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鷺凝結(jié)的美麗鄉(xiāng)愁
張秋良口述/薄文忠整理 圖/楊森林 編輯/雅賢
周末的早晨,接到朋友電話,邀我去遼寧省朝陽縣蘇家營子拍攝蒼鷺。先前聽說蒼鷺回歸,加之與蘇家營子的淵源,早就想去看一看,于是背起行囊,隨從出發(fā)。
陽春三月,難得的風(fēng)和日麗。一路上春的生機勃勃,從車窗向外眺望,路邊的柳梢綻青,白楊吐穗,還有依稀可見的纖纖細草。河畔上雖留著冬的殘雪,但冰已經(jīng)溶化,流水淙淙,河里偶見幾只鵝鴨戲水。從喧囂的城市來到靜謐的山鄉(xiāng),別是一番心情。
有些事情,隨著時光的推移,逐漸地淡漠了;也有些事情,卻如石上刻痕,深深地勒在記憶的條紋里,年代愈久,反倒印象愈深、感懷越切。也正是如此,蘇家營子,那藍天、綠樹、蒼鷺、炊煙……揮之不去的情結(jié)、難以抹去的記憶,早已鑲嵌在我的腦海之中。
那是在1994年春,報上新聞,說蘇家營子聚集著大批蒼鷺,這對于搞攝影的我,是一條很有價值的消息,因為作為大鳥落戶朝陽尚未有人拍攝。于是查資料、找地圖,通過朋友用電話聯(lián)系了蘇家營子小學(xué)的高老師。那時交通不便,通訊不暢,也沒有班車,只好租了個農(nóng)用三輪車,隨帶個自行車放在上面。下了朝青線,土路揚塵,一路顛簸,打聽距離不遠了,前邊的路也特別難走,于是付錢下了車,推著自行車,擇道而行。
真是沒想到,蘇家營子人是如此的實在、好客!也許我是第一個來蘇家營子拍攝蒼鷺的外地人。一進村口,一大群人敲鑼打鼓,我受到了隆重的歡迎。高老師和村民們熱情地向我打招呼,雖初次相見,卻像是久別的親人。淳樸的村民,趟過河去買來豬肉、酒和蔬菜?;鹄崩钡男瑹岷鹾醯幕鹂?,一解我半天多的疲憊。和厚道不失豪爽的村民坐在一起,喝酒談天,介紹著蒼鷺,敘說鄉(xiāng)土風(fēng)情,講述著鄉(xiāng)下人的生活,直讓我這個“城里人”聽得眉飛色舞。
久違了的鄉(xiāng)村情懷,一時得到了慰藉。夜幕降臨,斜月東升,炊煙裊裊,迷漫開來,籠罩著蘇家營子。小河水泛著粼粼的波光,早春的樹冠融在月色之中,變得空靈飄渺。百十多戶農(nóng)舍,參差錯落于樹木之中,在夜幕下別是一番風(fēng)致。高高的楊樹,朦朧中的鳥巢,偶爾聽到蒼鷺“呷呷”的叫聲,由是愈顯夜的肅穆。村里人講,這里有蒼鷺聚集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每年驚蟄左右,大批蒼鷺來到蘇家營子村大樹上產(chǎn)卵孵化,小家伙羽翼豐滿季節(jié)變換后和爸爸媽媽一起飛回南方。村民與鳥為鄰愛鳥如子,人鳥和諧,生態(tài)適鳥,蒼鷺便世世代代到此繁衍。
第二天,在高老師的陪伴下,我遍走整個村落,領(lǐng)略蒼鷺優(yōu)美的仙姿和神韻。蒼鷺是大型水邊鳥類,體長高大細瘦,毛色黑灰白搭配,雌鷺比雄鷺體型略小,雄鷺頭頂兩側(cè)各有兩根細長的羽毛,狀形羽冠,煞是好看。蒼鷺的飛行姿態(tài)十分優(yōu)雅,彎曲的脖頸,寬大的雙翅,輕盈、舒緩地上下翻覆,給人以飄然若仙的感覺。蒼鷺的降落姿態(tài)優(yōu)美,長長的細腿,彈跳騰挪;黑黑的眼睛,顧盼傳情;雙翅翩翩,像是在演繹一段婀娜多姿的古典舞蹈。于是,我邊走邊拍,將蒼鷺優(yōu)雅曼妙的動姿、生活習(xí)性以及與村民和諧相處的場景,伴隨著瞬間的光景變幻,融合我即刻的情感與心動,一并定格在快門的翕動之中。
二十多年過去了,今日故地復(fù)游,令我感慨萬千。蘇家營子,如今已經(jīng)成了 “中國最大蒼鷺棲息地”而聞名遐邇。2000年,這里被批準為縣級蒼鷺自然生態(tài)保護區(qū),復(fù)又升格為市級。由于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良和人們保護野生動物意識的增強,這里成了野生蒼鷺的家園。“人鷺共住一村”,近千只蒼鷺在村莊和林地上空往來盤旋,形成了一道自然、社會、生態(tài)和諧的人文景觀。蘇家營子村還被命名為蒼鷺拍攝基地,慕名而來的游人和攝影愛好者們,感受淳樸民風(fēng),用鏡頭記錄著蒼鷺世界里的故事。
蒼鷺盤旋天漸近,小村覓憶故人情。那一片心底的情愫,從遙遠的過往緩緩流淌而來,無數(shù)的城里人在尋找,用詩文、用筆墨、用書畫,寄托于古老的山鄉(xiāng),寄托于美麗的自然。置身于這尋找的人群之間,又一次走進蘇家營子村,用我的相機,留住我的情感、我的記憶,充填我心靈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