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
文圖/文化信使 孫玲玲(遼寧朝陽)
“秋雨,秋雨,無晝無夜,滴滴霏霏。”絲絲細雨如薄霧籠罩著群山。風稍急些,桃枝在風中晃動。有打傘的人們在細雨斜風中行色匆匆,似乎絲毫不在意打濕衣襟。
夜來了,雨不休。習慣了每晚睡前看看星月,若沒有,看看天空也是好的。夜晚的天空也會有云,倒是與白天的云略有不同,少了一份明朗,多了一份神秘。
人們都喜春天的雨。春雨促花開,秋雨促花落。一場秋雨過后,那些美麗的花兒一定又落了不少。待到只剩滿地金黃的菊花開盡,便再無花可賞了。
草木是最知秋的。《呂氏春秋•義賞》中有“春氣至,則草木產,秋氣至,則草木落。”一產一落,形成了鮮明對比,也道盡了秋之肅殺之氣。詩人們多以梧桐作為秋氣之始。“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秋雨似乎成了梧桐告別的淚水,纏纏綿綿又充滿了愁緒。才女李清照在《聲聲慢•尋尋覓覓》中有“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歷代文人墨客的筆下,秋雨多有悲涼蕭索之意。張愛玲筆下的《秋雨》是如此凄涼,淋漓盡致地描寫,抒發(fā)了她心中的苦悶。
其實,秋雨也很美。
如絲如線,如織如畫。花草樹木房屋都在漫天綿綿的秋雨中沐浴著。雨落在小河里,形成片片漣漪;雨落在甬道上,濺起朵朵水花;雨落在窗戶上,如涓涓細流蜿蜒前行。前些日子還鳴叫的蟬恐怕再不會傳出半點聲音了,只能明年再見了。這是季節(jié)的變化,生命的輪回。
秋霖脈脈的夜晚,伴著瀟瀟雨聲入夢是再美不過的。飛雨落地,秋聲入耳,連綿不斷。前幾日曾在夢里見到月亮變成了各種符號,在不停變化。又過幾日,夢見一座木屋,屋后不遠處有座火山即將噴發(fā)。如佩弦先生所言,夢是精彩的。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夢里可以自在飛翔,自由奔跑,可以驚心動魄,也可以淚流滿面。
很多看似毫無意義的事情,其實是人生的樂趣所在。翻開自己四月中旬的日記,這樣寫道:城內的桃花落了,變成了一片翠綠,只剩下那些路邊的榆葉梅開得尚好。我猜想,山里的桃花應該開了,好想去大山里,與那些野菜、樹木、山花一起曬曬太陽,撒撒歡兒。
轉眼已是九月,時間竟過得如此之快。秋雨連綿的九月,仿佛讓人忘記了今年的夏天是怎么過的。只剩下滿目簌簌下落的雨滴。
雨中漫步,校園的紅葉在秋風中打顫。一場煙雨,已是落紅滿地?;秀敝g,想起了風雨中悠然行走的東坡先生。“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何等的曠達與灑脫!雖然詞中的季節(jié)是春天,現在是秋天,可此時的心境卻如此相似。
人世間的很多事情,都如同這綿綿秋雨一般,颯颯落下。因此,不如像東坡先生一樣,灑脫一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小鏈接孫玲玲,今日朝陽網文化信使,現任遼寧省朝陽市第十五中學教師。喜歡用樸素的文字記錄生活,愛好讀書、寫作、旅行等。最喜歡的一句話:“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編輯 冠群 編審 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