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易把世人拋
文圖/文化信使 倪佳音(遼寧朝陽)
丁香落,楊花飛,等閑三春即逝。暖風(fēng)氤氳槐花香,碧水瀲滟夏日長。世情所困,這個春日閑居在家,目睹時光淙淙而流。杜審言有詩:“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游子客居天涯,思鄉(xiāng)思?xì)w,自是對身邊萬物明察秋毫。從柳眼星星到桃之夭夭,從南風(fēng)熏熏到夏木陰陰,時序更迭悄而無聲卻又明滅可見。
素日憊懶,閑時讀書寫字便是閑情逸趣,惟喜于山光西落、暮色四合之際閑步水畔。那日偶聽一曲《琵琶行》,憶起十余年前初讀此文。彼時年少,為賦新詞強說愁,驚嘆于詩人“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深蘊悠遠(yuǎn),感慨于“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際遇喟嘆。
今時今日,已近而立,許是心境非昨日可比,又或因錦年倉促,芳齡已逝,再聞《琵琶行》卻心驚于一句“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年少時,只覺日長歲遠(yuǎn),揮霍肆意,不懂憐惜。而今只覺流年似水,經(jīng)年過往恰如淺夢一柯。偶然見一張張如花笑靨,清麗明艷,好似舊年間的自己,卻覺已恍如隔世。
多少物是人非,教人未語先凝噎。歲月長流,山河不改,只是月似當(dāng)時,人難如舊。否則又如何有劉過的那句“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淳熙十三年(1186年)冬,安遠(yuǎn)樓成,南宋詞人劉過漫游武昌,彼時意氣風(fēng)發(fā),曾有過一段“黃鶴樓前識楚卿,彩云重疊擁娉婷”的不羈時光。二十年后,舊地重游,那時的南宋王朝風(fēng)雨飄搖,山河日下,如同大浪中的一葉扁舟。已近暮年的詞人報國無門,壯志難存,本欲買花載酒,卻已無少年游性。
少時讀《紅樓夢》,看黛玉焚稿斷情,淚盡瀟湘,只覺神思憂傷,似悲似嘆,這一世情深究竟被負(fù)了。一朝春盡,花落人亡。塵世間再不見那個有著傾世之姿驚世之才的姑蘇林黛玉。后再讀紅樓,讀至秋爽齋偶結(jié)海棠社,便棄之一旁,不忍再翻。大觀園內(nèi)風(fēng)物如畫,身邊眾人志同道合,讀書寫字,吟詩作畫,吃酒啖肉,結(jié)詩社,詠海棠,賞紅梅,說不盡的風(fēng)流之事,道不完的紙短情長。然韶華不為少年留,觀眼前盛景怎知他日之傷,紅粉佳人亦躲不過急景凋年的風(fēng)刀霜劍。迎春錯嫁傷逝,探春遠(yuǎn)嫁歸難,惜春緇衣改裝,黛玉淚盡而亡。賈寶玉雖有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時光恁的無情,昔日的仙府寶境已成斷井頹垣,再不見姹紫嫣紅開遍,亦無有如珠笑語,羅衣佳人。
若生活靜好如詩,貞婉如畫,自是日日歡喜,歲歲華年。只是世間多煩擾,種種瑣碎,少有清寧。以為將萬事看輕,卻難免為其分心勞神,常常為之輟筆停書,寢夢難安。
想蘇軾半生風(fēng)雨飄蓬,徙轉(zhuǎn)流離,居無定所,然心性堅韌,曠達(dá)灑脫,心安處便是故土。仕途多舛,命運蹇難,居于高位,能堅守自持,貶于海角亦憂思為民。蘇子一生,無論外境如何,品性不改,磊落放達(dá),方有“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君子似竹,正直有節(jié),璨若皎月,華如桃李。然其豁然至斯,亦有“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之句,幾經(jīng)宦海沉浮,也曾生出退隱之心,愿“幾時歸去,做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想來這塵世中人都曾有過歸隱之心,只是世間多羈絆,萬事不能由人。
若有一日,得一山水明凈之地,筑閑庭,修翠竹,種秋菊,植傲梅。使“桃李羅堂前,榆柳蔭后檐”。素日里松針煮茗,弄泉撫松,邂逅園翁溪友,不論廟堂之事,只話桑麻,說粳稻。日子當(dāng)真簡靜如水,安穩(wěn)舒寧。
![]()
徐志摩說:“人生不過是午后到黃昏的距離,茶涼言盡,月上柳梢。”如此而已。你看山含青翠,樹氳粉霞,不過幾日盡是寒煙冷月,衰草枯楊。窗外,寒露如珠,月涼如水,尚有方寸之地避風(fēng)雨,御寒涼,些許慰藉,幾許心安。愿燈火搖紅的黃昏,你有一燭溫暖,一室安身。
小鏈接倪佳音,遼寧朝陽人,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F(xiàn)任北票市小學(xué)教師。喜看書,聽歌,遠(yuǎn)行。
[助編 繁花似錦 責(zé)編 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