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
文化信使/楊金霞 編輯/繁花似錦
吃酸菜芯
晚上做菜的時候,我切了自己家腌的酸菜,想把酸菜、凍豆腐和排骨一起燉。當我把酸菜劈開后,手卻情不自禁地掏出里面的酸菜芯放在嘴里,細細品嘗,思緒又把我?guī)Щ亓送?hellip;…
小時候,家里生活困難,那時候人們都不富裕,根本沒有現(xiàn)在的零食、蔬菜和水果等。冬天的時候,只有自己家的院子里種的白菜和腌好的酸菜吃,而且還沒有肉,只有到了過年,才能吃上點肉,一般過年才買二斤肉。小時候,最常吃的就是玉米面餑餑,老媽在一個專用的盆子里留面引子,每天都要發(fā)面,用勺子舀面,一勺一個,貼一鍋圈兒。也許是肚子里沒有油水,那時候真能造。餑餑下面鍋底里燉的白菜土豆,有時候放點油(也就一小勺),沒有油的時候,老媽就用做飯的米湯代替,我們也吃得津津有味。
那時候,買不起大米和白面,只有來客人了,才會去供銷社買散大米和白面,必須客人吃完了,我們才能上桌,我們的家教一直很嚴的,我們姐仨從來沒和客人一起吃過飯?,F(xiàn)在想想,就是東西太少了,只能讓爺爺陪著客人吃。那時候,吃一頓疙瘩湯,都讓我們回味好幾天,至于饅頭餃子似乎可望而不可及。老媽有時候把白菜做成餡兒,用玉米面貼餅子,我們就覺得好吃得不得了,其實餡里也是象征性地放了一點葷油。至于酸菜餡兒,用老媽的話說“酸菜不喜油兒”,放少了不好吃,放多了太費油,所以酸菜餡的餅子,也是很難吃上,酸菜也不腌那么多。
過年了,家家都要做“接年菜”和“接年飯”,這時候僅有的一點兒酸菜被派到了用場。在老媽切酸菜的時候,我們姐仨就排著班地在旁邊等待,等什么呢?等著吃酸菜芯兒。我是老大,當然要排在最前面,拿到手里都舍不得吃,分給兩個妹妹點兒。然后,輪到妹妹們的時候,再分給我。我記得那時候的酸菜芯比現(xiàn)在的零食都好吃很多倍,可是現(xiàn)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酸菜芯還能生吃,估計放到他們的嘴里也會吐出來。
吃冰
寒假前上班的時候,我學校僅有的一點兒水在桶里凍上了,我用水舀子用勁砸開,這瞬間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吃水缸里冰的情景。我當時拍了一個小視頻,發(fā)到朋友圈里,得到了很多同齡人的共鳴,他們小時候也曾經吃過冰。
小時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冰棍和雪糕,當時學校有個經常去賣雪糕的人,是石仁溝村子的,戴著一副墨鏡,有錢的同學都圍上去買一個吃。我對那個叫賣聲根本不去理會,躲得遠遠的,因為我一分錢也沒有,也不奢望父母去買。當時就想好好學習,自己將來掙錢買冰棍、雪糕吃。
冬天的時候,因為氣溫太低,水缸里的水在晚上就會結冰,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姐仨拿著碗,去敲水缸里的冰,然后津津有味地吃。雖然只有涼,沒有一點甜度,卻給我們的童年時光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冰太薄,一會兒就化了;太厚呢,我們的小嘴又放不下,所以,這個冰的薄厚尺度很難把握,并不是每天早上都會吃到冰。
那時候沒有現(xiàn)在的自來水,家里也沒有井,老爸要到50米外的一個轆轤井里挑水。夏天和秋天都可以,冬天和開春的時候,井沿上凍上了很厚的一層冰,稍不留心就會掉到井里去,所以,我們冬天從來不敢到井邊玩。因為老爸挑水不容易,懂事的我們也不會浪費水,更不天天去吃冰,雖然“咔咔”脆的冰代替了冰棍雪糕,我們整個冬天吃幾次就心滿意足了。
我前幾天給冰箱除冰,把里面的冰拿出來放在一個盆里,讓老閨女用小勺玩。我告訴她:“媽媽小時候曾經吃過冰。”她也想拿一塊往嘴里放,嘗嘗什么滋味兒,我沒有拒絕,讓她嘗一下也好,雖然她很小,不諳世事,但是也要讓她明白,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也會有困難挫折與之相伴。
很平常的童年趣事,卻讓我心里五味雜陳,現(xiàn)在的我們,天天水果零食不斷,大魚大肉裝滿冰箱,是因為我們生活在偉大的國度里,國家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幸福的生活,我們應該感到知足。小時候的苦鋪就了我成長的路,換來了今天的甜,所以我們會倍加珍惜,微笑著面對每一天!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小鏈接
楊金霞,今日朝陽網文化信使,出生于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十二德堡鄉(xiāng),1999年畢業(yè)于朝陽市第一師范學校最后一屆普師中專班,現(xiàn)在就職于建平縣老官地鎮(zhèn)小學,平時喜歡寫作,1990年開始寫日記堅持到現(xiàn)在,還給兩個女兒寫《成長日記》,有多篇文章在《今日朝陽網》發(fā)表。曾在《朝陽教育》上發(fā)表教育教學論文《運用新課標理念,指導英語學困生》。
[責任編輯 昕晨]
![](http://thealdertree.com/style/hom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