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老了
文化信使/王艷青 編輯/立軍
父親早已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并且患有腦梗多年,但樂觀要強的父親,除了具有老年人特有的固執(zhí)、偏見、思維模式化外,頭腦還清晰,思維還正常,生活還基本能夠自理。所以一直以來,我只是感覺父親年齡大了,需要多關(guān)心、照顧,并沒有感覺到父親有多老。但今年,80歲的父親卻與往年不同了,那種基本不能自理的生活狀態(tài),有時糊涂的像孩子一般的行為,卻讓我真真切切的感覺到:父親真的老了!
回想著曾經(jīng)多么積極樂觀、敢想敢為敢擔(dān)當(dāng)?shù)母赣H,無論生活多么艱難都未曾被打倒過,但現(xiàn)在卻像孩童一樣需要我們照顧,在感慨歲月無情和自然規(guī)律不可抗拒的同時,只能以更加悲憫、慈愛、敬仰之心,善待真的老了的父親了!
父親這一生很不容易,經(jīng)歷了許多磨難。我的爺爺是個城市小商人,父親兩歲時,爺爺因病去逝,失去生活來源的奶奶帶著父親和年長父親六歲的姑姑,嫁到農(nóng)村一戶老實憨厚人家。后爺爺很勤勞,但命苦,原先有個弟弟被人失手打死,他自己也因在山上砍柴滑倒摔死。無法再在那里生活的奶奶就帶著父親,隨著出嫁的女兒搬出了那里。父親14歲開始就頂門過日子了,在那樣的艱難歲月里,父親經(jīng)過多少悲歡離合和生活的苦難是可想而知的。但父親從沒給我們訴過苦,也從沒抱怨過生活和命運,而這些過往,還都是父親的姥姥說給我母親的。
和奶奶獨自撐起那個家后,為了養(yǎng)家糊口,父親曾跟大人一起去闖關(guān)東。由于年齡小,不能進(jìn)山伐樹,就被留下為大人們做飯,由于能吃苦、勤快、好學(xué),飯做得好,得到了大家的好評和贊賞,卻遭到了同行的記恨和算計,差點被排擠走,善良和智慧的父親,在大家的保護(hù)下留了下來。掙到錢的父親,滿懷歡喜的坐上回家的火車。途中,卻被小偷偷了錢,身無分文的父親只好在半途下了火車,步行討飯回到了家。期間的辛酸,父親也從未跟我們提過,我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從姑家姐姐那里聽到!
和母親成家時,父親和奶奶還在住別人家的房子,真是房無一間,地?zé)o一壟,怎一個“窮”字了得呀!不得已,母親回娘家求助,在大家的幫助下,蓋起了房子,總算有了自己的家。當(dāng)姐姐出生時,我那苦命的奶奶,沒能看一眼她的孫女,就突發(fā)疾病離開了人世,留下了無法盡孝和思念她的父親,母親也因此坐下了病。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陸續(xù)出生的??上攵赣H和母親是經(jīng)歷了怎樣的困苦生活才把我們養(yǎng)大成人的!
父親遺傳了爺爺?shù)幕颍焐陀凶鲑I賣的頭腦,養(yǎng)牛、養(yǎng)羊,承包土地種瓜、種花,做各種小買賣,雖然生不逢時,在那樣的年代,沒能干成什么大事,但還是讓我們都順利的完成了學(xué)業(yè)。當(dāng)然,父母為此也沒少吃苦受累。因為我們家是外來戶,沒有家族和親屬,用母親的話說,就是人單勢孤。孩子多,且都上學(xué),沒有勞動力,工分掙得少,按照工分分東西,我家分的自然少。糧食根本不夠吃,未成年的哥哥姐姐課余時間也忍著饑餓去村里和大人干一樣的活,卻掙不到同樣的工分,還要聽一些人的閑話,受一些人的氣。父母忍氣吞聲,頂住各種困難和壓力,堅守“半耕半讀文武業(yè),克勤克儉圣賢風(fēng)”的家訓(xùn),堅持讓我們上學(xué)讀書。被生活的苦難浸潤過的我們,更加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在發(fā)奮學(xué)習(xí)的同時,都能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農(nóng)活或家務(wù)。
當(dāng)我們都畢業(yè)參加了工作,正要為家里做貢獻(xiàn)的時候,父親卻遭遇車禍,被車撞飛后砸在車上又被推出幾十米遠(yuǎn)的父親,昏迷了一個多月。值得我們驚喜和知足的是,父親不但活過來了,而且經(jīng)過一年多的恢復(fù),還能生活自理。這時,母親卻因常年的勞累,積勞成疾,永遠(yuǎn)的離開了我們!
