為意。”
從例句看,前者是觀點問題,后者是態(tài)度問題。前者觀點對立,后者雖然觀點不對立,甚至贊同對方觀點,但是毫不重視,因而無動于衷。
后者還表現(xiàn)一種消極的處事態(tài)度。比如察覺了某事的苗頭,卻置之不理,任其發(fā)展。等等。
有些人詞語內(nèi)存不足,不知道有“不以為意”這個成語,該用它時,卻信手拈來“不以為然”,以致詞不達意。
2014-07-15 17:18
小鏈接王中原,漢族,1947年生。函授中文專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已退休)。系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咬文嚼字》雜志特約審校。曾為《語文學習》《演講與口才》等期刊業(yè)余審校數(shù)十年。近年撰寫繞口令400余則。個人原創(chuàng)繞口令專集《繞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趙立濤點評),被列入“新編播音員主持人訓練手冊 ”叢書,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222/20200222090238413.jpg)
[編輯 雅賢]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222/2020022209024539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