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原繞口令第423則——殘蟬和饞蠶
文/文化信使 王中原 評論/吳守貴(遼寧朝陽)
西山一饞蠶,
南山一殘蟬。
殘蟬不嫌饞蠶饞,
饞蠶不嫌殘蟬殘。
饞蠶熱戀殘蟬,
殘蟬狂戀饞蠶。
饞蠶嫁給了殘蟬,
殘蟬娶回了饞蠶。
殘蟬足殘腦不殘,
巧手賺來千萬錢。
饞蠶因饞更懂饞,
廚藝善解萬人饞。
瑤池要設(shè)蟠桃宴,
王母傳書聘饞蠶。
殘蟬自有殘蟬美,
饞蠶不愧美嬋娟。
2019-12-20 18:19
附:
解讀中原老師繞口令《殘蟬和饞蠶》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108/20200108091428794.jpg)
作者以其慧眼,在大千世界之中,為讀者挑選出蟬和蠶兩種可愛的小動(dòng)物,以擬人手法,講述了一個(gè)童話故事。
山清水秀的葫蘆凹,植被繁茂,泉水叮咚,是動(dòng)植物生存和繁衍的天堂。西山有一只喜歡美食的饞蠶,南山有一只跛足的蟬。殘蟬和饞蠶相互包容、處得不錯(cuò),不但互不嫌棄,反而互相欣賞,乃至戀愛結(jié)婚。
別看殘蟬腿殘,但頭腦聰明,憑借巧手掙來大把金錢。饞蠶因自己喜歡美食,所以不斷鉆研制作美食的技法,如今廚藝已是爐火純青,美名遠(yuǎn)播。這不,天宮要在瑤池設(shè)蟠桃宴,款待各路神仙。天兵奉王母之命,聘請饞蠶為蟠桃宴第一掌勺大廚。
殘蟬身殘志堅(jiān),靠自己聰慧的頭腦和勤勞的巧手生活、發(fā)家致富。饞蠶發(fā)揮自己的一技之長,美食做得精益求精,成了美食家。
反復(fù)閱讀這則繞口令,可以感受到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動(dòng)物,并且是一位動(dòng)物保護(hù)主義者。他把世界看作是人類和動(dòng)物的共同家園,對動(dòng)物,尤其是對弱小的動(dòng)物更是愛憐有加。因此,除出言勸善,還鼓勵(lì)珍愛,竭盡頌揚(yáng)、保護(hù)之責(zé)任。
這讓我想起了宋代詩人戴表元《詠蠶》和唐代詩人虞世南《詠蟬》的詩句。戴表元《詠蠶》詩說:“物亦有仁者,蠶功不可量。將身甘鼎鑊,與世作衣裳。”虞世南《詠蟬》詩說:“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
“春蠶到死絲方盡”,蠶是人類的好朋友,為人類發(fā)展進(jìn)步死而后已;蟬具有堅(jiān)持不懈、不屈不撓、努力奮斗的象征意義。
作者創(chuàng)作的繞口令,從來不調(diào)侃有生理缺陷的殘疾人,并對他們的人格充滿尊重、同情和理解。對童話故事里的殘疾小動(dòng)物,也處處給予贊揚(yáng)和鼓勵(lì),善心可鑒。
小鏈接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108/20200108090414917.jpg)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108/20200108090423958.jpg)
[編輯 雅賢]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108/202001080904409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