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園擷趣(之四)
文化信使/王中原 編輯/昕晨
王貴波 攝
07 畫家與驢
朱子明原是宋朝很有功底的山水畫家。但是,同行嫉妒他,四處造謠貶低他,說他是個“驢畫家”。當(dāng)時的徽宗皇帝對驢畫情有獨鐘,便將朱子明傳入宮中,讓他專為自己畫驢。圣旨難違,朱子明忍辱進(jìn)宮,默默地為皇帝畫驢。朱子明先后給皇帝畫了數(shù)百幅驢,越畫越好,深得皇上賞識。為此,朱子明成了名人,號稱“天下畫驢第一人”!晚年,朱子明感慨地說:“原來,忍辱也可以造就一個人!我要萬分感謝那些嫉妒過我的人,是他們的貶責(zé)和謠諑,成全了我!”
當(dāng)代人黃胄是享譽中外的知名畫家。他曾為堂兄梁斌的小說《紅旗譜》創(chuàng)作了一套插圖。“文革”期間,他含淚燒了一筐筐的速寫,并被強制勞動改造,被迫擱筆。導(dǎo)致傳世的速寫只有500余幅,“文革”結(jié)束后,他身體狀況一直不好,1977年病情惡化,致使癱瘓,但他卻激情飽滿地堅持創(chuàng)作,在病榻上畫了一幅20米長的《百驢圖》作為鄧小平訪日時的國禮,送與日本天皇。
朱子明與驢,可謂先結(jié)婚后戀愛;黃胄與驢,可謂先戀愛后結(jié)婚。
回頭看看,漢武帝視驢為“奇畜”,東漢靈帝以白驢拉車,宋徽宗鐘愛驢畫,連日本天皇也喜歡驢圖,可謂古今中外一趣事。
08 詩人與驢
以騎驢詩來說,唐朝有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李賀《苦晝短》:“誰似任公子,云中騎碧驢”,等等。
杜甫詩“平明跨驢出,未知適誰門”,一副潦倒之態(tài);“蹇驢破帽隨金鞍”,前面駿馬金鞍顯赫無比,后面“蹇驢破帽”不言自貧。
以“推敲”而名世的賈島,就是騎著毛驢而沖撞了騎馬的高官韓愈。騎驢是詩人的標(biāo)志之一。
詩人騎驢既有意境又有詩興,是文人騷客頗感興趣的話題。曾有人問官至禮部侍郎的唐代詩人鄭綮:“相國近來作新詩了嗎?”鄭答曰:“詩思在灞橋風(fēng)雪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
唐詩人孟郊與賈島,一對窮詩人,人稱“郊寒島瘦”。元代小令有道孟郊貧困:“窮東野,忒好奇,凍得來戰(zhàn)欽欽地。待吟詩滿前都是題,偏則么灞橋驢背。”在人們看來,生活窮苦也如同灞橋驢背上一樣有詩思有詩意有詩境。
宋朝詩人提到騎驢的詩更多,陸游一人的“騎驢詩”就有幾十首,如《遣興》:“前歲峨冠領(lǐng)石渠,即今山市醉騎驢”……
北宋詩人陳履常與黃叔達(dá)同行,黃在前騎驢搖頭而歌,履常負(fù)杖挾囊在后,一市皆驚以為異人,畫家李柏時特作畫以記之。
騎驢游山玩水比走馬觀花強多了,驢子速度慢恰好可以飽覽。陸游“愛山只合倒騎驢”天趣盎然,至于“細(xì)雨騎驢入劍門”更是詩味雋永,讓人咀嚼。
2018-08-23 09:53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18/0830/201808300405024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