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朝陽網(wǎng)》獨家推出盤古開天與云蒙山天宮星相陣圖探秘六、大禹治水——云蒙山遠古文化探秘(之六)雷艷華 中國遠古時期的文化,其
《今日朝陽網(wǎng)》獨家推出
盤古開天與云蒙山“天宮星相陣圖”探秘
六、大禹治水——云蒙山遠古文化探秘(之六)
雷艷華
盤古開天與云蒙山“天宮星相陣圖”探秘
六、大禹治水——云蒙山遠古文化探秘(之六)
雷艷華
中國遠古時期的文化,其核心就是“陰陽五行八卦”??梢哉f“陰陽五行八卦”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是遠古時期天文、歷數(shù)、醫(yī)學(xué)的基礎(chǔ)。天有“五星”,地有“五行”,人有“五臟”,氣有“五氣”、味有“五味”、音有“五音”、色有“五色”。后人研究遠古時期的文化之所以撲朔迷離、眾說紛壇,一個主要原因是沒有找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一旦找到這個“根基”并抓住它,許多疑問都將迎刃而解。
“大禹治水”治的不僅僅是水,同時還治理著地方,引導(dǎo)當(dāng)?shù)匕傩盏霓r(nóng)業(yè)生產(chǎn)。如果洪水連續(xù)泛濫多年,那么這個地方肯定已沒有人煙了,治與不治已沒有分別。“水”在五行中代表的是北方,應(yīng)該說大禹治水治的是北方和北方之水,在治水患的同時,指導(dǎo)人們恢復(fù)農(nóng)耕,興修水利,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得到更大的發(fā)展,這點與孔子評價禹時所說的“盡力乎溝洫”相一致。正因為他這些功績得到人們的頌揚,樹立起威望,才會得到舜的重用,最終,把王位也“禪讓”給他。
大禹治水成功的關(guān)鍵是“河圖”——云蒙山“中國地圖”——即伏羲“先天八卦圖”、神農(nóng)“連山圖”、黃帝“歸藏圖”三圖合和為一的“三墳”合圖,“河”即“合”。可以說大禹治理的正是以云蒙山為中心的周圍廣大地區(qū)。這也是后人傳說大禹得到河伯獻的“河圖”,從而治理了水患的根源。至今云蒙山西面的一處叢嶺崖壁上,還留有大禹治水時在山上居住所挖開的洞穴,洞穴頂上的一塊巨石狀如黑熊,其前方的山嶺也狀如黑熊,一塊巨石在嶺后谷中突兀裂開,正因此才有后來的“禹化黑熊”、“啟母石”等諸多傳說,如《淮南子》所載:“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涂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涂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應(yīng)該說遠古時期的地名和我們今天的地名已大不相同,如果單純根據(jù)古地名去對應(yīng)今天的地名,無疑于按圖索驥,南轅北轍。在云蒙山北面的石林中,一柱巨石高聳于周圍石海,如擎天玉柱,又如定海神針,也正因此,后人才流傳有大禹治水時得到一塊測量海水深淺的神鐵——“定海神針”,并把它進一步神話為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在《卦神演義》與《西游記》中大顯神威。石林東邊一道石嶺即是當(dāng)年大禹治水時留下的“禹導(dǎo)積石山”,一方方巨型巖石平鋪在山坡上,構(gòu)成一道高高的石壩,這些平滑的巖石歷經(jīng)數(shù)千年滄海桑田的變幻,如今已深深嵌在坡體中。整座石壩從山頂向下傾斜,如同瀑布奔涌而下,形成獨特的石頭瀑布奇觀。山頂上聳立著一些奇形怪狀的巨石,呈獅、虎形狀,威風(fēng)凜凜,鎮(zhèn)著遠古時的洪水之災(zāi)。而從側(cè)方看,嶺上巨石群構(gòu)成人頭形狀,如同當(dāng)年治水的禹公,在山巔仰天長嘯,那一道道石瀑,就鋪展成了禹王振翅的羽衣。
神農(nóng)、黃帝時代已進入父系氏族時期,此時母系氏族的影響力依舊存在,男女平等。由黃帝所開創(chuàng)的盛世一直傳至堯、舜,經(jīng)過這一短暫的“民主共和時代”的過渡,到禹時,母系氏族的影響力已近式微,父系氏族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所謂“鯀腹生禹”、“啟母石”之說,正說明女性在當(dāng)時的無地位?!肚ひ住芳催@一時期的產(chǎn)物,正是大禹所創(chuàng),其卦以象征“天”的“乾卦”為首卦,為后來周文王推演《周易》打下了基礎(chǔ)。也正因此,禹被后來的道教奉為“紫庭真人”。以“乾卦”為首卦,也反映出“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君尊臣卑”的等級思想已開始萌芽,中國也開始由氏族部落聯(lián)盟的民主禪讓社會進入權(quán)利等級的奴隸制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