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在,遼寧朝陽的一些地方,仍留有婚娶時“倒毛氈”,或稱“傳氈”“轉氈”“倒氈子”的古俗。
歷史民俗短文
話說“倒紅氈”
文/譚國武(遼寧朝陽)
現(xiàn)在,遼寧朝陽的一些地方,仍留有婚娶時“倒毛氈”,或稱“傳氈”“轉氈”“倒氈子”的古俗。即新人落轎或車停后,用紅氈鋪地,使新人踩在上面,足不履塵。但是,不是把氈子一直鋪到洞房,而要用“數(shù)氈轉布”。考證古籍,此俗由來已久。
遠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在他的《春深娶婦家》一詩中寫道:“青衣轉氈褥,錦繡一條斜。”這“轉氈褥”指的就是這一風俗。
到了北宋,孟元老更把此俗寫進了《東京夢華錄》:“新人下車檐,踏青布條或氈席,不得踏地。”到后來,此俗流布全國,元人陶宗儀所著《輟耕錄》,清代福格的《聽雨叢談》及偽滿時期日本人武田昌雄所著《滿漢禮俗》等書都曾有過記載。
至于這一古俗之于婚禮有何寓意,諸書都未解釋,福格更以為“富家盡可用氈鋪至閨闥而必用數(shù)氈轉布,殊不可解”。其實,用現(xiàn)代民俗學眼光看來,這“倒”“轉”或“傳”無非是“傳遞”“接續(xù)”“延續(xù)”的含義,也就是表達新人“傳宗接代”的良好祝愿。
舊式婚禮中,氈子的用處還有許多,如新娘的車上車下,新娘磕頭及帳房桌子上,都要用氈子。還有,新娘上車或上轎后,專避諱廟和井,所以沿途如遇見,就叫人拿氈子把車或轎擋住,免得新娘看見。
小鏈接譚國武,朝陽師范高等??茖W校中文系教師,朝陽市國學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愛好古文字和古文化研究,在各類報刊發(fā)表相關文章20多萬字。曾參與《遼寧文化通史》的編寫工作,在《朝陽日報》社工作期間,采寫《努魯兒虎行》系列文章近40篇。
[編輯 雅賢 編審 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