母親走后,父親閑不住,又是想承包荒山、又是想養(yǎng)牛,滿腦子的生意經(jīng)。他說:現(xiàn)在的社會多好,如果再受窮,那就怨自己。不想再讓父親操心受累,但還勸不住,我們就在背后給父親使“壞”,讓他什么也做不成,知道真相的父親很生氣,說我們是受窮的命。姜還是老的辣,父親還是背著我們包了地,當(dāng)我們知道的時候,父親已經(jīng) “得手了”,我們除了幫忙種和收,就是搭著人情找人把他的“勞動成果”給處理了,后來人家把地收回去,他才消停了。
父親雖然得了腦梗,一側(cè)手腳不能自主活動了,但要強的父親仍然能生活自理。一次我給父親洗衣服,發(fā)現(xiàn)父親的秋褲松緊帶竟然是一根膠皮管,我既驚訝又佩服,問父親:“這個是您換上的?還打了結(jié)?您一只手怎么做到的?怎么不跟我們說呢?”父親笑著給我示范,然后安慰我說:“你看殘奧會上,沒有雙臂的人都能成為游泳健將,我比他們強多了,我有胳膊有腿,什么都能干”。這就是慈愛要強對子女無所要求的父親。不管日子過得多苦,父親從沒對我們發(fā)過脾氣,也從不粗聲大氣的跟我們說話,更別說打罵了,我們也從沒頂撞過父親!
父親年輕時當(dāng)過生產(chǎn)隊會計、隊長。聽母親說,吃集體食堂的時候,由于饑餓,在食堂做飯的人,有的就會偷偷的把糧食或貼好的大餅子藏起來拿回家,致使食堂計劃好的飯不夠分。父親辦事認(rèn)真,叫人追查此事,母親擔(dān)心這樣得罪人的事,會給家里和孩子帶來麻煩。但父親認(rèn)為,那是營私舞弊、假公濟私的行為,應(yīng)該得到制止,否則,就是不公平,有的人就會挨餓,如果餓死人就會出大亂子。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父親那種坦蕩、堅持正義、不怕得罪人的性格和行為,最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擁護(hù)!
這其中還有一件有趣兒的事,父親曾為生產(chǎn)隊做豆腐,但他從不在本村叫賣豆腐。聽母親說,因為饑餓,當(dāng)時三四歲的二哥,聽到父親叫賣豆腐聲,就跑出來追著父親說:“爸爸,我餓!”父親不但不給,還要拿扁擔(dān)打他,二哥被嚇的哭著回來了,所以父親后來再不敢在家附近叫賣豆腐了。這雖然是一段心酸的往事,但我們現(xiàn)在有時也拿它逗二哥,二哥卻風(fēng)趣兒地說:“那說明我從小就聰明,知道豆腐能解餓!”
父親讀過六年書,也算是個文化人。過去農(nóng)村業(yè)余文化生活豐富,農(nóng)閑時夜晚唱戲,白天勞動休息時也演節(jié)目,父親都是骨干,無論是小生還是花臉,評劇還是京劇,演的唱的都是有模有樣的。秧歌匯演,父親踩著高蹺,是領(lǐng)頭的唱角,遠(yuǎn)近聞名。到什么場唱什么詞兒,不用事先準(zhǔn)備,張嘴就唱。感謝的話要表達(dá),不周到的禮數(shù),也要點出來,所以也得罪人。父親會扎燈籠,縣里搞燈會,還請父親去扎過燈籠。父親還會做菜,誰家有紅白喜事,都要請父親去做廚師并幫忙知客。
日子雖然苦,但樂觀慈愛、善于理家的父母,也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溫馨和幸福!在童年的記憶里,那漫長的秋冬夜晚,我們都是在一邊聽著父親講故事,一邊跟著父母從事手工勞動中度過的。搓苞米、剝豆夾、擇棉花等等,總是有干不完的活,“夢”先生、“火龍單”、貍貓換太子等等,總是有講不完的故事,那是多少個令人難忘的夜晚,多少個啟迪心靈的故事??!有時父親還會多角色轉(zhuǎn)換著聲情并茂地為我們唱一些戲曲。夜深了,我們也困了,餓了,父親就會給我們弄點兒吃的,炒點兒玉米、黃豆啊,熬點白菜湯、蘿卜湯啊,既暖身子又暖胃。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在那個貧困的家里,即使身為廚子的父親,也難為無米之炊的,但這樣兒,我們就很滿足的睡了。
