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看看同一版面相隔不遠的兩個句子:
習焉不察的誤用
文化信使/王中原 編輯/昕晨
先看看同一版面相隔不遠的兩個句子:
一、我是一名地理老師,原以為《咬文嚼字》是語文刊物,與我關(guān)系不大。
二、一次,語文老師對我說,看看《咬文嚼字》吧。
您如果發(fā)現(xiàn)有問題,那就不用往下讀了;如果沒發(fā)現(xiàn)問題,請接著讀。
《現(xiàn)代漢語詞典》:
教師 擔任教學工作的專業(yè)人員:物理教師、人民教師。
教員 教師:中學教員。
老師 對教師的尊稱,泛指傳授文化、技術(shù)的人或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
不勞我說,第一句中,作為尊稱的“老師”用于自身,不得體。
誤用的情況時有發(fā)生,未必是有意抬高自己,大多是習焉不察。
我覺得,教師面對自己的學生時,“老師”用于自身,也未嘗不可。如:
“同學們,請肅靜。老師布置作業(yè),請聽好。”
一孔之見,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
順便說一下“老師”一稱泛化的情況。
在濟南,出租車司機問乘客:“老師,到哪里。”
乘客:“到泉城廣場,老師。”
對話中的“老師”大致等于前些年泛化的“師傅”一稱。
如果乘客是外地人,又恰好是教師,聽到司機叫老師,往往一愣:莫不是他鄉(xiāng)遇故知,碰見昔日弟子了?
2018-04-24 16:59
小鏈接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18/0414/20180414014903758.jpg)
王中原,男,漢族。遼寧省朝陽縣人,1947年出生。函授中文專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退休于朝陽市十五中學。系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咬文嚼字》特約審校。同時,還是繞口令愛好者、研究者。為《咬文嚼字》等期刊業(yè)余審校數(shù)十年。曾助教育家修訂教材,為演講家推敲演講辭,為楹聯(lián)家斟酌平仄,為曲藝家完善腳本,為新聞出版總署及省級版權(quán)局做圖書編校質(zhì)量檢查……《繞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被列入“新編播音員主持人訓練手冊”叢書,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