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壽星姥姥
文化信使/常毓華 編輯/雅賢
我一直想寫寫姥姥,但總不知道該寫什么,即使1994年姥姥被評上了朝陽十大壽星,榮幸地走進“壽星之光”頒獎會,我依然沒有關(guān)于姥姥的文字。
這個凌晨三點,我醒來后輾轉(zhuǎn)無眠,思緒在我腦中縈繞,我想起我兒時村莊里那些曾經(jīng)熟悉的人,許多老人都先后離開這個世界了,算起來祖輩人中我姥姥活在世間最長,活過了一個世紀,被人們尊崇為壽星,得到人們的贊譽和政府的嘉獎。我覺得姥姥很了不起!這讓我在靜下來時思考著。
老人長壽和兒女孝順有關(guān),隨著時間的推移,姥姥越來越顯現(xiàn)出她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讓晚世后輩回味思索。
姥姥是一個普通農(nóng)家女人,沒有文化,平日話很少,瘦小的身材,還不到一米五呢,黑黑的頭發(fā),腦后梳著疙瘩咎,有一雙窄小的“三寸金蓮”,常穿自己用青布做的或繡著荷花的尖尖鞋子,走起路來倒噶倒噶(dao ga)的,每天在老院子里忙碌著。從我記事,姥姥給我的印象就是干瘦干瘦的小老太太。一年年的日子過得好快!我從孩童長成大人,成家立業(yè),結(jié)婚生子,姥姥好像一直沒有改變面貌,到了80多歲時,也沒幾根白發(fā),而且還有新發(fā)長出。光陰在姥姥身上似乎不動了。
姥姥的兒媳孫子外孫
我曾經(jīng)不理解姥爺為何相中了姥姥。我的姥爺是當?shù)睾苡忻乃桔酉壬?,一米八的高挑個,滿腹經(jīng)綸,出口成詩。后來聽母親說,姥爺相中的是姥姥的慈善聰慧,還有腳小。過去,相親首先打聽門風(fēng)正不正,女方賢惠不賢惠,女子的腳小不小。那時,不像現(xiàn)在,腳小倒成了美。然后是長相。姥姥年輕時長得也俊秀,水汪汪一雙杏眼,透著聰慧。母親說:別看你姥姥沒讀過書,但心靈手巧,算賬張口就來,什么活一看就會。但姥爺看重的是姥姥的心地。
姥姥口碑很好!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凡是與姥姥接觸的人,都說姥姥好!姥姥在娘家時,和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常夸贊姥姥賢淑。
姥姥見人溫和地一笑,看不出對誰格外熱情,但見過姥姥的人,無論是誰,心自然會與姥姥拉近距離。即使在外面遇到喜事或是不高興的事,只要見到姥姥,似沐浴在溫馨的光中,一切外境都會淡忘,心會寧靜安詳下來。
姥姥精心侍奉公婆許多年。分家時,婆婆在她幾個兒子中,提出和老兒子(我姥爺)一同生活。
無論多忙多累,姥姥常年給公婆(太姥)做小灶,老人最喜歡吃姥姥做的熱湯面條。老人吃飯嗓子愛卡,姥姥每天必做一頓白面條。那時候,農(nóng)村白面是很缺的,姥姥做的面條非常好。她把面揉了一便又一遍,搟成薄薄的大片后撒上補面,再卷起,細細地切,然后從中間提起切好的的面條,抖掉補面,面條又細又長且勻稱,如同機器加工出來一般。湯里放上蔥姜等佐料,蔬菜、瘦肉絲,再荷包兩個雞蛋,做出的面條清湯清水有滋有味,直讓老人滿心歡喜。
姥姥知道婆婆遇到天氣變化時會咳嗽,便每天給婆婆燉一塊豆腐加蘿卜片,不放鹽。讓婆婆常年吃,使婆婆不再咳嗽了,身體硬朗起來。還幫助姥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計。85歲了,還坐在大炕上每天為家人補補襪子,剪個窗花,魚啊馬啊,或在天好時拄著拐杖出屋喂喂雞鴨等。姥姥的婆婆(太姥姥)也是她那個時代的高壽老人。姥姥的品行孝順得到了婆婆的歡欣,常在外人面前夸贊我的姥姥。
