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發(fā)展教育的重要意義,為教育強國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遼寧省朝陽市教育局積極引領全市中小學校長勤于學習研究,適時總結反思,不斷提高領導水平與辦學治校能力,為展示“十三五”以來全市中小學校長崗位研修與學校發(fā)展成果,于2018年12月28日,舉辦了首屆中小學校長論壇。
為了擴大論壇影響,實現(xiàn)經驗共享,全面提升全市校長內涵,現(xiàn)將此次論壇上的交流材料予以編發(fā),以饗廣大網友。
用責任之師育責任之生
建平縣青峰山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 高國華
歷史反復證明,人類越發(fā)展、社會越進步,越需要人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當今時代,“責任擔當”已經成為21世紀合格公民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然而,以往由于應試模式和教育功利傾向學校責任教育嚴重缺失和空泛化。不言而喻,提高國民責任素養(yǎng)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學校教育亟待解決的重大任務,而完成這項任務則必須從中小學生抓起。
2016年,《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正式發(fā)布,作為六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責任擔當”就列其中。此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關于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都將“公民責任教育”確定為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內容,并提出了具體教育目標。可見,責任教育作為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然而,對于廣大中小學校來說,責任教育從“重視”到“落實”之間還有諸多問題需要厘清,還有諸多盲區(qū)需要探索。近年來,我?;卩l(xiāng)村學校發(fā)展的歷史和未來,逐步確立了“責任教育、責任至上”的辦學理念,實施了“用責任之師育責任之生”的教育實踐,基本上構建了學校責任教育體系,并將其作為構建學校文化和實現(xiàn)鄉(xiāng)村學校內涵發(fā)展的具體途徑。
責任教育的基本內涵
按照《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責任”一詞有兩層意思:一是“分內應做的事”;二是“沒有做好分內應做的事,因而應當承擔的過失”。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盡管各個歷史時期對于“責任”內涵的理解不盡相同,但“責任”意識卻始終備受推崇。從《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其中無不飽含著歷朝歷代志士仁人對于“責任”的忠誠與擔當。這種感天動地的君子之風和英雄情懷,成為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強大基因,成為歷史車輛滾滾向前的動力之源。
關于責任的內涵,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多有論述。馬克思主義認為,責任是一定社會現(xiàn)實對個人提出的要求或規(guī)定的使命,責任是每個人所應當選擇的道德行為和對行為后果的承擔,而對行為后果的承擔是責任的核心所在。
“責任教育”是指通過一定的教育內容、途徑、方法,培養(yǎng)責任主體的自然素質,使其對承擔的職責、任務和使命加以確認、承諾并履行的教育。
學校“責任教育”,主要是指對師生積極的“責任意識”“責任態(tài)度”“責任習慣”的培養(yǎng)。對學生來說就是從小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既包括培養(yǎng)學生具有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也包括培養(yǎng)學生對集體、對朋友、對家庭、對個人的高度責任心。對教師而言就是以新時代“四有教師”為標準,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清醒地認識到教師的歷史使命,從而促其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地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最終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成長。
從多年學校責任教育的實踐來看,我們逐步理清了責任教育的基本內容:一是對學習的責任;二是對生命的責任;三是對環(huán)境的責任;四是對家庭的責任;五是對集體的責任。
責任教育的基本做法
幾年來,學校責任教育實踐涵蓋了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涉及到學校文化、特色辦學、家長學校、平安校園、課堂教學、德育活動等教育教學管理的各個方面。注重強化每個師生的責任意識,提高師生的責任能力,從而延伸到家長責任及和諧鄉(xiāng)村建設,我們的基本做法如下:
——構建責任文化,引領師生價值認同。學校以“責任教育”內容為核心,構建學校文化,創(chuàng)設“責任教育”氛圍,凸顯學校“責任教育”發(fā)展特色。無論是物質文化創(chuàng)設、精神文化塑造,還是制度文化規(guī)范、行為文化約束,都將“責任至上”貫穿其中,讓責任成為師生心中的信仰與行動的指南,最終使“做一個負責任的中國人”成為全校師生共同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追求。
——強化家校協(xié)同,形成責任教育合力。成立家長學校,建立相關制度,分年級組建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建立教師家長微信互動平臺,時時溝通家校信息;搭建“家長講堂、家長學堂、家長議堂”互動平臺,促家校融合,強化家庭教育責任。
