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一餐一人生
文圖/文化信使 孫玲玲(遼寧朝陽)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父母在,你看不見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亡。”
當(dāng)父母依然健在,即便你不承認(rèn),其實心里還是會存在一種依靠感的,也自然不會覺得有太大的壓力。無論生活再坎坷,再艱難,挺挺就過去了。而失去父母親人的痛苦,不是你咬咬牙就可以過去的事,是再多眼淚也無法挽回的痛苦。
一旦失去,才會有了缺口,才會在被觸動時,忍不住落淚……我漸漸明白老黑的感受,卻不能感同身受!只是心里默默想著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每一次機會,他們每一天都在老去的路上,而我們作為子女能做的就是陪伴。在我看來,盡孝這件事情也是需要時機的,畢竟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想法,有時候兒女做的未必使父母稱心如意,但是,無論如何,愿意把時間獻(xiàn)給家人,便是最好的表達(dá)。
有沒有那么一種時候,你很想留住一種味道?我常常很想留住我兒子穿過的衣物,后來他每個月都在長大,很多衣褲都穿不了,我只好索性把它們整理到了一起。一件件疊放的時候,趁機貼近鼻子深深地聞了一下,當(dāng)時的自己就在想,如果這世上可以封存味道的話,我多么想留住寶貝衣服上的奶香味,對于媽媽而言,那是多么珍貴的記憶。當(dāng)然,留住一種味道的想法,不止一次地出現(xiàn)在我腦海里,老媽做的大醬,老爸做的面片、餛飩,一碗現(xiàn)炸的辣椒油,一碟拌好的芥菜疙瘩……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家常飯菜,在我心里,勝似山珍海味,味道固難忘。
“時光太快,生命太短,最后人生最感動的東西,一食一餐,一個火鍋,一碗飯”。你向往的生活是什么?
聽到這句話,深有同感,這也是我和先生一直喜歡這個節(jié)目的原因吧。我慶幸的是自己在每天的上班,下班,擇菜,帶娃,做飯中,從來沒有失去過對生活的熱情,依然會靜下心來做自己喜歡的事,哪怕是在外人看來完全沒有用的事情。畫畫至深夜,做一些手工,整理舊照片,挑選并洗出來再裝進(jìn)相冊。像先生那種不愛拍照的人,很不理解我的走到哪拍到哪,其實,那不過是我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路邊的一朵野花,與家人共度的一頓美食,老媽院子里的青菜,天空上的云朵,都會成為一種影像回憶。那會讓我開心,覺得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充滿著樂趣。我想,日子就該有煙火氣,也該有自己的小情趣,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是我在努力的生活。
聽到三毛作詞,齊豫演唱的《今世》,聽到血淚交融處,讓人動容。想起書中描寫荷西死的那一幕,如同那歌詞般,生離死別,如此的凄然和悲痛,三毛的心中是怎樣的疼痛,在混沌的時空里交錯。某天,聽到楊坤唱的那首《長子》,一向是個硬漢的老黑竟眼含熱淚……作為80后的我們多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既無兄弟,又無姐妹,所以看似享受著家中全部的呵護(hù),實則同樣承擔(dān)著長子所要承擔(dān)的全部重任。也許我們是被最最疼愛的一代人,可是我們卻并不是最嬌生慣養(yǎng)的一代人,我們同樣堅強,自立,甚至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多,承擔(dān)的責(zé)任更重,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早已走出了童年的寵溺,歷經(jīng)歲月洗禮,成了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
朋友,未來,還有很多的山頭要翻,還有很多的大河要過,我準(zhǔn)備好了,你呢?
小鏈接 孫玲玲,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現(xiàn)為遼寧省朝陽市第十五中學(xué)教師,龍城區(qū)骨干教師,七道泉子鎮(zhèn)、龍城區(qū)人大代表。愛好寫作,讀書等。
[編輯 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