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国产原创中文av网站_日韩人妻无码一级毛片基地_国产福利在线人成观看_亚洲AV中文久久精品软件下载

【今日朝陽網(wǎng)】父親的場院(時春華)

摘要:如果說莊稼地是父親用汗水描摹的畫稿,那么,場院就是他心中的百寶箱。從春到秋,滿懷了希望辛勤勞作,只期待這打場曬谷,顆粒歸倉的日子。

父親的場院

文化信使/時春華  編輯/雅賢

  如果說莊稼地是父親用汗水描摹的畫稿,那么,場院就是他心中的百寶箱。從春到秋,滿懷了希望辛勤勞作,只期待這打場曬谷,顆粒歸倉的日子。

  種地是個細作活,做場院、打場更是個細做活,來不得半點馬虎。

  往往大秋還沒有到,父親就開始張羅做場院了。做場院首先要選好址。父親拿了鐮刀背在身后說是到山上繞繞,我們知道他是到山上給場院選址去了。伸伸手,那是父親在觸摸風(fēng)向,跺跺腳,甚至挖上幾鍬,那是父親在試探這地界的土地土囊不囊。別人笑言父親像個風(fēng)水先生,父親不語,他沒有時間閑扯,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他要選一塊風(fēng)流流動的、地面硬實的,寬敞的地方做場院。

  地方選好了,第一步是要處場,就是要把場院圈畫個范圍,把地面上的蒿草鏟掉,把低洼處用硬實的山土墊好,大體上把場院弄平;第二步是潑場,就是把處好的場院里均勻地潑灑上水,等水滲下去地面干松了,用碌碡把場院的地面壓實。父親像個指揮家,站在場院中間,手里牽著能控制毛驢的韁繩,揮著鞭子讓毛驢在場院里繞圈圈,隨著韁繩一圈圈在父親手里起層,這毛驢繞的圈子也在逐漸縮小,直到父親得意地“吁”一聲,這毛驢才能停下來歇口氣。父親穿著平底鞋,繞著場院這踩踩,那踩踩,再找找死角,覺得有不滿意的地方,就再潑點水繼續(xù)用碌碡壓,直到滿意為止。到這時,場院僅僅是有個樣,真正的場院還沒有露臉呢。

  做場院最后一道程序是溜場。就是把場院溜好縫,做得結(jié)實,平整,光滑。前期的準備工作,父親做得最充分,給毛驢用的套包、夾板檢查一番,還要找?guī)灼f絨褲的布墊,這是要綁在驢蹄子上的,防止驢在場院上踩出坑來。溜場要趕在天氣晴好、陽光充足的中午,已經(jīng)平整的場院里再均勻地潑點水,揚上一層薄土,父親拿著一個大袋子,從里面抓出一把把黍糠、掉了黍粒的疙撓瓤秸,勻勻溜溜撒在場院里,有死角的地方就拿個笤帚找巴找巴,然后套上毛驢,拴上碌碡,一遍遍開始碾壓,直到黍糠等和薄土黏在一起,整個個場院成為一個光溜溜、杠杠硬的平面,達到父親自詡的“掉個豆包都不帶粘土的”程度為止。“吱嚀嚀、吱嚀嚀”,碌碡唱著勝利的歌謠,頂著暴曬的日頭被父親搬上車,宣告打場即將拉開序幕。

  實際上做場還有最后一步,那就是曬場,說是曬場,實際已經(jīng)有一鋪子一鋪子的谷穗散在場院里了,先是滿下子鋪展開,苫住整個場院,養(yǎng)養(yǎng)氣,然后把谷穗挑到四外圍成個大圓圈把場院曬曬結(jié)實,打谷開始,正式的打場就開始了。

  看吧,這時候的場院,就是個百寶箱,更像一幅美麗的畫——中間場院里是金燦燦的谷穗,場院邊上,依次垛著紅紅的高粱穗,灰黃色的大豆,黃褐色的蕎麥……各種該上場院打的莊稼一股腦來排隊,碌碡、毛驢還是主角,父親一首牽著韁繩,一首拿著鞭子,吆喝著毛驢,完成一幅又一幅由潑墨到工筆的秋收畫作。戴了捂眼的驢子滿場院跑著,只有到翻場或是看見它要拉糞的時候,才會把它牽出場外歇歇腳。
  谷穗進了場院,已經(jīng)干得差不多了,經(jīng)沉重的碌碡一壓,谷粒紛紛脫落,父親打個間休,母親拿著挑谷叉上場了,她們向來配合得都那么默契。母親有分寸地一溜溜翻著谷瓤,一叉一叉地抖抖,谷粒掉落,翻起的谷瓤又鋪散在谷粒上。父親趕起毛驢,再壓個二回,等到母親再次翻抖谷瓤,就光剩瓤,沒有谷粒了。用挑谷叉把瓤秸挑到一邊,把谷粒掃到場院中間,若是有風(fēng),就趕緊拿了木锨,高高揚起,借助風(fēng)力揚糠,若是沒風(fēng),就用簸箕裝了谷子,用場院邊上的扇車分離谷、糠,然后裝袋,放到自家屋頂上晾曬。父親揚場,是要脫了鞋子光著腳板的,他不想讓鞋子帶走他辛勞得來的一粒米,他喜歡那種谷粒抓撓腳底板的感覺。

  自從場院可用,場院便沒有了一刻閑時。這邊谷子剛打完,那邊高粱又上場了。場院邊上,父親臨時搭建了一個棚子,叫看護棚,實際上叫休息室也行,叫更衣室也恰切,辛苦了一年,也怕堆積在場院邊的糧食遭了賊偷,所以從打第一場開始,父親每晚便睡在那,一為守護他的勞動果實,二來起早貪黑做點打場的準備。打場累了,就坐在棚子里歇會喝點水,點心一口。每到打高粱,父親會換一套行頭,風(fēng)鏡、風(fēng)帽的全副武裝,因為高粱上的細絨毛扎人,打黃豆,父親則要在場院四外用草把子擋上,因為頑皮的豆??倫郾奶w奔出去。父親的汗珠也如金黃的豆粒,一滴滴滾落到糧食里,滲進場院里。

  父親做的場院,有閑時也是會借用給別人家,打場的次數(shù)多了,有的人使著不介在,就有場院爆皮的時候,父親隨時查看著,重新用谷糠把場院壓實,場院光滑如初,大家繼續(xù)使用。

  呼呼的小北風(fēng)吹著顛簸的小驢車拉回場院邊的最后一捆秸稈,這場院才算退出秋收的舞臺,但它卻沒有從父親的心中退出。下雪以后,父親還愿意到場院去看看,場院里哪個地方堆放過啥他心里可一清二楚,百密還有一疏呢,總有掉落的糧食粒,雪后掃一片空地,要說捕鳥,那場院可是個好地方呢。

小鏈接

  時春華,女,1992年畢業(yè)于遼寧省朝陽市第一師范學(xué)校。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愛好文學(xué),熱愛生活,熱衷于傳播社會正能量,2012年起,開始在報刊、網(wǎng)絡(luò)發(fā)表文章,并陸續(xù)加入北票市作家協(xié)會,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遼寧省遼海散文協(xié)會等文學(xué)組織。所撰寫的散文、故事以農(nóng)村題材為主,有自己獨特的風(fēng)格,行文貫穿知足與感恩,語言樸實接地氣。幾年來,在《川州文藝》等刊物上和《今日朝陽網(wǎng)》等網(wǎng)絡(luò)媒體發(fā)表文章500多篇。北票市報特聘記者,有專版《朝花夕拾》。

【本網(wǎng)聲明】


網(wǎng)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