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思余光中先生
文/張萍 編輯/明月
丁酉年十二月十四日,天寒,微霾。余光中先生辭世的悲訊傳來,聽此消息,悲傷不已。
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生于金陵,長居臺灣,始創(chuàng)“藍星”詩社,一生著作疊高。梁實秋先生曾稱之為“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先生遠離故土,半世顛沛,一生悲苦。遠漫漫思幽幽,長憶故鄉(xiāng)安憂,為此竭其能盡其力,先生之鄉(xiāng)愁悠悠,可謂溢天漫地,情可淚啼,苦游子北望,青絲變白首。此耄耋之軀,今追逝李白,魂歸盛唐,與蓬萊眾賢齊首,飲酒題詩,也謂安樂永逸。
憶吾青春年少時,曾求學于他鄉(xiāng),百里異習,不慣水土。又苦于算籌之深奧,十竅不通一竅,苦悶無助,情懷低落。遂思鄉(xiāng)之情愈高,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日落臥于上榻,似臨峭壁懸崖,百丈深谷,惶然不可終日,哀嘆流涕,顰眉而泣。日日思鄉(xiāng),夜夜念親,常憶家鄉(xiāng)之春柳如絲,夏荷如碧,秋果如蜜,冬雪如寂。憶家嚴家慈之疼愛,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然,窗外之連雨,日日復(fù)朝朝,恍若無絕期,尤為惆悵。
愁悶間幸得余光中先生詩集,讀其《鄉(xiāng)愁》,引為知己,品咋吟念,漸入心間。先生訓言,徒有愁思,枉負昭華,應(yīng)勵志圖強,興我國家!其詩句句勉勵,字字真情,似秋風徐徐,竹篁瑟瑟,桂香隱隱,蟲聲喓喓,見墨空纖云如絲,一輪銀月升東山。
有先生助力,吾氣勇輝輝,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日出靄散,漸入佳境。而后偶有氣餒時,常讀古文解愁,風雅楚騷、樂府歌行、駢文賦表、唐宋詩銘,秉承先生對古文之推崇,牢記民族之記憶。此后愁悶漸遠,如風雨驟歇,殘云舒卷,初陽熙熙,碧空萬里。
學歸故里后,吾仍常念先生教導,案牘之勞形,處事之言語,不驕不躁、不矜不伐,七分月光,三分劍氣。
今余光中先生辭世,其文學精神永存于世,可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影響若金鐘初擊,縈耳不絕;又似絲竹停奏,余音繚繞。只望先生一路走好。
衣袂飄飄魂影遠,
鄉(xiāng)愁悠悠正氣延。
莫道詩文無處尋,
通心只在咫尺間。
小鏈接
張萍,女,80后,銀行職員,以讀書和女兒為寶,文學愛好者??磿^影喜推理,寫字養(yǎng)花愛廚藝。
[責任編輯 昕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