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国产原创中文av网站_日韩人妻无码一级毛片基地_国产福利在线人成观看_亚洲AV中文久久精品软件下载

記憶里的“年”(沈麗穎)

摘要:已近年底,聽好多人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的興致越來越不高;女兒也說:媽媽,過年也沒什么意思呀!

記憶里的“年”

文/沈麗穎 編輯/立軍

 

  已近年底,聽好多人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的興致越來越不高;女兒也說:媽媽,過年也沒什么意思呀!

  是啊,隨著物質(zhì)的極大豐富,精神生活的多姿多彩,人們對年的期望遠(yuǎn)不如從前。估計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以前生活水平低,物資匱乏,只有過年了,才可能買身新衣服穿,有白面包的餃子,有大塊大塊的肉吃。過年了,看看春晚,那精心編制的相聲小品別提多逗樂了;聽聽歌曲,哪怕是平時聽?wèi)T的老歌,也是旋律悅耳,百聽不厭;除夕晚上,沒有幾家掛燈籠的,家家戶戶亮一盞昏黃的燈泡,一夜不眠,叫做守歲;天還不亮,就三個一群兩個一伙,挨家挨戶去拜年了,寂靜的鄉(xiāng)村小路上,頓時熱鬧了,隨時聽見拜年的聲音。

  八十年代中期,是改革開放后人民逐漸富裕起來的時候。我記憶中的年就是這樣的——熱鬧、祥和、快樂、喜慶。

殺年豬

 

  那些年,奶奶每年都會養(yǎng)一口豬。這口豬是春天抓的小豬崽,白白胖胖的,煞是可愛。奶奶除了喂一些谷糠、玉米面,還會去地里挖一些野菜,像婆婆丁、苦麻菜、灰菜、豬毛菜之類的。奶奶說,野菜可以敗火,豬吃了不愛生病。冬天的時候,為了讓它長得更好,還會用玉米面熬成糊糊,熱乎乎地喂給它。那時候總是嫌它長得慢,不像現(xiàn)在喂飼料的豬,四個月就出欄。幾乎用一年的精心侍養(yǎng),一年的糧食,才能在臘月的時候殺一口年豬。

  殺豬那天無異于現(xiàn)在的一個節(jié)日,甚至現(xiàn)在的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也沒有那天熱鬧。一大早,家里會請來殺豬匠、幫忙的鄰居和親朋好友,燒兩大鍋開水,然后抓豬、殺豬。聽著豬的嚎叫,覺得也挺可憐的。被照顧、喂養(yǎng)了一年,就是落得這一刻被屠宰的下場。不知道奶奶當(dāng)時是什么心情,是因為自己辛辛苦苦看著長大的小豬被殺死而傷心呢?還是因為自己辛辛苦苦喂大的小豬終于功德圓滿、愿望實現(xiàn)而高興?再或者當(dāng)時忙碌著什么都不會想了吧?反正我們小孩兒是興高采烈的,我們好奇地看著豬毛在開水的澆燙下被刮得干干凈凈,看著豬的大尿脬掛在樹枝上,像一個大大的氣球,看著被稱作胰子的東西攥成一個橢圓形,還真像一塊香皂。平常淘氣得到處瘋跑的我,不會再想著出門去玩,而是耐心等待著,等待奶奶用這口犧牲的豬做出的各種美食。

  奶奶是個心靈手巧的人。她做什么都好吃,更何況不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豬血接了一大盆,一半放在開水里浸(方言讀三聲)了,變成熟的血塊;另一半留下來拌上作料和淀粉,灌血腸或攤成血餅吃。 弄好的血塊,和切得細(xì)細(xì)的酸菜絲、大塊的新鮮豬肉燉成殺豬菜,那香氣在冷冽的空氣中格外誘人。吃飯的時候,再端上煮熟的豬肝、炒好的豬肺、爛乎乎的醬燜肉,兩大桌子的人就吵吵嚷嚷地吃喝起來。我們作為小孩子,是不可以上桌的,只能最后吃,可那也是很開心的。

掃房子

 

  眾所周知,八十年代的農(nóng)村平房,多數(shù)是土坯房或外面是青磚、里面是土坯的結(jié)構(gòu),屋頂?shù)淖畹讓邮菣_木、秸稈或葦子做的,屋內(nèi)的墻面多數(shù)是砂泥磨成的,而地面就是土地。我記得我家是85年以后才用大白粉把墻壁涂成了白色,地面用紅磚鋪平。正是由于這樣的房子塵土較多,不容易打掃,所以每年接近年關(guān),家家戶戶都要掃房子,名曰“掃塵”。據(jù)《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dāng)時為驅(qū)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后“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房內(nèi)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我家多是在小年之后、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進(jìn)行除塵。早晨會早早地吃完飯,然后全家總動員。爺爺奶奶整理廚房的東西,媽媽把臥室的被褥往外搬,爸爸把掛在墻上的相框、大鏡子、老式掛鐘都摘下來,而我們姐妹三個就是小搬運工,一件一件搬到院子里。一會兒工夫,能搬到外面的都搬出去了,不能搬的就用塑料蓋起來。接下來,爺爺會把所有的窗戶都打開,爸爸在火盆里燃起火,架上幾根木頭,放在屋子中。奶奶還會燒上一大鍋熱水,灶膛里的火很旺,冒出的青煙順著大炕從煙囪走出去。這樣即使窗戶大開,屋子也不至于太冷了。

