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杏花海
文化信使/鄭文革 編輯/雅賢
對于遼西朝陽最普通不過的杏樹,從耄耋老人到稚子幼童都不會陌生。然而,去年4月16日雙塔區(qū)他拉皋鎮(zhèn)政府邀請作家到萬畝杏樹林采風,讓我震撼的,是那一片杏花海。
這次采風是我第一次走進他拉皋鎮(zhèn),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大片大片的杏樹林,也讓我對這再普通不過的樹木有了更深的了解。杏樹是遼西很平常的樹種。屬落葉喬木,葉子呈“心”型,花白色或粉紅色,杏果圓,成熟時黃紅色,味酸甜,杏樹耐旱、抗貧瘠,生命力強。它是山村的兒女,終日以山為伴,根植于堅硬的山巖或土地,年年歲歲迎風霜斗雨雪,在惡劣的條件下頑強生存,根盤交錯,枝繁葉茂,一年四季生生不息,無私無畏地把生命和愛獻給了山村,向人們傾綻出嬌美的花蕾和最天然營養(yǎng)豐富的果實。他拉皋王杖子村馬家溝的大扁杏樹就是最真實的見證。
四月的遼西雖山風料峭,但萬畝杏林卻春意盎然,花香氤氳。這時節(jié),谷底溝旁還都是凄凄衰草和光禿禿的樹枝,只有向陽的山坡偶有星星點點耐寒的青蒿探出頭來。而抬眼望去,那一片片粉白的杏花馬上就會叫人想起“落梅香斷無消息,一樹春風數(shù)杏花”的詩句。杏樹就是這樣,第一個迎來山村的春天。她含苞待放時,粉色的花蕾嬌艷、鮮美,如山村少女含羞的臉龐,嫵媚嬌俏;待到繁花盛開時,沉甸甸的枝頭會舞出萬般嬌柔,撩人心扉,淡淡的清香悠悠捧出,沁人心脾。那白里透粉的杏花,像哪家少婦含情的眸子,風情萬種;那玲瓏的花瓣潤澤透明,冰清玉潔。放眼望去,一片片、一叢叢的杏花點綴著群山溝壑,讓沉寂了一個冬天的山村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雖說是寫江南春色的名句,但用于他拉皋杏花開時節(jié)也是最好不過的。踏春至此,飽覽杏花灼灼,楊柳吐青;領略山雀鳴唱,曲徑通幽;偶遇山村的小氣候而光顧的一場蒙蒙細雨,泥土的氣息夾雜著杏花的芬芳,迎翦翦輕風 ,閉上眼,仿佛就行走在江南的春天里,讓人柔情繾綣詩意頓生。忽一陣輕風吹過,點點杏花瓣在空中隨雨翩然飄落,有的落在游人身上,有的落在路邊溝渠,稍有些情調(diào)的人就會隨風而動,看飄落的杏花雨,且行且停,領略這恰似江南的素雅風韻,如癡如醉,寵辱皆忘,這應該是一個人最為美妙的感受了。此時的馬家溝,在這杏花海和杏花雨的滋潤中,在春風的輕撫下,顯得更加靈動而嫵媚。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 綠水人家繞”,轉眼間花謝了,青果便在枝頭搖曳 。隨手摘下一枚入口,那又酸又澀的味道,不免會叫人想起兒時偷摘鄰家青杏時的頑皮。此時的杏樹與他拉皋的青山綠水融在一起,在碧水藍天間彰顯著蓬勃的綠,它茂密的樹葉為游人遮擋風雨烈日;它謙遜的身姿襯托著紅艷艷的杜鵑花、雪白白的繡線菊,黃燦燦的山百合;它與楊柳榆槐親密相擁相處,即不驕寵也不跋扈,讓王杖子這方山水濃蔭蔽日,綠意融融,風景如畫。沿山路而上,隨處可見顆顆青果,或獨立葉間或三五一簇,如綠色的風鈴,向行人問候招搖。行走間,在密林深處突現(xiàn)出一幢幢古樸院落,同行的孫鎮(zhèn)長告訴我們這個村就是馬家溝。但見燕子翩飛,雞鳴犬吠,炊煙裊裊,仿佛一處世外桃源,呈現(xiàn)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莫不是杜牧筆下的“牧童遙指杏花村”就是這個小村吧。六月, 是大扁杏成熟的季節(jié),杏果顏色變得黃里透紅。遠遠望去,綠色中好像鑲嵌了無數(shù)顆星星,耀亮了山村。那黃燦燦紅潤豐滿的杏子,雖令人垂涎卻不忍觸碰,唯恐破壞了這份美感和意境。 “一枝紅杏出墻來”的詩句,莫非就是出自這里吧,那一枝枝桀驁不馴風情款款的紅杏,在山間俯首皆是的美景中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杏子完全成熟時,勤勞的他拉皋馬家溝村民便將杏仁取出,鎮(zhèn)黨委政府幫助與本地或外埠許多廠商業(yè)戶聯(lián)系,前來購買定貨。大扁杏仁即可入藥、制作加工成飲品,還是餐桌上一道美味的菜肴,而被山水滋養(yǎng)、保留著純自然原生態(tài)的他拉皋大扁杏的果仁,它的營養(yǎng)會更豐富更純粹。如果說杏樹經(jīng)過從春到夏的開花結果就完成了它生命的一次美麗綻放,那就大錯而特錯了。他拉皋王杖子村杏樹最動人之處是在秋天。遼西的秋天總是來得早,當北京的香山還是一片蒼綠時,王杖子村卻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那一片片、一層層、一樹樹的紅色,不是丹楓,而是杏樹的葉子。遠遠望去,被秋光熏染的萬畝杏林自成一番風景。 世人只知楓葉紅,不知杏葉勝紅楓。秋風拂來,一樹綠葉陶醉成一朵朵綻放于枝頭的紅花,嬌顏如霞,那心狀的紅葉似乎在向它賴以生存的母體土地表達著無限深情。時有葉子飄落在山谷里,迎風飄落,就會讓人想起紅葉傳書、曲水流觴的佳話。
有了這片萬畝杏樹林,他拉皋的冬天也不凋零凄清。一棵棵樹下積滿厚厚的黃葉,阻擋著水土的流失和風化,同時也積蓄著生存的養(yǎng)分。當枯黃的野草靜靜覆蓋著山巖,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時候,杏樹傲然站立,樹枝交錯,不懼嚴寒,笑傲風雪,頑強地護衛(wèi)和守望著腳下這方熱土,站成一道道大漠胡楊般的姿勢,迎接又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