——創(chuàng)建平安校園,保障責任教育實施。將責任教育融入“星級平安校園”創(chuàng)建工作中,落實“一崗雙責”制度和“安全責任主體”制度;實施安全工作網格化管理;落實安全教育課程,通過學生自繪《安全教育手抄報》并定時進行展評交流來強化學生安全知識教育的有效性;秘密設立安全信息員,建立安全信息臺賬,確保各方安全信息暢通有效;通過多種途徑強化師生安全責任意識,以此提升學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構建責任課程,重組責任教育載體。責任課程是落實學校責任教育的重要載體,學校在具體實踐中,結合校情,本著“責任至上”的辦學理念,按著“課程活動化、活動課程化、處處是課程”的課程構建原則,實現(xiàn)“以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資源為主題內容,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支撐的新型課程形式”;積極創(chuàng)編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教材,構建“立德課程讓學生成為好人、啟智課程讓學生成為智人、健體課程讓學生成為強人、尚美課程讓學生成為雅人、實踐課程讓學生成為能人”的“五大”責任教育課程體系,以此滿足“國家對素質教育的需求,學生全面成長的需求,學生、家長、社會對升學(就業(yè))的需求”。
——德治法制并施,培育責任擔當。學校日常管理堅持實施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并舉的原則,既重制度規(guī)范,更重人文關懷。依法治校——《責任教育特色學校管理操作指南》的制定實施,使教師“敬畏”規(guī)則,得到公平;以德治校——“七項暖心”管理制度的推行,使教師享受到了工作帶來的職業(yè)幸福感;德法并施的學校管理,實現(xiàn)了教師的“真心跟隨”,教師的自我提升,自我發(fā)展的責任意識明顯增強。
通過班級自主管理,實現(xiàn)學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轉變,積極構建班級“一四七”責任教育管理模式。各班級以《班級自主管理班務日志》為載體,按時召開“班級自主管理主題班會”,采取“自評、互評、家長評、老師評”的方式,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周評、月評、學期評、學年評、學段評”,并將其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主題班隊會”“崗位承諾”“承諾評價”“我是班級小主人”“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班級自主管理,使學生體驗了責任擔當,提升了責任能力,培養(yǎng)了責任習慣。
——實施責任課堂,強化責任體現(xiàn)。責任課堂是師生責任教育的主陣地。根據(jù)多年新課改的實踐經驗,結合鄉(xiāng)村學校實際,在創(chuàng)建責任課堂的實踐中,學校只給教師理念方向指導,不做僵化“模式要求”。責任課堂建設以落實新課標精神為原則,以優(yōu)化教學常規(guī)管理工作為主線,以務實開展“小課題”研究工作為手段,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紀實本》為載體,以提高學生質疑釋疑能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重點,最終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認真研究解決“為什么教(學)”“教(學)什么”“怎么教(學)”“教(學)得怎么樣”的問題。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是責任課堂建設的基礎,小組合作、交流展示是責任課堂建設的核心,達標檢測、反饋提升是責任課堂建設的保障。
加強校本研修,提升教師責任能力是建設實施責任課堂的保證。務實開展校本研修工作,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搭建平臺,滿足教師學習提高的內心需求,激發(fā)教師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校本研修工作具體圍繞“崗位研修、校外進修、網絡自修”三條途徑,分“線上、線下”兩種形式來實施操作。具體為崗位自我研修線下“八個一”活動和團隊研修線下“六個論壇”活動,同時線上將相關內容及時上傳教師業(yè)務微信或QQ群與教師分享。建立校外研修線下匯報交流制度,實施網絡學習考核機制,實現(xiàn)研修成果共享,建立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庫。
——開展社團活動,提升責任能力學校注重社團活動開展。組建鄉(xiāng)村少年宮活動社團21個,建立鄉(xiāng)村少年宮德育大講堂一所。通過“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讀書節(jié)”“足球節(jié)”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提供平臺、創(chuàng)設舞臺。同時,通過“競賽、展演、考級”等方式,評判活動效果。定期開展專項教育活動和以“八愛”為核心內容的系列教育活動。通過活動體驗,培養(yǎng)學生主人翁精神,提升學生責任能力。
——拓展綜合實踐,實現(xiàn)責任體驗。通過《月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假期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向科學、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投身社會實踐,使學生實現(xiàn)感悟,養(yǎng)成責任習慣,體驗社會責任之重。
幾年的責任教育實踐,增強了師生的整體責任感,激發(fā)了教師的職業(yè)情懷,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聲譽。我們深知:要通過責任教育,逐步實現(xiàn)“回歸教育初心,讓師生享受教育幸福;讓學校安靜辦學,讓社會家長滿意”的辦學愿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堅信:責任教育已經啟航,我們要沿著這條航線激流勇進,為培養(yǎng)新時代有責任的新型公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造就肯于擔當?shù)臈澚褐?,貢獻鄉(xiāng)村教育的責任和力量!
文化立園 特色立身 能力立足 辦優(yōu)質學前教育(張麗紅)
化瓶頸為優(yōu)勢 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霍鐵?。?/span>
朝陽教育系統(tǒng)向新年獻上了一份珍貴禮物(趙盼 立軍)
[責任編輯 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