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燈
文化信使/林志霞 編輯/趙威
人生,從見到第一縷光亮開始。
告別母體的瞬間,光明立刻呈現(xiàn),微微睜開雙眼,被白亮的光刺痛了般,開始大聲啼哭,這是對母體的留戀,也有對這個光亮世界的無限恐懼。然而,光亮還是輕柔地、無私地,帶著些許溫暖,“撫摸”著每一個新生的個體,于是,啼哭逐漸變成了微笑。
嬰兒遇到第一縷光后,開始感受母體一樣的溫暖,柔柔地灑在身上時,不再恐懼,并愿意捕捉每一束光亮,睜大雙眼,欣賞光照下的每一片美景。在黑夜來臨,燈光熄滅的瞬間,會失去什么似的無助的哭喊。這是生命在起點時刻對光的追求。
追求光明,生而知之。生命在成長之光中徜徉。然而,當(dāng)日漸成熟的個體在不斷地深刻地認(rèn)識世界,了解人生的同時,內(nèi)心便有了理想、信念、追求、向往,在認(rèn)知的過程中增添了更多的內(nèi)容,靈動著愈加深刻的思想。這些思想逐漸形成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時,對光的追求不再僅止于外界,一束束內(nèi)心之光開始在心中次第點亮。有了這些“光”,人生有了方向感,有了坐標(biāo),有了力量,生命愈加成熟,更加深入。
心里,其實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海洋,在這片海洋里,內(nèi)心之光猶如一盞盞領(lǐng)航的明燈,無論是霧海茫茫,抑或是晴空萬里,無論是波濤翻滾,還有風(fēng)平浪靜,無論是艷陽高照,還是長夜漫漫……總有那盞明燈在照亮,明燈越亮,前方的路將會更加寬廣。正如郭沫若執(zhí)筆做詩《心燈》“連日不住的狂風(fēng)/吹滅了空中的太陽/吹熄了胸中的燈亮/……太陽萬燭光/我是五燭光/燭光雖有多少/亮?xí)r同時亮”。心燈點亮,內(nèi)心有光。我們要做一個內(nèi)心有光的人。內(nèi)心的光在照亮自己的同時,會照亮四面八方。耳邊時常響起“迷蒙長路/誰來指引方向/佛陀慈悲/輕把心燈點亮/夜空中智慧心燈/心不再迷茫……”內(nèi)心有信仰,心燈更明亮。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心燈之光通過眼睛閃亮。眼睛,是心靈的通道,豐富的內(nèi)涵通過眼睛“增光添亮”。閱卷,閱歷,閱人生,讓更多善的、美的事物通過窗口,傳入內(nèi)心,讓內(nèi)心更加智慧與深刻,愈加柔潤與豐盈。
打開心燈,照亮自己。點燃心燈,溫暖他人。精神世界里,總有一盞燈,會閃亮。
有人說,人死如燈滅。于是,一個生命宣告結(jié)束,這是宣告走向生命終結(jié)后,再也感受不到陽光的溫暖,然而,如果你的心燈足夠明亮,它將會依然在為后人照亮!那是一個生命的精神和思想,滲透在作品和著作之中,閃現(xiàn)于后人的心中。
點亮心燈,照亮生命,閃爍其光,在光明中延伸……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17/0315/2017031510455667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