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從小生活在一個貧寒的家庭。
讓心靈去旅行
文化信使/瞿軍(四川) 編輯/昕晨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貧寒的家庭。
少年時代,我為了讀書,常抱著那個時代的小說《艷陽天》、《金光大道》,躲進被窩里,把一只小燈泡和一節(jié)電池正負極聯(lián)在一起,做成自制的小照明燈,借著微弱的電光,不知疲倦地讀到天明。中途,實在是透不過氣時,才偷偷地看看睡在房間另一角的父親是否已經(jīng)睡熟,然后輕輕地掀開被子透透氣。還有另外一個讀書的好方法,借上公廁的機會,抱一本小說,一蹲就是一個小時,直到兩腿失去知覺,仿佛已經(jīng)感覺不到麻、脹、酸。通常一本十多萬字的書一到手,非一口氣看完,否則不過癮。
青年時代,一樣貧寒。曾經(jīng)做過汽修工、泥水匠、油漆工,甚至打過鐵、拉過板車。后來,十年警察,十年記者。一生經(jīng)歷不少,卻依然囊空如洗。可我一直堅持地讀書。
書讀得多了,自然就有思想。心靈的天地也自然寬廣,常常沉浸在一本好書給自己帶來的無窮快樂中。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三十多年的勤奮讀書,萬卷書早已不在話下,可萬里路卻一直是心中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多少次,夢游了長城,尋找長江源頭;多少次,夢到在可可西里與藏羚羊親密接觸;多少次,阿爾泰山,壩上草原,吐魯番,海南的碧浪沙灘,西藏的神秘,西雙版納的秀麗……雖足跡從未行至這些地方,蝸居在盆地一隅,心靈卻一次又一次地去旅行,行遍了萬水千山,寫出的文字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這些秀美山水的靈氣。
讓心靈去旅行,是一個萬般無奈之下的一種選擇,可也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事情;
讓心靈去旅行,依然能享受生活:陽光沙灘,藍天白云,綠草與清新的空氣,晨曦中的孩子和夕陽下的老人;
讓心靈去旅行,讓自己更感到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快樂無限。
小鏈接
瞿軍,居四川綿陽。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四十年讀書不輟,堅持筆耕,發(fā)表小說、散文及詩歌作品百余篇。作品散見于國內(nèi)各地刊物。著有散文集《心靈的旅行》、小說集《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