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民族英雄趙尚志文
文/柳城 編輯/雅賢
鶴立星殞,珠河斷梁。天悲地慟,水泣山傷。風(fēng)凄日慘,月暗星黃。陰風(fēng)積雪,冷霧凝江。杜鵑泣血,云鶴斷腸。國難未靖,山河破碎,魑魅魍魎狂舞;壯志難酬,日月失輝,義節(jié)忠志孤殤。九萬座山巒飛冷雪,三千里河流臥殘陽。孤魂渺渺兮太虛境,英靈熠熠兮松花江。晨鐘暮鼓,聲聲喚起雁排陣;柳棹繩網(wǎng),片片驚動魚潛汪(1)。
溯源追祖,排序有行。原籍山東,齊東縣李金莊,齊魯悲歌,慷慨激昂;后遷熱河,向陽縣八道村,滿蒙闊地,拓土開疆。曾祖國昌,稼穡用勤。祖父松年,耕耘有方。其父子馥,學(xué)有所長。廩膳秀才,授業(yè)學(xué)堂。更兼錚錚鐵骨,古道熱腸。名高德韶,兩任會長(2),主持新政,譽載地方。
戊申辛酉(3),金風(fēng)送爽。尚志臨世,秋菊飄香。續(xù)宗五代,承胞兩長(4)。
醇厚祖德,耕讀家風(fēng)。孺子可教,瑯瑯書聲。品四德,讀五經(jīng)。載馳唁衛(wèi)侯,嘆國家之貧弱(5),凱風(fēng)吹棘心,感父母之深情(6)。高堂衣之飄飄兮,父母盈盈;螽斯羽之薨薨兮,兒女繩繩(7)。幸福美滿,和樂家庭。
民國初年, 軍閥蜂起,盜賊紛爭。窮兵黷武,荼毒蒼生。朝陽境內(nèi),旱災(zāi)連續(xù),蝗禍頻仍??辆桦s稅,吸髓百姓。天災(zāi)人禍,民不聊生。趙振鐸振臂一呼,數(shù)千壯士起之高岡; 薛廷斌舉旗助威,百萬苛稅化于無形。官府汗顏,軍閥震怒。薛廷斌血染喇嘛溝,趙振鐸淚灑錦州城(8 )。
豺狼當(dāng)?shù)?,避禍他鄉(xiāng)。哈爾濱一隅寒舍,松花江兩岸風(fēng)光。
三年親屬家熬歲月,六日哈爾濱尋父兄。為治母病,白俄家雜役;因幫父兄,銀匠鋪徒工。擺地攤,賣面粉。持火鏟,做燒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而勞其形。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璞玉渾金其器良,寒梅經(jīng)雪綻芬芳。許公中學(xué)組織讀書研究會,寒塘陋室研讀馬恩列文章(9)。先逢吳麗石(10),后遇彭守樸(11)。兩公慧眼,介紹入黨。黃花皓月祭七十二烈士,軍校風(fēng)云仰周恩來華章(12)。
哈爾濱鋒芒初顯(13),兩入獄正氣弘揚。少奇麾下,青年部長。上海中央,錘煉成鋼(14)。
東北大地,沃土千里;北國風(fēng)光,勝景萬象。東洋蠻夷。覬覦久長。9·18事變槍聲驚世,一百萬疆土深陷鐵蹄;3·01偽政煙花侵月;三千萬同胞痛斷肝腸。
家破勵志氣,國難顯忠誠。哈爾濱西郊,顛覆鬼子軍列;少陵河?xùn)|岸,云集少壯英雄。鐵騎如流奔襲金井車站,精兵似箭攻破巴彥縣城……三襲偽警察分駐所,攻占日當(dāng)局黑龍宮。 克賓縣,收哈東,紳民同贊尚志兵;襲五常,破鐵路,日偽驚膽趙司令。肖田地奇兵,敵酋驚呼:“此中必有名將指揮!”聯(lián)合指揮部,謝李(15)坦言:“我輩定唯尚志是瞻!”麾下十師,六千壯士,四十余縣,縱橫馳騁。所向披靡,落葉秋風(fēng)。日酋哀嘆:“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
“南楊北趙”。楊靖宇揚鞭長白山,血沃大地;趙尚志立馬松花江,氣貫長虹。日偽懼之憂之,不除之心中不寧。殫精竭慮,頻頻用兵。正當(dāng)功立,后院火生。撤銷職務(wù),置精兵無勇將;開除黨籍,使頭雁飛孤零。飛星銜恨,缺月闌珊。大志未酬心恨苦,,神州到處有啼聲。嗚呼噫嘻! 時耶?命耶?