  爸爸和爺爺?shù)娜蝿?wù)就是拿著笤帚掃除屋頂、墻壁上的塵土、塔灰,奶奶待他們都掃干凈,抖落柜面塑料上面的臟東西,再把地面打掃干凈,媽媽則用抹布擦拭屋子里的柜面、炕面,再往地面掃一些水。而我們幾個小將,也很忙碌,我們負(fù)責(zé)在院子里擦大鏡子、小鏡子、掛鐘、相框、沙發(fā)、梳妝匣。等到屋里都打掃干凈了,我們再一點點把一塵不染的家具搬回到原位。

  最后,爸爸媽媽會把買來的年畫貼在墻上。年畫的主題很多,有顏色鮮艷的鯉魚跳龍門,有寓意吉祥的福如東海,有圖文并茂的連環(huán)畫,還有毛主席、周總理及十大元帥的肖像畫。貼上了這些年畫,屋子一下生動起來,有了新年的味道。爸爸還會把門框上方已經(jīng)發(fā)黃的紙換成白白的新紙,媽媽把窗戶玻璃擦得就像沒有玻璃一樣,還把所有的絲繡布簾都洗得特別漂亮,在陽光下格外耀眼!

  經(jīng)過全家人的共同努力,屋子窗明幾凈、煥然一新了,它將用嶄新的面貌迎接喜慶的春節(jié)。而我們,付出了自己的勞動,特別有成就感,非常高興。

過新年

 

  對農(nóng)村孩子來說,臘月三十就是年,是最快樂的一天。這一天,鞭炮聲會很早在山鄉(xiāng)的四面八方響起,此起彼落,傳遞著節(jié)日的訊息。早飯后,家里所有的房門兩邊都貼上了對聯(lián),橫批上貼上五顏六色的掛錢。

  午飯是最豐盛的一頓,年豬的豬蹄、豬肘、肥肉、瘦肉、血腸都會搬上餐桌,當(dāng)然還有酸菜燉粉條、豆腐丸子之類的家常菜。那時沒有蔬菜大棚,也沒有發(fā)達(dá)的運輸渠道,所以過年吃不到反季蔬菜。但奶奶的廚藝特別 棒,她會把白肉、蘋果、粉條等切成小塊兒,裹上淀粉,放在油里面炸。炸到金黃色后裝盤,再放上糖,那味道——香甜香甜的,一輩子都忘不了!說實話,吃什么我都無所謂,因為我最期待的是吃完飯后,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扎上艷麗的紅發(fā)帶,去找小伙伴比美。穿上新衣服的小伙伴就像一群快樂的花蝴蝶,去你家玩一會兒,來我家坐一會兒,要不就找個寬闊的場地,跳格子、打沙包,玩得直到天黑才回家。

  7點多,我家屋子里就會聚了很多人,他們都來等著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那時我家有全村唯一的一臺彩電,很多鄉(xiāng)親就像看露天電影一樣趕著來看春節(jié)晚會。我和小伙伴們看一會兒,玩一會兒,只覺得人多熱鬧,并不關(guān)心電視里到底演了什么。有時演到小品、相聲,也會跟著大人們一起笑。單純的少年時代啊,只要開心就好。

  本來說好要守歲的,可是一過半夜,終是熬不住那鋪天蓋地的倦意,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就被爺爺奶奶喚醒,說是該起來吃餃子拜年了。(爺爺奶奶都是蒙族人,他們的傳統(tǒng)風(fēng)俗就是在凌晨四五點鐘燒紙、祭拜天地、放鞭炮、吃餃子,然后開始拜年。) 我特別不想起來,可禁不住家人的再三呼喚,只好洗臉、吃餃子。等爸爸媽媽把桌子都收拾好,我們就開始拜年了。先是爸爸媽媽跪在地上,向坐在炕里面的爺爺奶奶磕頭,嘴里還說著“過年好”;接著我們姐妹幾個也跪在地上給爺爺奶奶磕頭問好,奶奶還會用蒙語給我們送上祝福。不一會兒,家里就會陸續(xù)地來一些拜年的親戚鄰居。

  我家的親戚多數(shù)也是蒙古族,男人和女人的行禮是不一樣的。年紀(jì)大一些的男人,右腿向前微屈,左腿后蹬,上身前傾,右手握拳向下扎?,F(xiàn)在想來,就是清宮戲里下人說“嗻”的樣子;年紀(jì)輕一些的小輩,就在地下齊齊地跪成一排,磕頭問好;那些媳婦們則是左腿微屈,右腿屈成90度,雙手放在右腿上,行禮問好。而奶奶一律都用蒙語和他們說話,說得多了,我也略懂些:"好了,都起來吧!祝你們也都好!”漢族的鄰居們則是男人抱拳,女人鞠躬,問好后,奶奶用漢語和他們交談。我很愛看人來人往給爺爺奶奶拜年的樣子,覺得過年時的吃吃喝喝是一種物質(zhì)的滿足,而拜年時的和諧喜慶是精神上的享受。

  天大亮以后,前院后院、右鄰右舍的這些孩子們,也會走街串巷去游逛,遇到長輩就會主動問個好。當(dāng)我們轉(zhuǎn)得累了,就回家繼續(xù)看鄰村的親戚們來給爺爺奶奶拜年。他們都難得來串門,正好借著拜年的機會,和很多親朋坐在大炕上,邊喝水邊聊天,直到中午時分,拜年的人才漸漸散去。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改變,在富裕、發(fā)達(dá)、快節(jié)奏的今天,人們對年的淡化也是必然的趨勢。然而,人生有這樣一些關(guān)于過年的美好記憶,是多么的幸運??!

  (作者系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勝利鎮(zhèn)東山小學(xué)教師)

  微信公眾號:今日云端(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眾號“今日云端或jryd0421”)

【本網(wǎng)聲明】


網(wǎng)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