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接通,母親的聲音傳來:“什么時候放假?什么時候回來過年呀?”啊,母親又在經(jīng)營她的年啦!
從兒時起,就覺得年是母親一手經(jīng)營的。母親去采購年貨,我們透過玻璃窗看到母親提著大包小包的好吃的回來,就趕緊跑到門外迎接母親。母親會破例先分一點糖果給我們,然后把它們分別放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因為我們幾個嘴饞的孩子是不得不防的!年貨里還有母親買來的布料,這是給我、弟弟妹妹還有祖父祖母做新衣用的。母親拿了尺子、剪子把布料裁好,就用縫紉機一件件地縫制,把那些布料變成新衣。為此,好幾個晚上,母親要在燈下不停地踩縫紉機。我們幾個小不點睡不著,從被窩中伸出腦袋看著母親。至今都不會忘記:母親低頭忙碌的側(cè)影,映在墻上很美。
新衣做好了,母親還要給我們每個人做一雙新鞋。裁衣服剩下的布料正好用來做鞋子,母親會巧妙運用這些碎布頭,抽空將它們做成鞋底。母親先是用白面打成糨糊,把碎布粘一層里襯,等干透了就用鞋樣子在上面畫好了線,剪完了再包上邊,就成了鞋面。然后,再把鞋面上到鞋底上。上鞋是需要技巧的,要針腳一致,拉麻繩的松緊也要一致,最主要的是要把鞋面和鞋底正正當(dāng)當(dāng)?shù)乜p到一起。母親總是先固定了鞋的兩頭正中,然后再一點點地把整個鞋面縫起來。為了做鞋子,又要讓母親幾個晚上忙到午夜。
把新鞋做完時,年也要到了。母親把家里的每一處都收拾得整潔光鮮,把備好的年貨烹制成可口的飯食,用大鍋炒熟自家產(chǎn)的瓜子和花生,再給窗子貼上自己剪的窗花,那紅紅的顏色讓小院一下子有了年的喜慶氣息。整個小院里,到處是母親忙碌的身影。母親忙碌著,可她的臉上總是那樣的開心,從來沒聽她喊過一聲累,有時還會唱上幾句她喜歡的評戲呢。
過年那天,母親會準(zhǔn)備豐盛的午餐,我們可以吃到一年很難吃到的各種肉食。母親說這頓飯要吃好,預(yù)示著一年更比一年好,明年會是一個更富足的年。可是對于我們幾個小孩子,心里卻想著更大的誘惑,就是母親做好后放在柜子里的新衣、新鞋。
飯后,母親會讓我們幾個洗臉、洗頭、洗腳,然后把我們的新衣新鞋新襪子找出來,我們以最快的速度穿好,在鏡子前轉(zhuǎn)一圈,就飛奔著去找小伙伴了。因為吃過午飯后,就是小伙伴們一起去玩、也是顯示一下新衣服的時間。每個小家伙都這樣迫不急待,早出來的就到晚出來的門前大聲地喊名字,然后組成一個小隊一起去另一家。
在處面跑夠了,回來時燈已經(jīng)亮了,母親把瓜子、花生和各種糖果水果都裝成盤,放在柜子上。這會兒,她不僅不再限制我們少吃,臉上還會帶著笑讓我們多吃一些。她說吃了糖一年都會開心,覺得甜;吃了瓜子花生,會日子過得香甜。她還給我們每個人的衣袋里放上一張很硬的嶄新的紙幣,說這是壓歲錢,放在口袋里,下一年就會有錢花。
母親一直沒有閑下來。我們一邊吃著糖果,一邊看電視節(jié)目,母親又開始準(zhǔn)備年夜飯了。因為我家有家堂,每逢過年,母親在吃完午飯后就要準(zhǔn)備家堂上供的菜和飯,天黑前就要請過世的親人回家過年。那時,父親會提著燈籠到門前不遠(yuǎn)處的路口,放兩個炮仗表示迎接,然后提著燈籠把先人“領(lǐng)”回來。
