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兒,熟了
文化信使/石玉梅 編輯/繁花似錦
杏兒,熟了!
大街上,小販們抑揚頓挫地吆喝著,吸引著過往行人的注意力。相擁在籃子里擠眉弄眼的杏兒,不知是領(lǐng)會了主人的意思,還是故意在賣弄,羞紅了半邊臉,引得過客們有的凝視,有的駐足……
是??!一年一度的杏兒熟了。婆婆,您看到了嗎?
以往,每逢這個時節(jié),婆婆總是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地打電話催促:“快回家吧!杏兒熟了!”我和丈夫工作比較忙,又要照料正在求學(xué)的兩個孩子,所以每次都敷衍一番,不曾回去。
那是在2007年,公公把一棵小杏樹,移栽在自家老房子門前。在婆婆精心侍弄和照料下,小杏樹枝繁葉茂,很快開花結(jié)果。每逢這個時節(jié),婆婆就眼巴巴地盯著那些小果子,盼望著它們快快長大,盼望著我們借機好回家。
2015年的5月,杏兒剛剛泛黃,婆婆像往常一樣打來電話,電話里傳來喜滋滋的聲音:“今年的杏兒可大了,快熟啦!早些準備回家吃吧!”接著幾天后,又是接二連三的電話催促。在焦急和盼望中,最終沒能看見我們的身影。6月初的一個清晨,突然一個電話讓我一驚:“我坐車快到珠江了,給你們帶來了好多杏兒,過來取吧!”我急忙下樓前去迎接,遠遠地,就看到她在馬路邊兒張望。
“這一兜兒是熟透了的,先吃這個,放不住的;這一兜兒是青一點兒的,可以放幾天慢慢吃,記住了?”她一邊拾掇著,一邊說著。
我接在手中,點了點頭。
“我得馬上回去,地里農(nóng)活忙。你們也不抽空回去,真是的!再過些天杏兒就得爛掉地上了。”她嗔怪道。
“有車來了”,尋著她的話音,只看見一輛大客車緩緩駛來,婆婆匆忙上車,我還沒來得及挽留她小住一宿,她乘坐的客車,已經(jīng)消失在車流中……
兩兜紅杏兒,一百多里地的路程,三個多小時的車途顛簸。我木訥地站在那許久,沉甸甸的兩兜杏兒,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心血潮涌,似乎淹沒了這喧鬧的人群……
我沒有想到,這是最后一年,婆婆生命中留下的最后一抹“杏兒熟了”的記憶……
我于1996年結(jié)婚,并與婆婆生活在一起。當(dāng)年,我們婆媳相處并不是很融洽。我是一個喝了多年墨水的女子,在外見識也頗多一些。這個既陌生而又籠罩著許多陋習(xí)的小山村,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情調(diào)。比如說吃飯吧,一家人一張炕桌圍坐,男人坐炕里邊,女人坐炕外邊,需畢恭畢敬的。這么多年,我早已習(xí)慣了在地桌旁有說有笑、無拘無束的氛圍,覺得吃頓飯都有這般條條框框,很是別扭。更何況這小小的炕桌哪里容得下我這大長腿?最難熬的還算是除夕夜,一波又一波的磕頭人群(男人)一直延續(xù)到午夜鐘響后。年夜餃子也吃不消停,更別說鐘愛的文藝晚會了。大年初一清晨,又一波磕頭禮節(jié)(女人和孩子)上演(2000年,取締磕頭禮節(jié))。弄得期盼過年能放松一下的我,精疲力竭,疲于應(yīng)付。
古老封閉的生活方式,弄得我很是無奈。我雖然沒有言語,可臉上也彰顯出不滿的神色。
終于像兩位哥哥一樣,婆婆應(yīng)許我們自立門戶。一年后,我的大女兒出生。我們夫妻倆都是臨床大夫,時間很是緊張,鄉(xiāng)村大夫少又必須值夜班,小孩無人照料。婆婆看在眼里,主動相邀:“還是搬到一起住吧!又上班又帶孩子的,忙不過來的。”
有很多不情愿,無奈又搬到了一起。經(jīng)過了這一年,小村也刮起了新風(fēng),婆婆也明顯改變了許多。在那些殘存的舊俗禮節(jié)中,婆婆開始維護著我。她一邊帶孩子,一邊操持著家務(wù)。還特意購買了一張大圓桌,免了我吃飯時的尷尬。在兩年多鍋碗瓢盆磕磕碰碰中,我們彼此都磨去了一些棱角,磨合著,磨合著,融洽了許多。
2001年,我被調(diào)到了朝陽縣東南部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與婆家相隔70多里地,再一次與婆婆分居而過。以后的這些年里,只有節(jié)假日、公婆生日、家里有重要事,才有機會小聚幾日。不知不覺的相處中,婆婆逐漸地把我當(dāng)成了出嫁的女兒,家里面有個大事小情的,總是通過電話跟我商量,很多大事情讓我出面做主。漸漸地日久生情,我被一種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情包圍在這個大家庭里。我也漸漸地感覺到,在她心中,我這個當(dāng)初“格格不入”的媳婦已經(jīng)不能被取代。后來的家里很多事,婆婆都越過了我丈夫直接與我商量。2016年正月,婆婆因病去世,臨終前,她把她珍愛一生的一對手鐲戴在了我的手上(她膝下3子1女)。她說,希望在她走后,可以通過這對手鐲看到她的孩子們?nèi)绾紊?,以示安慰?/span>
今年端午節(jié),我們夫妻倆開車去探望公公(在大伯哥家)。我們的車子停在了那座老房前,我打開車窗,看到院子里雜草叢生,一把大鎖孤獨地陪伴著緊閉的房門,坐在車子上我倆默默地注視了許久。我不會再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笑盈盈地走出來,“哈哈!這下可好,終于回來了”;我不會再看到,那個忙碌的身影在廚房里走來走去,一桌香噴噴的飯菜擺在我的面前;我不會再看到,一大鍋熱騰騰的玉米香氣撲鼻而來;我不會再看到,離別時,從菜園里匆忙走出的身影喊著“把這些新鮮的小菜拿著”;我不會看到,回眸處,那雙戀戀不舍的眼睛凝視著漸行漸遠的車子……我不會再看到,再也無從看到。
敢問人世間有多少愛可以等待?又有多少情可以重新再來?當(dāng)年青春年少,捶胸頓足,引亢高歌,自以為情溢滿懷,豪情萬丈。而如今,低吟處,輕輕幾語,便潸然淚下,情到深處,何須去刻意表達?
忙碌中很少光顧的老宅依舊,而如今人去樓空。再回首,已是斷腸人在天涯。
風(fēng)草萋萋,無語凝噎中,不敢下車去追憶。只能祈禱,奢望天堂中的婆婆能看到:
我們終于回來了!
今年的杏兒,又熟了!
[責(zé)任編輯:雅賢]
小鏈接
石玉梅,昵稱六月荷花,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1970年6月出生于遼寧省朝陽縣根德鄉(xiāng)。1996年畢業(yè)于大連醫(yī)學(xué)??茖W(xué)校。1996年——2001年,在朝陽縣單家店鄉(xiāng)衛(wèi)生院工作,2001年至今,在朝陽縣二十家子鎮(zhèn)政府做衛(wèi)生保健服務(wù)工作,為一方百姓的健康貢獻著自己微薄的力量。閑暇時間,喜歡文學(xué)、唱歌、跳舞、旅游,在大自然中釋放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