英雄遇挫不悔志,鐵血丹心照邊城。為尋救國路,遠赴蘇聯(lián)。再領(lǐng)將軍令。回馬舊境。再樹旌旗招原部,十萬鐵騎搗黃龍。然天公不佑,命途多舛,遭宵小暗算,將星殞命。豺狼狂笑,志士淚傾。
壯士蜂起烈士后,神州從此看英雄。一朝虜夷敗北去,四億歡歌至天庭。
忠臣義士,天尊地仰。馳馬闊地,尚志有縣;英靈故土,尚志有鄉(xiāng)。
乃尊遺言,與子同葬。將軍山上,暫棲靈骨;長松舞鶴,北土遙望。六十余載,音訊渺茫。不見子骨,魂哭魄傷。學(xué)者披萬卷,蹤跡隱隱護國般若寺,頭顱驚現(xiàn);專家憑科技,迷霧漸開人類科學(xué)院,英骨國葬。
“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忠魂歸來,萬人載道,淚流千觴;建館西梁,百年誕辰,英骨安放。英雄殉國梧桐河,將軍永生在朝陽。
英雄父母萬人尊敬,忠烈家庭,百世流芳。朝陽遵遺命,修建乃尊陵墓,紀念館南側(cè)高岡;英雄全節(jié)義,守護雙親永年,生忠死孝續(xù)新章。
神州今日,雄立世界。萬鄰來朝,大國泱泱。撫今追遠,我之美德,魂兮歸來,伏惟尚饗!
引趙日新(16)《謁趙尚志紀念碑》文:
擎天一柱祭英魂,
風(fēng)曳松濤誦悼文。
心系黎民激壯志,
氣沖倭寇見丹心。
忍拋錚骨殷殷血,
盡洗神州滾滾塵。
流逝浮云逾甲子,
豐碑難忘放歌吟
注:
1 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在襲擊鶴立縣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時,被混入隊內(nèi)的敵特打傷,被俘,8小時后英勇犧牲。日寇將其遺體肢解成兩部分,身體沉入松花江,頭顱送偽滿“首都”新京(今長春)請功。后來,其頭顱輾轉(zhuǎn)被埋在長春郊外的一座古廟旁。
2 趙振鐸,字子馥。曾任朝陽縣自治會副會長,朝陽縣議會副會長。
3 1908年10月,趙尚志出生。
4 趙尚志是始祖公趙學(xué)第五代孫,兄弟排行第三。
5 《詩經(jīng)·載馳》。據(jù)《左傳·閔公二年(前660)》記載:“冬十二月,狄人伐衛(wèi),衛(wèi)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zhàn),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及狄人戰(zhàn)于滎澤,衛(wèi)師敗績。”許穆夫人是衛(wèi)國公主,當(dāng)衛(wèi)國被狄人占領(lǐng)以后,許穆夫人心急如焚,星夜兼程趕到曹邑,吊唁祖國的危亡,寫下了這首《載馳》。
6 《詩經(jīng)·凱風(fēng)》中有“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心”句。凱風(fēng)喻父母之愛,棘心喻兒女。
7 《詩經(jīng)·螽斯》有“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句。螽斯喻子孫,繩繩喻眾多。古有祝賀成語“螽斯衍慶”。
8 官兵攻打喇嘛溝時,趙振鐸和長子因事在錦州.
9 1925年2月,趙尚志十七歲,考入許公中學(xué)補習(xí)班。組織成立“文學(xué)研究會”(讀書會)開始閱讀進步書籍。
10 中共哈爾濱支部書記。
11 中共黨員,負責(zé)青年工作。
12 黃埔軍校期間,加入周恩來領(lǐng)導(dǎo)的“青年軍人聯(lián)合會”,同“孫文主義學(xué)會”進行堅決斗爭。
13 1926年初夏,趙尚志十八歲。根據(jù)黨組織安排從黃埔軍校回到哈爾濱工作。
14 1929年12月—1930年3月 受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劉少奇派遣,到上海參加黨中央高級訓(xùn)練班和團中央訓(xùn)練班學(xué)習(xí).
15 謝文東、李華堂。李華堂在趙尚志被撤職以后,在極端不利的形勢下,投降變節(jié)。趙尚志遇害后,日偽讓他辨認尸體。李華堂面對著趙尚志的尸體,痛哭流涕。
16 趙日新 ,黑龍江蘿北人。詞人。
(作者柳城,原名李鵬,筆名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