母親做的祭祀用的飯菜很多,紅紅綠綠的擺著很好看。雪白的饅頭上點了紅點,米飯被扣成圓圓的頂,還要插上三個大紅棗;豆腐被用紅紙染了色,旁邊放上綠綠的白菜心;粉條用油炸成一朵花的形狀;還有成塊的五花肉,一個大方塊也被涂成紅色,上面又放了幾條染紅的寬粉;用面做的大魚,用紅豆做的眼睛,還有很多平時的菜也都一盤盤的做好放在家譜旁邊的桌子上。母親的手真是神奇,她只是憑自己的想法就做出這些藝術(shù)品。其實,她根本不懂飲食文化里的藝術(shù)加工理論,只是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融入了她做的飯菜里,只是把對先人的崇敬放進(jìn)了她做的飯菜里。她知道,紅色是吉祥的顏色。
當(dāng)鄰家的鞭炮響起,我家的廚房里早已彌漫著白色的水氣。因為水已經(jīng)開了一會兒,母親說要等到很多人點鞭炮時再點,發(fā)紙要在勢頭旺的時候跟著發(fā)。院子中央火盆里的木柴燃得噼噼啪啪,父親已經(jīng)把鞭炮排好了。
餃子下鍋,煮熟了盛在小碗里,分別放在祖譜、天地牌位、灶王前,我們會幫忙把這些碗放好,還要放好筷子。這時,我家的鞭炮響了,在天地前有一大堆母親疊好的黃紙和金鉑,這些是用來發(fā)紙的紙錢。母親點燃它們,火光一下照亮了小院,還有鞭炮的光,小院里瞬間亮如白晝。鞭炮聲熱烈地響著,火光中母親的臉上是虔誠的祈禱。
當(dāng)鞭炮響過,紙錢燒盡,母親就會讓我們一起到祖譜、天地、灶王前行跪拜禮。父母先行禮,然后是我們?nèi)齻€小家伙一起行禮。禮行完了,才開始吃年夜飯。本來就不是很餓,所以年夜飯也只是象征性地吃一些。吃完飯后,要給長輩問好。我們依次給祖父母和父母親問好,然后就趕緊去睡一會兒,因為明天還要早起,迎接來拜年的人。
每次初一早上,都是被母親催著起床。趕緊梳洗,就這樣,有時還會被第一波拜年的人撞見睡眼朦朧的樣子。有時,聽見有人來就藏起來,躲閃不及,就只能紅著臉打招呼問好。母親卻早已收拾得干靜利落,笑著迎接每一位來問好的小輩。整個上午,都會有人來問候,母親一波波招待,倒水,拿煙,請吃糖和水果。母親總是送問候的人到門口,并邀請他們再來玩。
到了中午,終于可以清靜了,母親卻又開始忙著包餃子。那時,我很納悶:昨天才吃的餃子為什么現(xiàn)在又包?我曾這樣問過母親。母親說,初一就應(yīng)該吃餃子,這是老規(guī)矩。老規(guī)矩真累人,母親又開始忙起來。
不但初一,初三,初五,初七,十七,二十七,暈,母親一直記著要吃餃子。還有很多關(guān)于年的講究。我們家的年怎樣過,全是母親一手策劃,一手籌備,一手導(dǎo)演,一手制作的。哎呀,母親怎么這么厲害!
現(xiàn)在的母親,一定又在忙忙碌碌中期盼著我們歸來。從我們離開家后,她的年就又多了一個期盼,期盼著孩子們都回到家里,期盼小院里的歡聲笑語。
作為女兒,我只在心里祈愿:電話那端的母親,您不要太累了,您給我們的年,怎樣都是最好的,最開心的!
【作者簡介】
叢滋芳,女,漢族,1974年12月生于遼寧省朝陽縣。1996年畢業(yè)于朝陽師范高等??茖W(xué)?!,F(xiàn)就職于柳城高中。文學(xué)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