今年十一,我們帶父親去了一次他隨奶奶嫁過去的那個村子。在我的想象中,那是一個非常神秘、遙遠(yuǎn)、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我雖然從沒去過,但從小就無數(shù)次的神游過,因為每年年節(jié)的時候,父親都向這里為他的繼父遙寄紙錢。來了才知道,這個村子離城里并不遠(yuǎn),十幾分鐘的車程,村里也是油漆路,遠(yuǎn)沒有想象中的衰敗與落后。剛進(jìn)村口,在一家超市打聽父親記得的本家一位老人,巧的是,那位中年婦女,竟是父親本家的一位晚輩,她的公爹竟是父親記得的一位侄兒,但已經(jīng)過世了,父親僅記的幾位老人也均不在人世了。這位本家婦女聽說我們的來意后,熱情的邀請我們這些從未見過面的本家去她家里坐坐,我們婉拒了,不想去打擾人家。我們陪父親沿著村路開車緩行,讓父親辨認(rèn)當(dāng)年的山、水、人家。父親一直在念叨著一個山,摔死后爺爺?shù)哪莻€山,父親反復(fù)端詳和辨認(rèn),終于認(rèn)出來了,并指給我們看。那山確實很陡峭,整個山的陽坡都被光光的灰白的大石板覆蓋著,光光的陡陡的,兩邊是深深的山谷和陡峭的崖壁。父親說,那叫王八蓋子山,我看那形狀真像,也難怪當(dāng)年后爺爺會在那里出事了!緩行的車子,路過一戶正在建房的人家,有好多人,我們相互對望而過,一個都不認(rèn)識,也許他們都是父親本家的后人吧!過去60多年了,當(dāng)年的那些老人都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就是父親當(dāng)年的小伙伴兒,也都像他一樣,是耄耋老人了。但在父親停頓的眼神和思考的神態(tài)中,那段刻骨銘心的記憶一定還在刺激著他:曾為了躲避鬼子的飛機扔炸彈,慌不擇路中掉進(jìn)河里,被河水沖走,好心的村民救起他,在石板上,頭向下控了好長時間才醒過來。
車開上村前的山坡,回望那個掩映在濃密高大的樹木中的小山村,心中升起一種陌生而又親近的感覺!望著周圍高高低低,一嶺一嶺的山巒,我在尋找著通往百十里外的那個村莊的山路,想象著那個12歲的小男孩,徒步走過那從沒有走過的山山洼洼,去尋找遠(yuǎn)嫁的姐姐家。當(dāng)他終于走出了山山嶺嶺,到了一片開闊地,卻被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他聽說,走出大山,再過一條大河,就快到姐姐家了。而眼前的大河卻因發(fā)水,橋被淹沒了,而波濤洶涌的大河又深又寬,連大人都不敢過,他這么小的孩子怎么辦?返回家又太遠(yuǎn)了,天也黑了,他的媽媽還在家等著聽他姐姐家的信兒呢。正在為難之時,一位好心的送信人,詢問了在這里徘徊的他,說知道他要找的姐姐家在哪里,但要過河,卻要繞到很遠(yuǎn)的地方。在那個人的指點下,他沿著那條大河,走出很遠(yuǎn),來到一座大山下,找到一處河寬水淺的地方,趟過河,后半夜才找到姐姐家。我不知道,他的姐姐,那么晚了看見那么小的弟弟出現(xiàn)在她的眼前的時候,會是怎樣的心疼和擔(dān)心呢?那個小男孩,就是我的父親!
我在感嘆,不要說現(xiàn)在的孩子,就是換做現(xiàn)在的我,就一個人步行走出大山,還要過一條大河,到那么遠(yuǎn)的陌生的地方,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就憑一張嘴和一雙腳,去找從沒有去過的姐姐家,那也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呀!我好佩服當(dāng)年還是小小孩兒的父親吆!
歲月不饒人,現(xiàn)在的父親,真的老了,老的再也看不到過去的堅強和勇敢了。吃飯、穿衣、起床,都離不開我們的幫助,走路也需要我們的鼓勵和攙扶了。父親真的老了,老的屢屢做出令我們哭笑不得的事情。父親真的老了,老的再也不是對我們無所需求,而是需要我們時時的陪伴和精心、耐心的照顧了!
20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