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游故事,無論婦孺青壯,抑或黃發(fā)垂髫,凡屬國人,皆耳熟能詳。然而該書僅為離奇瑰幻神話作品嗎?非也!古之學者、文人,以著書立說、傳道授業(yè)為己任。而“道”,實乃其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及方法論之綜合。文學理論有言,形象大于主題?!段饔斡洝分黝}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西游記》之再認識
文/劉國喜 編輯/王中原
西游故事,無論婦孺青壯,抑或黃發(fā)垂髫,凡屬國人,皆耳熟能詳。然而該書僅為離奇瑰幻神話作品嗎?非也!古之學者、文人,以著書立說、傳道授業(yè)為己任。而“道”,實乃其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及方法論之綜合。文學理論有言,形象大于主題。《西游記》主題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下不才,管窺蠡測。竊認為,吳承恩著西游,在妖魔鬼怪、縹緲虛構的背后,實為對現(xiàn)實社會的真實反映,更是作者對人生觀、價值觀、人生真諦的深刻認識?!段饔斡洝返谋局?,是吳承恩在樹立自己的“道”。他全書是在闡明一個道理:人生就是一個為了一個目標而奮斗的過程,更是一個自我凈化自我超脫自我完善的過程。而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過程,必然遭遇多種險阻和艱難困苦。在這全過程中,堅定信念,心如磐石,矢志不渝,是關鍵所在。他還向世人表達另一個道理:天地人間萬事萬物,本無盡善盡美,難以盡如人意。很多災禍苦難往往由于“心魔”所致。所以人要通達事理,要認識事物的本質,不可狂悖執(zhí)拗,應當遵天命而盡人事。
近日重讀《西游記》,有此感。又得詩詞,附記之。
鵲橋仙·重讀西游
師徒西行,乃如人生,風霜雨雪勞形。內魔外障阻征程,好事功德總難成。
真經有失,白玉有瑕,月有圓缺陰晴。世間萬物無盡美,黑夜自明點心燈。
唐僧
不辭萬里路迢迢,
一心純真磐不搖。
八十一難成正果,
也曾緊咒念幾遭。
悟空
上天入地膽氣粗,
金箍棒下妖魔除。
七十二變神通廣,
奈何頭上套緊箍。
豬八戒
李玉中 攝
當年天上戲霓裳,
錯投娘胎笑斷腸。
性情不掩也可貴,
取經猶念高老莊。
沙僧
在劫難逃運數(shù)中,
卷簾大將失威風。
只因打碎琉璃盞,
罰下凡塵苦行僧。
小鏈接
劉國喜,現(xiàn)供職于遼寧省朝陽廣播電視臺,主任記者。朝陽市詩詞學會會員、朝陽市楹聯(lián)家協(xié)會宣傳分會副會長、朝陽縣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責任編輯 趙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