想寫杏樹的想法由來已久,這次筆會讓懶于提筆的我把這想法變成了現(xiàn)實。記得采風那天,驅車剛到他拉皋鎮(zhèn)政府門前,便遇到早已在那里等候的鎮(zhèn)黨委書記趙延輝,鎮(zhèn)長孫景順。在政府會議室,趙書記、孫鎮(zhèn)長向我們介紹了他拉皋的自然情況,介紹了在他拉皋的王杖子、花梁子從1995年就開始栽植的萬畝杏林,并告訴我們這次采風目的就是為了宣傳推介他拉皋,打造城市后花園。他們規(guī)劃著他拉皋未來,就是要把這萬畝杏林建成集休閑,觀光,娛樂于一體的最美鄉(xiāng)村。萬畝杏林的誘惑,讓我們亟不可待驅車前往。在趙書記、孫鎮(zhèn)長的陪同下,我們參加筆會一行20多人的隊伍沿萬畝杏林間的小路緩步而行,聽鳥鳴山間,看一排排、一行行杏樹如衛(wèi)兵在守護,旁逸虬枝,錯落有致,一樹樹繁花如雪如錦,花開如海。在這片杏林里穿梭,看蜂飛蝶舞,聞花香,聽鳥鳴,挖野菜,好不心曠神怡。
徜徉在這片杏花海,我駐足在一排排杏樹旁沉思良久。他拉皋鎮(zhèn)王杖子村大扁杏樹不是最珍貴的樹種,它平凡到遼西的每座山上都會或多或少的有幾株,但它堅毅、執(zhí)著、深情,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它生長的土地,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和豐富的營養(yǎng)。它深植于生長的這片熱土,為山村天然的美和富裕迎來送往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怨無悔。而傾力于鄉(xiāng)村建設,愛民如子,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如他拉皋鎮(zhèn)書記趙延輝、鎮(zhèn)長孫景順等這些工作在廣大農(nóng)村的共產(chǎn)黨員,他們不就是杏樹精神的真實寫照嗎?
初見孫鎮(zhèn)長時他和我們說了一首他自己寫的兩句詩:愛在杏枝頭,美在他拉皋。而我想說的是,那是一片杏花的海!來他拉皋吧,到這里看看山,瞧瞧水,讀讀綠,品品人。這里不僅有清風流云、山花綠草、蟲鳴鳥叫,還有一株株杏樹無聲的守望。
鄭文革,筆名:格格,1966年生于遼寧省凌源市青龍河畔,會計師,遼寧省散文協(xié)會會員,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朝陽縣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多年從事文秘和宣傳工作,現(xiàn)供職于朝陽縣交通局,2009年榮獲朝陽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2013年榮獲朝陽市“三八”紅旗手稱號。工作之余,喜歡寫自己的心情文字,其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多次在各類征文比賽中獲獎,有文章在《文學月刊》、《遼海散文》、《遼西文學》、《作家天地》、《燕都文藝》、《塞外風》等發(fā)表,散文《金燦燦的粘豆包》收錄在中國公路文集《信風2009》,散文《又見桃花開》收錄在中國公路文集《家是夢里的桃花源》首篇。有詩歌、散文、評論收錄在《朝陽新世紀詩歌選》、《朝陽新世紀散文選》、《朝陽新世紀文學評論選》中。
本網(wǎng)聲明1、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今日朝陽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章的內(nèi)容等未經(jīng)本網(wǎng)證實;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今日朝陽網(wǎng)》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證或者承諾,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
2、凡本網(wǎng)發(fā)表的所有非轉載作品,版權均屬于《今日朝陽網(wǎng)》和作者,歡迎轉載并注明“來源:《今日朝陽網(wǎng)》”。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作品,均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4、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nèi)進行。
聯(lián)系方式 +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郵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眾號:今日朝陽網(wǎng)(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眾號“今日朝陽網(wǎng)或jrcyw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