姥姥做什么都好吃。我喜歡吃姥姥做的黃米面(糜子面)的粘豆包,愛吃姥姥做的醬,腌的咸菜。姥姥腌的咸菜里面有一汪油。還把咸菜放在醬缸里,等過一段時間,那咸菜變成了通紅通紅的紅咸菜,誰見了都想品嘗,其好吃令人叫絕!真可謂上等佳品!若用白高粱米大蕓豆水飯就著紅咸菜,那味道比吃什么都爽。那時我們都會吃到姥姥在醬缸里腌的紅咸菜。即使我們在城里生活,我的大表哥和二表哥也會帶些姥姥做的紅咸菜,粘豆包給我們。
逢年過節(jié)許多困難的人家都得到過姥家人的接濟,若遇到特困難的人臨過年時向姥家求助,姥爺會用撮子撮上一口袋姥姥蒸的年糕豆包接濟給他們。我曾問過姥姥:怎么做什么都好吃? 姥姥說:沒啥,就是用點心。做什么事情,用心就能做好。淺顯的話語,許多年后我才體會到。
過去男人們上山干活,家里的活計都是女人做,諸如推碾子磨面紡線織布等等,還上山間苗拔草摘棉花,針線活更是女人的事情。人們身上穿的衣褲,腳上的鞋襪都是女人用手工一針一線去做。當年姥姥家一大家子在一起過大日子,姥姥與妯娌們相處得都很好。姥姥從不計較什么,甚至不曾想過計較??偸瞧鸫笤缱龃箦侊?,晚上點著煤油燈做針線。
姥姥的針線活好,衣服做得板正細致,穿在身上舒適。其大嫂針線活做不過來,到換季時,擔心孩子大人穿不上衣服鞋子,姥姥就幫助嫂子做,還幫助別人家的女人做針線。
姥姥從不打罵孩子們,哪個孩子有錯了,姥姥只輕輕告訴,孩子們自然就聽了,姥爺在外教學(xué),孩子們都孝順且勤奮懂事。
姥姥對待晚輩慈愛有加,其兒媳和姑娘坐月子時,姥姥都會精心伺候月子,噓寒問暖,搟面做湯,不讓其受風(fēng)受涼,任勞任怨直到滿月。 姥姥的孫子寶璽出生后,母親沒奶,是姥姥一點點喂小米糊糊,用嘴嚼小米干飯喂養(yǎng)長大。姥姥75歲時,天津的孫子媳婦(我大表嫂)坐月子,姥姥前去天津,為我大表嫂做飯哄孩子。連天津人都知道了我75歲的姥姥伺候?qū)O子媳婦月子如何如何好。
姥姥97歲時,我和母親弟弟去給姥姥過生日,一下汽車,我見姥姥早已經(jīng)站在門前手搭涼棚等候了,秋風(fēng)吹動姥姥鬢邊的黑發(fā),(姥姥直到辭世頭發(fā)都沒有白,)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眼光里滿是慈祥。我說:“姥姥,您能認出我嗎?”姥姥又溫和地一笑“怎么不認識?你不是大華我大外孫女嗎?”我以為近百歲的姥姥一定認不出我了,原來,姥姥耳不聾眼不花,大腦清晰,腿腳靈便。我聽老舅說他領(lǐng)姥姥去醫(yī)院檢查身體,姥姥身體各個器官都沒病,只是胃有些消化不好。
姥姥最高興的是在她每年秋季的生日里,她站在大門前等待來給她祝壽的每一位親人。有一次,母親來晚了點,姥姥就問我舅舅:“‘朝陽’怎么還沒來到?”“朝陽”是我們一家的代名詞。舅舅說:“‘朝陽’一會就到了”,直到母親我們到來為止。因為我們離姥家最遠(以前在沈陽)。待我們給姥姥過完生日回朝陽時,姥姥同樣站在大門前,目送我們的小汽車走遠。
姥姥生活很簡單。每頓只一小碗飯,一小碗蔬菜,一點咸菜醬。臨終前漸漸不吃飯了,屬于無疾而終。
出殯時,全村的人都來了,人們都為村子里最讓人驕傲的壽星祈禱祝愿姥姥一路走好。緣于姥姥是長壽老人,出殯用的紅布和招待用的碗筷被人拿去許多,鄉(xiāng)民說:其紅布給小孩縫到衣服上小孩長命,碗筷給小孩用也長命。
1994年,姥姥被評為朝陽十大壽星。這是姥姥在壽星之光晚會現(xiàn)場,中間這位老人是姥姥,我的母親也在場
姥姥一生布衣淡飯,默默做事,無怨無悔,從沒想過為自己爭過什么。1994年姥姥被評為朝陽十大壽星(天馬集團承辦),得到990元的獎金。還得到政府的關(guān)懷,享受生活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