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一則很特殊的繞口令,以五個漢字十、廿、卅、卌、皕入令,一個比一個難,既熟悉又陌生。
解讀中原老師繞口令《十廿卅卌皕》
文/文化信使 吳守貴(遼寧朝陽)
這是一則很特殊的繞口令,以五個漢字十、廿、卅、卌、皕入令,一個比一個難,既熟悉又陌生。
我最熟悉、最常用的莫過于阿拉伯數(shù)字0至9,活了大半輩子,竟讓“十廿卅卌皕”難住了!真是得活到老學到老啊。
原來,十是10、廿是20、卅是30、卌是40、皕是200。卌是十個四,四個十是卌。卌減廿是廿,卅加十是卌。我以卌個十,換你十個卌。一個百是百,兩個百是皕。我以十個卌,易你兩個皕。皕卌卅廿十,十廿卅卌皕。
此令的開頭和結(jié)尾各兩句,采用了回文詩的形式,可正著讀也可反著讀,句子含義相同。正像作者所說:“寫繞口令也要會翻,有時故意正說一遍,反說一遍,制造有趣的‘廢話’,引導聽眾在語言迷宮中穿行,看似到了終點,又回到了原點。”
王老師的繞口令,短小精悍、語言幽默、引人入勝。順帶還捧出幾個生字,如:廿(niàn)、卌(xì)、皕(bì)……
作者為什么寫這樣一則古怪的繞口令呢?因為這是他的第四百則繞口令?。?/span>
附:
王中原繞口令第400則——十廿卅卌皕
小鏈接吳守貴,遼寧省建平縣人。1950年5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8年6月畢業(yè)于南京工程兵工程學院,高級工程師。熱愛文學,喜歡旅游。著有詩詞集《夕陽韻語》《金秋韻語》。2010年6月退休。2012年8月加入朝陽市金秋文學社,現(xiàn)為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詩詞學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協(xié)會會員。
[編輯 雅賢]
聲明:本文為今日朝陽網(wǎng)原創(chuàng)作品,歡迎轉(zhuǎn)發(fā),但請注明原作者及出處。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違者將依法追責。